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根据罗莉华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445643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1.15MB
管理学原理根据罗莉华整理.docx
《管理学原理根据罗莉华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根据罗莉华整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根据罗莉华整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定义
1、综合定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涵义
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
②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③管理活动既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二、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职能循环图:
三、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一个既具有一般性和共通性,又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的社会现象。
2、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①管理的科学性是指:
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要求把握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②管理的艺术性是指:
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要求把握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3、管理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实践。
4、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
5、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
四、管理的性质
1、自然属性
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任何社会、任何企业,其生产力是否发达取决于它拥有的各种资源、各种生产要素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从事劳动的人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而这都依赖于管理。
2、社会属性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3、管理的二重性及学习其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②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③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的实质
④有利于结合国情学习、运用及探索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五、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的载体—组织
管理的主体—人
管理的客体—组织的资源
六、管理者
1、管理的主体
是指管理活动的发起者、执行者,即管理者。
2、管理者的定义
在正式组织内拥有正式职位,运用组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的做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3、管理者的分类
①垂直分类:
高层、中层、基层
②水平分类:
职能管理者、综合管理者、项目管理者
③职权关系分类:
直线管理人员、参谋人员
④注意:
作业者与管理者尤其是基层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那么截然分明。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其工作的差别在于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
高层管理者应该与中低层的管理者的工作有所区别。
4、管理者的素质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质、管理道德、知识结构
5、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①技术技能
在专业领域内运用工艺、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
把观点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很强的概念技能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以及拟定可供备选的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实施提供了便利。
6、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方面的角色(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性质
1、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研究方法
①归纳法:
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的缺陷:
典型调查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如果研究对象没有代表性,结论无法反映事物的本质
②试验法:
寻找外加条件与试验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试验法的缺陷: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影响因素很多,很难逐个因素进行孤立实验
③演绎法:
从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出一般规律性的方法。
演绎法的缺陷:
由于分析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简化,这种简化后的模型与事实并不完全一致。
3、管理学的性质
是一门应用性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是一门软科学(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1、管理实践产生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影响管理实践。
2、管理实践验证管理理论;管理实践运用管理理论。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的管理理论
(1)劳动价值论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的劳动。
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本质,通过剥削工人的工资获取更多的利润。
(2)劳动分工理论
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为:
①提高了劳动熟练程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②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③使劳动简化,使工具简化,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3)“经济学人”观点
认为人们在任何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自己的经济利益。
2、查理•巴贝奇的观点
主要观点:
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
资这一好处。
他认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
固定工资+分红+提出建议的奖励
3、罗伯特•欧文的观点
缩短工人劳动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
4、早期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在早期管理思想时期,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管理更多的是凭个人经验,靠饥饿政策迫
使工人工作。
但是,这一时期已经产生了一些成功的管理实践和闪光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劳
动分工、成本核算等)对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泰罗的几个实验
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3)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4)对泰罗制的评价
贡献:
①泰罗制提倡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
③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①泰罗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②泰罗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③范围小,内容窄
(5)同期先行者的理论
①享利•甘特:
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
②莉莲•杰布雷斯:
动作研究
③福特:
创造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生产线
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及工具专用化;作业专门化
2、享利•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享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1)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①组织结构;
②管理原则的合理化;
③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2)企业经营的六个职能:
①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②营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③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④安全活动(保护财产、人员及设备使用安全);
⑤会计活动(财产清点、成本统计)
⑥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法约尔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
分工、权责对等、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团队精神。
3、马克思.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马克思.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1)主张
企业应该根据合理的分工、权力的分配,建立起科学的组织体系,以规章制度来约束组织行为。
(2)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
①传统的权力:
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是以不可侵犯的古老传统和行使这种权力的人的正统地位为依据的,而是建立在盲目忠诚的基础之上。
②超凡的权力:
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是基于追随者对这种领袖人物的信仰。
③法定权力:
法理型权力。
归于法规,归于全体人们制定并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规章。
所有人的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可以作为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
(3)韦伯的管理制度
①明确的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③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④职业管理人员;
⑤遵守规则和纪律;
⑥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协调。
四、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理论
1、人群关系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
(1)霍桑试验的实验结论
①物质条件的改变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决定性原因;
②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士气(安全感、归属感、主动性、积极性);
③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
(2)人群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①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②过多地强调感情的作用;
③忽视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对工人的生产效率的影响。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需要层次满足方式
自我实现需要挑战性、成就感
自尊需要重视、尊敬、认可
情感需要朋友、家人
安全需要人身、工作、财产的安全
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生存条件
3、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①保健因素:
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于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②激励因素:
与工作性质和内容相关,当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不具备的话,也不会造成极大不满。
4、人性假设理论——麦格雷戈
①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
人的本性都是好逸恶劳(胸无大志),管理主要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
Y理论:
人们热衷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管理应当以人为中心,采取宽容的、民主的方法。
②超Y理论(洛尔施和莫尔斯):
管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要根据工作性质和成员素质来决定,要具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
③Z理论(威廉.大内):
雇佣长期制,员工参与管理,个人负责制(创造性的执行命令),上下级关系融洽,对职工全面培训,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控制机制含蓄、检测手段正规。
(二)管理科学学派
1、主导思想
以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主要观点
①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②采用量化方法进行决策
③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④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系统论、运筹学、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
(三)决策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
2、主要观点:
①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②组织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1、原理的定义
原理:
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
2、原则的定义
原则:
根据对客观事物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引申而来的,是人们规定的行动准则。
使原则符合原理。
3、管理原理的定义
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形成的基本真理,是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概括。
4、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5、研究管理原理的基本意义
①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②掌握管理的基本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原理 根据 罗莉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