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417864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35KB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
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
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
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
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事教育与道德教育为主。
3.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有非正规的教育方式。
封建社会教育:
1.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
2.学校教育既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统治阶层与知识阶层往往是一个阶级,不同官职出身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
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4.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地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4.师生关系民主化。
5.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育:
1.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现代教育的特征
1.公共性与公平性:
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为全体人民服务。
2.生产性:
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结合。
3.科学性:
(1)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
(2)内容上以科学知识为主,方法上遵循教育的规律。
4.未来性:
(1)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要求,从当前出发,而且还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5.国际性:
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面向全世界。
6.终身性:
活到老学到老。
7.革命性:
现代教育处于不断变革之中,需要不断革新。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看书!
P37
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时间改革日益密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教育的社会性(根本属性)
1.社会。
制约性:
是教育社会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性
4.阶级性:
一定的教育反应一定的阶级要求并未它服务。
5.民族性:
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一.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可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教育把。
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科学创新
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
1.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
2.经济基础制约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3.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
4.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
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削弱和消解作用
第四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
一.教育为社会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1.政治制度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决定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制约着谁拥有受教育以及受何种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教育通过培养出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2.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
第五节: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教育的培养规格由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并且受到客观精神文化和主观精神文化的影响。
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地表现在教育内容上。
3.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的非本质特征、对待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教育方法的影响。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六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发展的继承性:
体现在教育内容、模式、经验、思想和理论的继承
2.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发展的概念:
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2.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P93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
遗传决定论者完全用生物学的观点去分析人的发展,否定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贬低了教育的巨大作用,给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环境:
社会环境较之于自然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可以说是社会的影响。
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不切实际的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彻底否认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超越性。
对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必须进行批判,否则,就无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
3.教育: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标、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使他们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
(3)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是最好受教育的时期。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价值引导是怎样实现的?
(1)通过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规格的设定而实现的
(2)通过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而实现
(3)通过教育意向实现的
(4)通过教育情境实现的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性:
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人的而教育性和人对教育的需要
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人的可塑性是可教育性的前提。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个体获得生存能力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也需要教育维系它的延续与发展。
第四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定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定义: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
特征:
1.客观性:
教育制度的制定总是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
2.强制性:
教育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独立于个体之蛙的,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3.价值性:
教育制度的制定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是有其一定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倾向的。
4.教育性
5.历史性:
教育制度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的。
类型:
1.根据理性化程度(有没有形成文字公之于众):
显性教育制度和隐性教育制度
2.涵盖范围的大小:
宏观教育制度(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系统核心位置)、中观教育制度(规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和社区之间关系)、微观教育制度(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以及相应的规范措施)。
三者互相区别、互相联系
影响因素:
1.政治因素: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掌握着教育权,既能体现在教育观念上,又体现在教育制度上。
2.经济因素:
经济的发展我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观需求。
3.文化因素: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又承担着一定的文化功能,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制度。
4.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因素
西方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西方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1.古代最早的学校制度:
斯巴达和雅典
2.古罗马时期:
为平民子弟准备的“文艺学校”和“游乐学校”,为贵族子弟准备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
3.中世纪:
教会学校(培养神职人员和封建官吏)
4.12~13世纪西欧:
中世纪大学出现
西方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
三.各种学制:
P135开始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新发展
1.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学制改革表现为贯彻民主化的原则,废除一切形式上和实质上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公平地分享学校教育资源。
3.学制改革努力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各种教育的关系。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题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接过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的设定,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一句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教育的关系:
都有目的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更强。
其表现在:
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它在规划和从事教育活动时会对教育目的又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题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
3.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的设定的程度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
教育目的的分类:
1.社会教育目的:
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教育学 原理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