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名师精编教案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87502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33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名师精编教案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名师精编教案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名师精编教案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句式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对象分析1.该班学生语文功底都相对不错,课外积极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并组成了阅读小组,定期一起讨论,学习。
思维较为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2.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离骚》,所以老师应该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梳理,要加强阅读、感悟,让学生自己感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读、讲、背,指点难字读音、难词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的感情。
3.通过探究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时间分配附记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共50分钟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其人及其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习诗歌的1~6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以及重点实词、虚词
和句式,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
在形式上是四言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又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
与《诗经》相比,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一些变化,而且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伟大之处吧。
1’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人简称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如:
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时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它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多用“兮”字的骚体诗,建立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体或骚体),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1)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一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和顷襄王时期。
曾受到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等官职,参加过起草县令和从事外交活动。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但是,怀王是一个不辨忠奸的昏君,他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并把他流放到汉水以北,顷襄王时曾被召回,不久又被流放,这时,楚国由于内政腐败,外交失策,日益走向衰败,前278年秦兵攻破楚国国都,屈原眼看着祖国陷入败亡的绝境,而自己的政治主张又不得实现,于此年跳江而死。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联齐抗秦,励精图治。
他的政治思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圣君贤相;
民本)。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离骚》写于楚怀王39年(前300年),即屈原被流放在汉北时期。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他根据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篇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
关于“离骚”,;
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节选了其首的12节。
主要写了诗人的身世、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一名学生朗读,指正句子的节奏。
3.讲解骚体诗的典型句式以及诵读节拍
骚体诗最大的特点是语气助词“兮”的使用,它可以用在句中,也可以用在句末。
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
骚体诗的典型句式则有六字与五字两种(语气词“兮”除外),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日月/忽其/不淹兮);
这与《诗经》四字句的典型句式不同,《诗经》有两个节拍。
(如:
桑之/未落),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13’
四、疏通课文
出示投影: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释及工具书,读准生字,生词,并能准确解释诗句中的重点字、词。
读音:
苗裔(yì
)孟陬(zōu)揆(kuí
)又重之以修能(chó
ng)肇(zhà
o)汨余若将不及兮(yù
)搴阰(qiānpí
)弃秽(huì
)蕙茝(chǎi)昌被(pī)窘步(jiǒng)舆车(yú
)踵武(zhǒng)惮(dà
n)荃(quá
n)謇(jiǎn)
加点的字、词:
(1)摄提贞于孟陬兮
(2)肇锡余以嘉名(3)汨余若将不及兮(4)不抚壮而弃秽兮(5)固众芳之所在(6)夫惟捷径以窘步(7)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2.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合以往学过的文言知识解决重点,难点。
1)古今异义词
①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偷乐:
古:
苟且偷安;
今:
私下里自己乐)
②朕皇考曰伯庸。
(朕:
秦以前泛指“我”或“我的”;
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
③纫秋兰以为佩。
(以为:
古为两个词,“以”是介词,“为”是动词,意思是“把……当作/看作”;
今为一个词,意思是“认为”。
④春与秋其代序(代序:
古为“依次”义;
今为“代替序言的文章”)
⑤昔三后之纯粹兮(纯粹:
古为“品德精美无疵”;
今指“不掺杂别的成分”)
⑥夫惟捷径以窘步。
(捷径:
古为“斜出的小路”;
今指“近路”)
2)词类活用
指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
①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名”名词用为动词,意为“命名”;
“字”也是名词用为动词,意为“起字”)
②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秽”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秽政”。
3)掌握重点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以”文中多次出现,了解其作为连词、介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乘骐骥以驰骋兮,(连词,相当于“而”,前后为修饰关系)
②路幽昧以险隘。
(连词,相当于“而”,前后为并列关系)
③又重之以修能。
(介词)
“之”作为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又重之以修能。
(代词)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③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其”作为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兮代序。
(助词,无意义,凑足音节。
4)注意通假字的用法
①肇锡余以嘉名。
(“锡”通“赐”)
②来吾道夫先路。
(“道”通“导”)
③岂惟纫夫蕙茝?
(“惟”通“唯”)
④指九天以为正兮。
(“正”通“证”)
⑤扈江离与辟芷兮。
(“辟”通“僻”)
5)特殊句式(古今使用不同)
A.变式句
a.介词结构后置
古代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作补语,今放在动词后作状语。
②肇锡余以嘉名。
③忽奔走以先后兮。
b.宾语前置句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B.省略句
在古代文中多见,一定能根据上下文文意补充完整,这对理解文意关系甚大。
①纫秋兰以为佩。
(“以”和“为”之间省略了宾语“秋兰”)
②乘骐骥以驰骋兮,(“乘”前省略了主语“君王”)
③③指九天以为正兮,(“以为”之间省略了宾语“九天”)
→让学生掌握重点虚词、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古汉语中重点句式
五、学生自读全诗,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把选文分为三段并说出每段的大意:
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
第一段(从“帝高阳”到“曰灵均”):
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
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一系列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和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并进而提出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
第三段(从“昔三后”到“而改路”):
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一片忠心和反遭祸害的悲惨遭遇。
六、学习前两段(1—6节)
1.学生集体朗读。
2.学习第一段(1、2节):
教师提问:
这段主要讲的是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
通过读这一段,你觉得诗人传达给我们的是什么?
学生答:
明确:
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其对祖先的崇拜,也说明了他血统的高贵。
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
3.学习第二段(3—6节):
提问1):
通过诗人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
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品质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有上天赋与的美质。
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
运用比喻的手法,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
以“朝搴辟芷”和“夕揽宿莽”来“修能”。
提问2):
当诗人意识到时不待我的时候,他是无所事事的来打发日子还是奋起直追呢?
时光如逝水,诗人深感自身责任重大,采取了积极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名师 精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