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解读.docx
- 文档编号:1447056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24.03KB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解读.docx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解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工位组合机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解读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书
题目:
四工位组合机床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一体化11510班
姓名梁巨江
指导教师王少华
年月日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组合机床概述1
1.2控制流程2
2.2控制电路设计3
2.3电控系统输入输出信号5
第3章PLC概述与方案论证8
3.1PLC概述8
3.2方案论证8
第4章电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1
4.1选择PLC机型11
4.1.1结构选择11
4.1.2I/O点选取原则11
4.1.3确定PLC机型及扩展模块12
4.2设计输入输出信号地址表12
4.3设计PLC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14
4.4设计PLC控制系统操作面板15
第5章控制系统软件设计16
5.1设计PLC控制系统工作循环流程图16
5.2设计PLC控制系统初始化梯形图程序17
5.3设计PLC控制系统手动及显示梯形图程序17
5.4设计PLC控制系统状态转移图与梯形图程序17
5.5实验室电气原理图仿真及程序调试22
结论23
参考文献24
第1章绪论
1.1组合机床概述
组合机床是针对特定工件,进行特定加工而设计的一种高效率自动化专用加工设备,这类设备大多能多刀同时工作,并且具有自动循环的功能。
组合机床是随着机械工业的不断发展,由通用机床、专用机床发展起来的。
通用机床一般用一把刀具进行加工,自动化程度低、辅助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但通用机床能够重新调整,以适应加工对象的变化。
专用机床可以实现的多刀切削,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较简单,生产效率也较高。
但是,专用机床的设计,制造周期长,造价高,工作可靠性也较差。
专用机床是针对某工件的一定工序设计的,当产品进行改进,工件的结构,尺寸稍有变化时,它就不能继续使用。
在综合了通用机床、专用机床优点的基础上产生了组合机床。
组合机床通常由标准通用部件和加工专用部件组合构成,动力部件采用电动机驱动或采用液压系统驱动,由电气系统进行工作自动循环的控制,是典型的机电或机电液一体化的自动加工设备。
常见的组合机床,标准通用部件有动力滑台各种加工动力头以及回转工作台等,可用电动机驱动,也可用液压驱动。
各标准通用动力部件组合构成一台组合机床时,该机床的控制电路可由各动力部件的控制电路通过一定的连接电路组合构成。
多动力部件构成的组合机床,其控制通常有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一方面是动力部件的点动和复位控制。
第二方面是动力部件的半自动循环控制。
第三方面是整批全自动工作循环控制。
组合机床具有生产率高、加工精度稳定的优点。
因而,在汽车、柴油机、电机、机床等一些具有一定生产批量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组合机床的研制正向高效、高精度、高自动化和柔和性化方向发展。
本文所用组合机床为四工位组合机床,该机床由四个滑台,各载一个加工动力头,组成四个加工工位,除了四个加工工位外,还有夹具,上下料机械手和进料器,四个辅助装置以及冷却和液压系统共14个部分。
机床的四个加工动力头同时对一个零件的四个端面以及中心孔进行加工,一次加工完成一个零件,由上料机械手自动上料,下料机械手自动取走加工完成的零件,零件每小时可加工80件。
该机床的俯视示意图如下:
图1.1四工位组合机床示意图
1.工作台2.主轴3.夹具4.上料机械手
5.进料器5.下料机械手
1.2控制流程
当按下启动按钮后,上料机械手向前,将零件送到夹具上,夹具夹紧零件,进料装置进料,然后四个工作滑台向前,四个加工动力头同时加工,加工完成后,各工作滑台退回原位,接下来下料机械手向前抓住零件,夹具松开,下料机械手带料退回原位并松开,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要求组合机床能以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种工作方式工作。
全自动工作方式为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自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半自动工作方式为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后,机床将停车于初始状态;手动方式是用于手动调整的。
第2章电路设计
2.1主电路设计
(一)设计要求
(1)主轴电动机单方向起动,要求有过载及短路保护。
(2)液压泵电动机单方向起动,过载及短路保护。
(3)冷却泵电动机单向工作,过载及短路保护。
(二)元件选用
根据上面要求,要选用三台电动机:
M1——控制主轴的电动机;
M2——控制液压泵的电动机;
M3——控制冷却泵的电动机。
再根据电动机的控制要求选择元件:
QF——控制总电源的断路器,实现短路和过载保护;
FU1~FU3——控制各电动机短路保护;
KM1——控制主轴电动机单向工作;
KM2——控制液压泵电动机工作;
KM3——控制冷却泵电动机工作;
FR1~FR3——用与各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控制。
(三)作出草图如下
图1.2主电路图
2.2控制电路设计
1)设计要求
主轴电动机M1和液压泵电动机M2可以同时起停,也可以单独起停。
要求在动力头工作进给时,冷却泵电动机M3才接通,但也可以随时调整。
2)元件选用
KM1~KM3——控制M1~M3单向起动动作接触器;
SB1——总停按钮;
SB2、SB3——M1与M2起动按钮;
SB4、SB5——M1与M2停止按钮;
SB6——冷却泵电动机(M3)调整按钮;
SB7——冷却泵电动机单独停止按钮;
SA1——控制M1与M2的同时与单独起停开关;
SA2—实现动力头工进时自动起动与手动调整的开关;
FR1~FR3——M1~M3过载保护热继电器;
SA3——照明开关;
HL1——电源指示灯;
EL——照明灯。
3)控制电路草图
根据所选元件与工作要求画出控制电路图,
如下图:
图1.3控制电路图
2.2.4工作原理
(1)主轴起动
首先合QF→HL1灯亮,表示电源供电正常
按下SB2→KM1(+)→KM1主闭→M1起动运转,拖动主轴旋转,KM1辅闭自锁。
(2)主轴停止
按SB4(或SB1)→KM1(–)→KM1主复位→M1停止。
(3)液压泵起动
按SB3→KM2(+)KM2主闭→M2起动,提供高压油,为液压系统工作准备,KM2辅闭自锁。
(4)液压泵停止
按SB5→KM2(–)→RM2主复位→M2停止。
(5)主轴与液压泵同时工作
首先将SA1打开向左位置
按SB2→KM1(+)→KM1主闭→M1起动工作,同时KM2(+)→KM2主闭→M2同时起动工作。
(6)冷却泵手动控制
首先将SA2打在M位置,然后按SB6→KM3(+)→M3起动,提供冷却液,KM3辅闭自锁。
停止冷却泵按SB7即可。
(7)冷却泵自动控制
首先将SA2打在A位置,当动力头工作进给时KA2(+)→KA2常开闭合→KM3(+)→KM3主闭→M3自行起动工作,提供冷却液。
2.3电控系统输入输出信号
1、输入信号(共42个)。
其中:
SQ、YJ为位置检测传感器开关;SA为选择开关;SB为按钮。
功能
器件
功能
器件
功能
器件
功能
器件
滑台1原位
1SQ
下料器终点
12SQ
滑台1进
5SB
主轴4点动
16SB
滑台1终点
2SQ
夹紧
1YJ
滑台1退
6SB
夹紧
17SB
滑台2原位
3SQ
进料
2YJ
主轴1点动
7SB
松开
18SB
滑台2终点
4SQ
放料
3YJ
滑台2进
8SB
上料器进
19SB
滑台3原位
5SQ
润滑压力
4YJ
滑台2退
9SB
上料器退
20SB
滑台3终点
6SQ
润滑液面开关
5YJ
主轴2点动
10SB
进料
21SB
滑台4原位
7SQ
总停
1SB
滑台3进
11SB
放料
22SB
滑台4终点
8SQ
启动
2SB
滑台3退
12SB
冷却开
23SB
上料器原位
9SQ
预停
3SB
主轴3点动
13SB
冷却停
24SB
上料器终点
10SQ
润滑故障撤除
4SB
滑能4进
14SB
下料器原位
11SQ
选择开关
1SA
滑台4退
15SB
2输出信号(共27个)。
其中:
YV为电磁阀;KM为接触器;HL为指示灯
功能
器件
功能
器件
功能
器件
功能
器件
夹紧
1YV
上料退
8YV
放料
15YV
润滑电动机
6KM
松开
2YV
下料进
9YV
进料
16YV
润滑显示灯
1HL
滑台1进
3YV
下料退
10YV
1主轴
1KM
1、3工位原位指示
2HL
滑台1退
4YV
滑台2进
11YV
2主轴
2KM
2、4工位原位指示
3HL
滑台3进
5YV
滑台2退
12YV
3主轴
3KM
上料原位指示
4HL
滑台3退
6YV
滑台4进
13YV
4主轴
4KM
下料原料指示
5HL
上料进
7YV
滑台4退
14YV
冷却电动机
5K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机床电气控制装置也不断更新。
在控制方法上主要从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在控制功能上,是从简单到复杂;在操作上由笨重到轻松,从控制原理上,由单一的有触点硬接线继电器控制系统转为以微处理器为中心的软件控制系统。
在上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借助继电器、接触器、按钮和行程开关等组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实现对机床的启动、停车、有级调速等控制。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优点是: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护方便、抗干扰性能力强。
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类机床和机械设备。
目前,在我国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仍然是机床和其它机械设备最基本的电气控制形式之一。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缺点是:
由于固定接线形成,故在进行程序控制时,改变控制程序不方便,灵活性差。
故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大量存在一些开关量控制的简单程序控制过程,而实际生产工艺和流程,又是经常变化的。
因而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常常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出现提高了电气控制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其控制功能和控制精度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然而在其初期,存在着系统复杂、使用不方便、抗干扰能力差、成本较高等缺陷,尤其对上述简单的过程控制有“大材小用”和不经济等问题。
因而60年代出现了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改变控制系统,而又要比计算机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自动化装置——顺序控制器。
它能通过组合逻辑元件插接或变成来实现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功能的装置,它能满足成组经常改变的控制要求,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但它还是使用硬件手段,装置体积大,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上述控制技术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70年代出现了用软件手段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新兴工业控制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
这种期间完全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由于它兼备了计算机控制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两方面的优点,故目前世界各国将其作为一种标准化通用设备普遍应用于工业控制。
第3章PLC概述与方案论证
3.1PLC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程序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和生产过程。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的设计原则是它应该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工位 组合 机床 plc 控制系统 设计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