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4442
- 上传时间:2022-09-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13KB
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年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合作社概况
1、合作社成立时间。
来安县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7月。
2、成员及出资构成。
合作社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入股人数为80股。
总出资100万元,其中:
李永超出资16.6万元,李光敏出资20万元,李勇出资10万元,其余为小股东出资。
3、收益分配机制。
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50%;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4、获得的各种荣誉及认证情况。
荣获“威光绿园”和“小李庄”两个市级知名品牌和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
5、合作社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李永超,合作社理事长法人代表:
李永超,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安徽省来安县人,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6、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设立理事会、执行监事1名。
7、办公条件及工作人员情况。
现有办公用房6间、200平方米,办公设备齐全;合作社有财务人员2名、管理人员4名。
8、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
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等制度健全。
1.1.2运营状况
1、主业发展情况。
现已建成蔬菜基地32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220亩。
基地内建有300立方米沼气及配套工程两口,道路、水利,塘坝,水渠涵闸等设施配套,有40多户科技示范户和30多名技术能手,确保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有“威光绿园”和“小李庄”两个市级知名品牌和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2011年,全年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利润320多万元,合作社人均年收入2.1万元。
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
2011年资产总额1865万元,净资产702万元,年销售收入1367万元。
1.3项目背景
2005年中央作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县上下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坚持示范引导,大胆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创造性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是建设美好来安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广大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根据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安徽省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发项〔2012〕82号)精神,组织实施来安县2013年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来安县美好乡村建设,实现村庄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
来安县2013年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拟定在汊河镇相官村、黄牌村、舜山镇林桥村和大安村,汊河镇相官村、黄牌村位于来安县南部,距来安县城约32km,舜山镇林桥村和大安村位于来安县北部,距来安县城约12km。
项目区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肥力不高,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造成本项目区内灌排渠系紊乱,淤积、渗漏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无法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溉要求以上不利因素直接阻碍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想改善其生产环境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就要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来安县美好乡村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
只有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入,并按照“集中力量,重点投入,连片开发”的治理方式,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加大规模治理力度,确保治理区相对集中,力争治理一片,成效一片,致富一片。
改善该区域生产条件,来满足调整种植结构的要求,才能提高当地美好乡村建设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向着稳产高产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所以该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1.4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4.1项目范围
来安县2013年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区,汊河镇相官村、黄牌村、舜山镇林桥村和大安村四个村,项目涉及10个村民组。
1.4.2规模
来安县2013年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规划整治面积2000亩,计划总投资240万元。
1.4.3内容
计划塘坝治理面积500亩,开挖疏浚沟渠5km,衬砌渠道5km,新建人行道1km,新建道路1.35km,栽植松柏常青树木10000株,折合占地500亩,示范推广2000亩。
1.4.4工期
自2012年11月20日前开工建设,2013年1月20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工期60天。
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汊河镇相官村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
2、汊河镇黄牌村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
3、舜山镇林桥村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
4、舜山镇大安村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
项目计划总投资240万元,其中:
环境美化措施投资1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村庄绿化措施投资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道路硬化措施投资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投资160万元;省财政投资51.2万元;市财政投资3.2万元;县财政投资9.6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6万元。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项目区建设完成后,恢复的农产品生产能力,主要体现在改善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的增产能力上。
项目区建设完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500亩,改善灌溉面积500亩。
经计算主产品增产值为50万元,副产品增产值为10万元,总增产值为60万元。
水利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0.8。
1.6.2社会效益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项目区基本实现水利、交通网络化,土地耕作规模化,灌溉机电化,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要求。
项目区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便于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经济,便于农民集约化管理,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进程,有效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缓解耕地压力、稳定农业生产:
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将极大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民生产条件,降低贫富差别,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增强合理利用土地。
经过水、田、林、路的综合整治,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示范点,增加了合理的土地利用率,提高了村庄整治水平。
4、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土地的产出率将进一步提高,形成“投入—收益—再投入—再收益”的良性循环机制。
5、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将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贯彻落实十八精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事业,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1.6.3生态效益
随着项目各项工程的完善,将逐步改变项目区,排灌设施不配套、易涝易旱的缺点,到目标年,项目区的沟、渠、田、林、路得到合理布局,农田生态林体系建成,维持生态平衡,净化了土壤空气,调节了气候。
随着农业集约化成度的提高,农民居住相对集中,条件明显改善,管理进一步科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保障农业丰产丰收,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快出成效。
1.7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来安县2013年汊河镇李庄土地治理项目领导小组,由来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汊河镇、舜山镇人民政府、来安县威光绿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及项目实施的相关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汊河镇相官村、黄牌村位于来安县南部,距来安县城约32km,舜山镇林桥村和大安村位于来安县北部,距来安县城约12km。
四个村总人口12308人,其中劳动力6500人;总耕地32000亩,其中水田22000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
汊河镇相官村、黄牌村、舜山镇林桥村和大安村是南京“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是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
2012年四个村被省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列为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
2.1.2 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江淮之间,气候属北亚热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极端最高气温为39.1℃。
极端最低气温为-11.9℃。
雨量适中,旱、雨季分明。
多年平均降水量980mm。
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8%。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97小时,平均蒸发量为1050mm。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形起伏不大,总的地势北高南低,水源条件较好,水源充足。
地表土壤类型以沙泥田为主,兼有青沙泥田、白土田和潮土类的沙泥土、灰泥骨土等。
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但是该地区局部地势高低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1198亩,80%左右的耕地属于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万亩苗木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高效农业、建设美好乡村示范村的理想基地。
2.1.4 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较丰富,但用水比较困难,原因境内土地都处于尾水及渠系不配套,没有提水设备或设备陈旧老化,造成用水困难。
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优势农产品生产地位突出。
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项目区被列为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特色水产等优势农产品主产区。
优质粮油生产优势明显。
项目区地表土壤以沙泥田为主,兼有青沙泥田、白土田和潮土类的沙泥土、灰泥骨土等,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一是气候资源承载潜力很大。
据气象部门最新研究报告,我省江淮地区粮食气候资源潜力夏粮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秋粮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
而目前我县夏粮、秋粮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在50%左右,气候资源承载能力很大,可以为粮食增产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
二是耕地后备资源相当丰富。
项目区实有耕地1.25万亩,尚有近0.3万亩未利用土地。
耕地质量提高潜力较大,项目区中低产田比重达80%以上,通过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对中低产田改造后,耕地质量将大幅度地提升,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可增加100公斤左右。
特别是小麦生产具有较大潜力,秋种只要满耕满种就可增加粮食面积近1万亩,粮食单产水平也有较大增长空间。
2.1.6 自然灾害
据我县气象部门史料记载:
危害我县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涝和干热风,项目区也不例外,按照年降水量区分旱、涝,正常年份为4.2%,大涝和大旱都是24年一遇,偏涝4年一遇,但年中由于降水分布情况不同,一年中形成的旱涝情况也就不同了,一般春旱频率75%,初夏旱频率46%,伏旱17%,秋旱21%,夏旱频率29%,秋涝频率17%,干热风一般出现5月中旬至6月中旬之间,平均每年出现干热风7.7次,强干热风平均每年出现0.7-0.9次。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人口及劳力
总人口12308人,其中劳动力6500人;总耕地32000亩,其中水田22000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
2.2.2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详查资料统计,现有土地总面积60.4平方公里,耕地32000亩(统计亩),其中水田22000亩。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较为落后,各类农业机械拥有和使用率较低,劳动强度大,产出效益低(见下表)
耕地
面积
亩
水稻
小麦
油料
播种面积亩
亩产
(公斤)
总产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汊河镇李庄 土地 治理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