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8《词三首》导学案 新版长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421911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2.56KB
七年级语文上册 8《词三首》导学案 新版长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 8《词三首》导学案 新版长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8《词三首》导学案 新版长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飞卿,严妆也;
端己,淡妆也;
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周介存《介存斋论词杂著》)
(3)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4)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3.李煜因词被杀
李煜入宋后,整日过着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
一天,宋太宗找来曾做南唐吏部尚书的徐铉,问道:
“最近你见到李煜了吗?
”徐铉回答说:
“没有您的旨意,我是不敢与他私自见面的。
”太宗就命他去见李煜。
徐铉也十分想念旧主,得到太宗的允许,就立刻来到“违命侯”的府第,对门口把守的老卒说:
“我奉了皇上的命令,来见李煜。
”老卒于是让他进入。
徐铉见了李煜忙下跪,行旧日君臣之礼。
李煜慌忙扶起他说:
“今天还用得着这样施礼吗?
”两人相对而坐,默默无言。
李煜思前想后,悲痛至极,忽然大哭起来。
哭罢,他长叹道:
“当初悔不该杀了潘佑、李平!
”
徐铉回去后,宋太宗问他李煜跟他说了些什么。
徐铉不敢隐瞒,就将李煜后悔不该杀了潘佑、李平的话如实相告。
太宗知李煜思念故国之心不死,若有所思,闷闷不乐。
不久,时值七夕,李煜作了一首《虞美人》。
词成后哀叹泪下,命人演唱;
南唐旧臣听了,莫不黯然泪下。
君臣因悲作乐,声闻于外,太宗得知后大怒,就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二)李清照
1.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2.后人评说李清照及其作品
(1)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王士祯《花草拾蒙》)
(2)张南湖论词派有二:
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同上)
(3)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
其源自从淮海、大晟来,而铸语则多生造。
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4)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
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雨村词话》)
(5)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皆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王又华《古今词论》)
(6)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3.李清照赢茶
李清照在24岁的时候,跟随赵明诚回到了家乡青州,专心收集、整理金石古籍。
每天晚饭后,夫妻二人坐在书房里,煮上一壶茶,然后比谁的记忆力好。
通常是随手拈出一个典故,或一句诗,两人猜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则饮茶。
李清照从小博闻强记,自然经常胜出,每次猜中,举起茶杯都忍不住大笑,以至于茶水都泼出来。
4.李清照著《词论》
《词论》是李清照所著,是对北宋以来各家词作的评论。
她认为鲜明的音乐性是词区别于诗的本体特征,从而提出词“别是一家”,是不同于诗,比诗有更严格声律要求的一种独立的文体,继苏轼以后进一步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
《词论》是在文学史上女性所作的第一篇专题论文,在词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易安”得名
青州城虽然远远比不上京城开封,但也建得十分漂亮。
尤其是青州民风古朴,市井繁华且有秩序,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气氛,很遂李清照心意。
更让李清照高兴的是,住在这里,远眺可见云门山秀色,俯察可见阳水清波,城若围屏,桥如跨虹,就像生活在画中一般。
李清照提议为他们的新居取个雅号,赵明诚说:
“那就得看你的了。
”李清照想了想说: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作过一篇脍炙人口的《归去来兮辞》,当年我给自己取号时,就是从其中‘审容膝之易安’一句中受到启发,取了‘易安’二字的。
6.趣解“梅妻鹤子”
有一次,李清照作了一首《渔家傲》,这是她第一次写咏梅词,写好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念给赵明诚听了。
词中写的是: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赵明诚听后细细品味了一番才说:
“近百年来,咏梅大兴。
林逋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已把梅花写绝了,没想到你却能别出心裁。
这‘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亏你想象得出,世上以花喻美人者多,以美人喻花者少,你这是在出奇制胜呵!
只是这末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倒要向你请教其中寓有何意?
”李清照说:
“历来咏梅重在寄托,清照不才,自然跳不出这一套路。
至于寓有何意嘛,那就只好凭读者自己去捉摸了。
”赵明诚试探着问道:
“你是在把自己比做梅花?
你不屑于跟‘群花’一比?
……”李清照咯咯地笑了起来,说:
“凭你怎么想都行。
”接着夫妻二人又谈起了林和靖。
这位林和靖先生是宋初诗人,本名林逋,字君复。
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孤身一人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以植梅养鹤为人生乐事,人称“梅妻鹤子”。
“和靖先生”是他死后的谥号。
林和靖以写咏梅诗见长,前头赵明诚引用的二句,就是他的咏梅名作《山园小梅》第一首中的一联。
梅花在诗人笔下一展芳姿,始自南北朝时期。
到了唐代,虽然诗坛大家蜂起,但是咏梅之作并不甚多,当时诗人最热心吟诵的是牡丹。
宋代开国之后,梅花引起了诗人的普遍关注,咏梅成了诗坛一代风气。
而开风气之先者,正是林逋。
也许是屏居故里的赵明诚境况与当年隐居孤山的林逋有些相似的缘故吧,所以他常常向李清照提起这位和靖先生。
李清照也是十分景仰林逋的人品和诗才的。
不过有时她却故意跟丈夫开开玩笑,比如,这次当赵明诚又大谈了一番林逋后,李清照就对他说:
“你也一个人找个地方植梅养鹤去吧,老妻决不难为你。
”赵明诚则说:
“好,好,明诚这就走,这就走。
只是明诚不能娶梅为妻,只可纳梅为妾了。
”说罢二人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三)辛弃疾
1.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大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之人,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
要求加强作战准备,激励士气,以恢复失地,统一中国。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后人评说辛弃疾及其作品
(1)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四库全书总目》之《稼轩词提要》)
(2)苏、辛并称。
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
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
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
(周济《宋四家词选》)
(3)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故往往锋颖太露;
然其才情富艳,思力果锐,南北两朝,实无其匹,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
世以苏辛并称,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
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语也。
后人以粗豪学稼轩,非徒无其才,并无其情。
稼轩固是才大,然情至处,后人万不能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4)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刘熙载《艺概》)
(5)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
不善学之,流入叫嚣一派,论者遂集矢于稼轩,稼轩不受也。
(6)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
3.辛弃疾抗旨
辛弃疾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失地为己任,在各地为官时,总是积极为抗金做准备。
1179年在湖南任转运副使时,打造兵器,建筑军营。
朝廷听说此事大为震惊,生怕他拥兵自重,称霸一方,所以一道圣旨下来,让辛弃疾马上停止一切活动。
但辛弃疾以非凡勇气,扣下圣旨,克服种种阻挠,创建了威震一方的湖南飞虎军。
事情办妥之后谎称才收到圣旨,可见他的过人胆识。
4.辛弃疾的好友陈亮:
“人中之龙”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易名亮,曾名同,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陈亮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10日内,三次上书论恢复之计,朝野震动。
辛弃疾极重陈亮胆识,两人一见如故,遂成知己。
他一生为北伐抗金、恢复中原奔走呼号,但是在朝廷一片主和声中,他的宏志终未能如愿,反被诬为“狂怪”,屡遭挫折,情怀郁愤。
这年冬,陈亮与辛弃疾相约同游鹅湖,两人在鹅湖逗留了10天,“长歌相答,极论世事”。
鹅湖之会,引发了两人5首相互唱和之作,成为千古佳话。
陈亮词现存70首,多以炽热的激情,歌唱抗金斗争,风格雄放恣肆,痛快淋漓,具有强烈的鼓动性,成为辛派词人的中坚力量,并以此立帜于两宋词坛。
二、整体感知
1.《相见欢》
李煜虽然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天才的词人。
如果他没有亡国的悲哀,那么文学作品中将会少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相见欢》一词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愁苦滋味的作品。
这首词的关键在“离愁”二字,离愁指亡国之愁。
这种愁情如果在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他可以倦鸟归巢的姿态重返故里,以消此愁。
这种愁情如果在一位远离自己亲密爱人的丈夫,他可以兼程的跋涉使得夫妻团圆,以解其忧。
但在李煜,此离愁非彼离愁:
他是肉袒出降,他是被囚禁,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失去了自由,更表明自己的江山社稷已更姓易主,亡国之痛在君王,此痛痛彻心扉。
他是一国之君,昔日万人之上,风光无限,今日阶下之囚,凄凉寂寞,这种落差又需多少勇气与承受能力方能招架呢!
这种愁苦又有多少人能够体验理解呢!
特殊的身份,特别的经历,曾经的荣光与现在的耻辱,复杂的心绪全在“离愁”之中。
开端一句:
“无言独上西楼”,意蕴极为丰富。
“无言”二字,画出了后主无人共语、孤寂无欢的惨淡愁容。
“独上”是写动作,词人一步一叹、步履沉重自可想见。
这里是因“独上”而“无言”,抑或因“无言”才“独上”,二者难辨因果。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 8词三首导学案 新版长版 年级 语文 上册 导学案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