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406369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99KB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Word下载.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集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也成为此次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最大收获。
1.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数学好玩”能创设好玩的数学学习起点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本节初识“负数”我不仅考虑知识自身的特点更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
通过收看每晚7点半中央一台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知基础。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学生的身边处处都有负数只不过是他们暂时缺乏认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辅以具体的直观情境是可以促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的。
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以游戏的形式感知“相反”量的意义比如师说向左看生向右看又比如设计的一张表格我口述信息学生填写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最后集体讨论优化重点介绍用或来表示的学生记录。
由此引入正、负号学生接受的快。
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
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通过学生广泛举例和对“电梯”、“海拔高度”以及“方向”中正、负数的重点讨论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本节课设计的过程中把负数概念的引入作为重点力求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首先通过我的介绍引导学生再现对已有知识的认识并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然后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件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纪录数据。
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明确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4.重视在对比中建立概念
本节课始终借助气温等一些具体事例中的正、负数注重直观理解、加强对比。
首先在开始情境中“进球和丢球”、“转来和转走”以及“赚和亏”这些相反意义的数量成对出现把实际问题凸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充分利用城市气温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使学生感悟到零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另外在引导学生动手在温度计上找温度的活动中把抽象的理解蕴涵在直观的可操作性的活动中通过在温度计上直观的比较—5和5、—15和—5力求把负数的意义润物细无声的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圆锥》教学反思
——前康小学郭国武
人教大纲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关圆柱圆锥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公式多计算量大。
在教学伊始我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这样做是好还是不好到现在我也不能肯定。
但是我的用意是为了降低本单元的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练掌握运用公式根据公式列出算式。
在学生充分理解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再要求他们熟记圆周率表。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习惯是让课堂尽量按着教师的设计意图生成的。
但实际上课堂教学瞬息万变有时会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冷场。
上课时当同学们合作解决第一个求圆柱体侧面积的学习目标时学生汇报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我问有其他想法吗没有学生举手。
等待片刻依然沉默于是我顺手拿起学生刚刚展开的圆柱体侧面积我说“你看这个长方形的长可以做圆柱体的底面周长那么谁还可以做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呢”我一边说一边把这个长方形卷起来。
学生通过老师演示立刻就明白了长方形的宽也可以做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纷纷把小手举了起来。
虽然这节课教学内容已完成但是我感到学生在初学圆柱体表面积时知识没有拓展到长方形的宽也可以做圆柱体的底面周长。
在掌握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圆锥并进一步教学圆锥的体积。
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
由于形象直观的操作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运用自如。
第二课时在学习了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课件出示墙角有一堆沙子现在想知道它的体积该怎样做实物展示让学生们一眼看出这是一个四分之一圆锥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的创新练习让同学们体验到数学的无所不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兴趣。
但教学过后仍感到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如三角形旋转成圆锥体哪是底面半径哪是高个别学生还不能清晰辨别。
在复习圆柱圆锥体积后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出现混乱主要体现在求圆锥忘了乘三分之一。
另外学生在计算时错误率比较高。
六年级数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前康小学郭国武
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
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学海无涯教学资源
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例如比例尺12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
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
例如比例尺12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
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样的画葫芦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
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六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统计并不是教学新的统计方法而是要求学生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通过教学认为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比如在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
2、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例如在教学例2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
提醒学生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1、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3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初步感知抽屉原理再通过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的操作熟练列举法。
2、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让学生类推猜测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然后提出如何验证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小棒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能分到多少根小棒剩下的小棒不管放到哪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比平均分得的小棒数多1根还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这一数学规律。
大量列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即“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4、在此基础上我又主动提问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自主的想到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或其它数会怎么样来继续开展探究活动同时通过活动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商”。
5、游戏中深化知识。
课前的游戏简短有效在结束新课前用“抽屉原理”来解释会有一种前后呼应的的整体性。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 反思 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