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操作.ppt
- 文档编号:1446743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PPT
- 页数:13
- 大小:50.50KB
实践操作.ppt
《实践操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操作.ppt(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健康素养技能大赛,现场操作流程,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1.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1.3心理状况2.目标2.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3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禁忌症3.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3.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4.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4.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6.操作程序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清理用物,做好护理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1.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2、目标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3、禁忌症3.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4.告知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5.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7.护理及注意事项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揍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及既往史。
1.2体质对刮痧部位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2.1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禁忌证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4告知4.1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
4.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
5物品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盘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
6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6.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破损,以免划破皮肤。
6.5治疗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到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瘀点为宜。
6.6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解手法力度。
6.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7.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7.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7.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揍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场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1.4心理状况。
2.目标2.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2.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2.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3禁忌症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4.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治烫伤.5.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准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6.操作程序6.1遵医嘱配制药液.6.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6.3根据熏洗部位安排患者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6.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放映,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6.5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6.6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7.护理及注意事项7.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7.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7.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7.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7.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体质及按摩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4告知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
5.物品准备治疗巾6操作程序:
6.1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6.3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
6.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
6.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做好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7.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耳穴压豆法,耳穴压豆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王不留行、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王不留行、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践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