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性质结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93386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50.05KB
物质与性质结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物质与性质结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与性质结构说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比较不同类型的微粒间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能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2.能利的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能根据共价分子的结构特点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能运用离子键配位键金属件等模型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
能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及其性质特点。
3.能根据给定的信息分析常见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能利用相关的理论解释简单的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能根据分子的结构特点和键的极性来判断分子的极性,并据此对分子的一些典型性质及其应用做出解释。
4.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
能借助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说明晶体中的微粒及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5.能从微粒的空间排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简单案例进行分析,举例说明物质结构研究的应用价值,如配合物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氢键对生命的重大意义。
1.能举例说明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并简单说明促进这些发展的原因。
2.能说明原子光谱分子光谱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在物质结构研究中的作用。
3.能举例说明物质在原子分子超分子聚集态等不同尺度上的结构特点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鞥举例说明结构研究对于发现制备新物质的作用。
4.能认识到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实验和理论并重的学科,能欣赏物质结构的研究及其理论发展对化学学科发展的贡献。
二.高考要求及命题趋势:
考查角度
考点分布
真题及模拟题
核心素养
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量最低原理的应用
T2新课标Ⅰ3月T4
1.认识核外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电负性等能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结构要素及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解释分子和简单例子的立体构型
3.建立认知模型,能借助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等模型说明晶体中的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②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
T3新课标Ⅱ
③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应用。
T5T12新课标Ⅰ新课标Ⅱ新课标Ⅲ3月T8
分子结构与性质
1σ键、π键、配位键的分析和判断;
T9新课标Ⅲ3月T7T8
②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新课标Ⅰ新课标Ⅱ3月T7T8T9
③等电子原理及应用;
④分子的极性判断、相似相容原理、氢键的判断。
T12新课标Ⅲ3月T12
晶体结构与性质
①晶体结构的分析;
新课标Ⅰ新课标Ⅱ
②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新课标Ⅱ新课标Ⅲ
③晶体的堆积模型;
③物质熔沸点大小比较;
T9新课标Ⅱ
④判断晶体类型的方法;
3月T8
⑤晶胞计算。
T13新课标Ⅰ新课标Ⅱ3月T19
纵观去年各地新课改高考试题及1月份适应性考试,武汉三月份质量检测题,命题的形式有变化,从原来的1道大题改为5道左右的选择题,也可能是选择题中某个选项或是大题中的一小问,分值在15分左右。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和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是命题的三大要点。
从题的情况来看,涉及的考点增多,但题目难度都有所下降。
内容有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电离能,电负性,杂化方式以及空间构型等
预计在2021年高考中,本专题考查内容变化不大。
1、把握基础,回归教材,着重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干知识。
2、不区分必修与选修,将必修元素推断或有机物质为载体,整合考点命题。
3、凸显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薄弱,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分子及简单离子的空间构型等记忆性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但对于陌生的情境下试题,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常见问题
(1)配位键,氢键,离子晶体相关的概念内涵外延理解不透彻
(2)不同晶体类型的判断及微粒间作用力分析模糊不清。
(3)对新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不达标,新情境题目失分严重。
(4)晶胞的计算题动笔就错,计算能力的缺失。
(5)审题能力较弱
3.解决办法
(1)加强概念教学,重视规范教学。
(2)二轮复习强化重点主干知识,注重变式训练,提高审题能力
(3)对晶胞简单计算归类总结,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产生自信。
(4)精心选题,规范训练,提高解题答题能力。
四.教学安排
1.专题复习----知识梳理、方法指导、考点突破
2.专题训练---强化重点、突出主干、技巧演练
3.试卷评讲---问题诊断、归纳总结、能力提升
五.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核心知识点梳理典例剖析专题练习错题点评反思归纳课后过关训练
1.知识网络构建:
2.核心考点梳理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
①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图示如下:
②泡利原理:
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③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注意] ⅰ.在等价轨道(同一能级)上的电子排布处于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强的稳定性,故电子填充时优先形成这类排布。
例如,24Cr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54s1而不能3d44s2。
ⅱ.在排布核外电子时,要先排4s能级,后排3d能级,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要按能层顺序书写,即先写3d能级,后写4s能级。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举例
电子排布式
Cr:
1s22s22p6
3s23p63d54s1
简化电子排布式
Cu:
[Ar]3d104s1
价电子排布式
Fe:
3d64s2
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
2.电离能及其应用
(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
mol-1。
①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图示
[注意]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同能级的轨道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如Be、N、Mg、P。
(2)元素电离能的应用
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反之,则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价,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元素的电负性
(1)元素的电负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2)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3)元素电负性的应用
2)分子结构与性质
1.共价键
(1)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2)键参数
①键能:
指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
指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
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注意] 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3)σ键、π键的判断
①由轨道重叠方式判断:
“头碰头”重叠为σ键,“肩并肩”重叠为π键。
②由共用电子对数判断:
单键为σ键;
双键或三键,其中一个为σ键,其余为π键。
③由成键轨道类型判断:
s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全部是σ键;
杂化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全部为σ键。
(4)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
其物理性质相似,化学性质不同。
(5)配位键
①孤电子对
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称为孤电子对。
②配位键
a.配位键的形成:
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形成的共价键;
b.配位键的表示:
常用“―→”来表示配位键,箭头指向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如NH可表示为,在NH中,虽然有一个N—H键形成的过程与其他3个N—H键形成的过程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之后,4个共价键就完全相同。
③配合物以[Cu(NH3)4]SO4为例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H2O、NH3、CO、F-、Cl-、CN-等。
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Zn2+、Ag+等。
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立体构型不同。
杂化类型
杂化轨道数目
杂化轨道夹角
立体构型
实例
sp
2
180°
直线形
BeCl2
sp2
3
120°
平面三角形
BF3
sp3
4
109°
28′
正四面体形
CH4
(2)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和分子空间构型的相互判断
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和分子立体构型有关,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判断。
分子组成(A为中心原子)
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分子空间构型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性质 结构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