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81484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89KB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1项目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扎鲁特旗林业局
1.1.3项目法人代表:
宋连辉(扎鲁特旗林业局局长)
1.1.4建设地点:
扎鲁特旗巴彦芒哈林场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人工造林0.3万亩,林种为防风固沙林,树种为五角枫、锦鸡儿。
1.1.6项目建设期:
,期限一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40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1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32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万元,旗级财政配套资金4万元。
1.1.8建设效益:
项目建成后,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可增加林地面积0.3万亩,控制风沙危害面积2.25万亩。
使当地森林覆被率提高0.012个百分点,风沙危害得到进一步控制,带动项目区林业生态建设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按年产锦鸡儿种子1.5万公斤,每公斤10元计算,年产值达15万元,林场职工人均增收5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2编制依据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8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1-;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DB15/T389-;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l5/374-。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五角枫3年生苗2元/株、锦鸡儿1年生苗0.3元/株;
2、打井配套10000元/眼;
3、整地:
50元/亩;
4、栽植:
30元/亩;
5、浇水:
50元/亩;
6、抚育管护:
53.5元/亩;
7、规划设计费:
10元/亩。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1.巴彦芒哈林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土壤气候及水源条件适合,营造林技术过硬,建设高标准示范项目区,这是该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更是全体职工致富的迫切需要,实属势在必行。
2.该项目在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旗林业局作为业务单位的具体指导,巴彦芒哈林场具体承办,不但条件优越,而且组织领导有保障,有利于保证项目规划实施中各项措施任务的全面完成。
3.该项目投资效益高,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分析,都是可行的。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巴彦芒哈林场经济以营林生产为主,由于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春季风沙危害较重,阻碍了林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极大影响了广大职工生存环境的改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使广大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遭受着严重的威胁,同时,项目区地处科尔沁沙地西北缘,风沙也将直接威胁着通辽市、北京及东南沿海,因此,在项目区内实施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经过人工造林来增加当地的林草植被盖度是势在必行的。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建设地点或范围
项目区位于扎鲁特旗巴彦芒哈林场,建设总面积为人工造林0.3万亩。
涉及1个林班2个小班,其中,2林班1小班造林面积0.2万亩,2林班2小班造林面积0.1万亩。
3.2项目区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条件。
巴彦芒哈林场地处科尔沁沙地西北缘,位于扎鲁特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65公里(东经121°
31'
40"
,北纬44°
39'
31"
),东与道老杜苏木巴彦芒哈嘎查接壤,南道老杜苏木白音胡硕嘎查交界,西与道老杜苏木道老杜嘎查毗邻,北与黄花山镇吉日花嘎查相连。
巴彦芒哈林场地处北纬温带大陆气候区,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光照充分,气候温和,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热集中,秋季凉爽,冬季长而干冷。
年平均气温5-6℃,全年以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13-18℃;
夏季以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0—24℃。
≥10℃积温3000-3200℃,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无霜期为95-120天左右。
项目区高低压天气活动频繁,多风。
冬春季以西北风和偏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3-5月均超过5米/秒以上,8级以上大风日数8-15天。
2.社会经济情况。
林场总户数66户、257人,其中职工173人。
,职工人均纯收入6000元。
3.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项目区林业用地面积54022.5亩(有林地面积17719.5亩,疏林地面积679.5亩,灌木林地面积1936.5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890亩,苗圃地面积133.5亩,无林地面积31663.5亩),非林地面积817.5亩。
项目区有国家级公益林面积6113亩,地方级公益林面积944亩,森林覆盖率35.84%。
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
巴彦芒哈林场交通较便利,通讯较便捷,广播电视、电话、移动、联通传输网络覆盖整个项目区;
项目区地表水资源充沛,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埋藏浅、分布均、水质较好,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及排水条件,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3.2苗木供应。
扎鲁特旗年育苗面积4000亩,有大型苗木基地大通滨阳苗木有限公司一处,年产各类苗木多万株,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3.3自然立地。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涉及2个小班地块。
地形为半固定沙垄及梁窝状沙丘,土壤为半固定风沙土,质地为中细沙,稳定湿沙层25厘米以下。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林场下辖两个分场,总土地面积54840亩。
,职工人均纯收入6000元,收入在全旗9个国有林场中处于领先水平。
5.项目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切实解决“三北”地区及科尔沁沙地的风沙危害为中心,以改进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职工生存、生活水平,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原生植被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以生物、工程、农艺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围绕建立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致系,依靠科技支撑,经过人工造林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集约经营;
以产业结构调整及扶贫开发为切入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全力打造精品生态工程,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项目建设的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工程建设以生态效益为主,在确保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实行综合治理,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实行乔灌混交造林。
(3)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其实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确保发挥项目建设的最佳效益。
(4)治理和保护并重的原则。
采用法律、法规、行政手段,落实责任制等综合措施切实保护好建设成果。
3.建设目标
(1)营造林目标
示范项目人工营造五角枫及锦鸡儿混交林0.3万亩,全部为防风固沙林,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
(2)森林资源增长目标
经过对示范项目区的治理,将增加林地面积0.3万亩,项目区林草植被得到恢复和增加,森林覆被率提高0.012个百分点。
(3)改进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目标
经过项目建设,控制风沙危害面积2.25万亩,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形成了区域性小气候,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广大林业职工生产经营水平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协调发展,为科尔沁沙地的全面综合治理起到示范、推动作用。
5.2规模与布局
1.建设布局的依据。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旗生态区位情况和“十二五”林业的总体规划,选择在国有巴彦芒哈林场进行项目建设。
2.建设布局方案。
经过实地现状的调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面积0.3万亩,全部为防风固沙林。
依据地形地貌的立地条件采取五角枫、锦鸡儿行间混交行列式造林模式进行治理,栽植株行距为五角枫1×
6米、锦鸡儿0.5×
6米。
项目区全年禁垦禁牧,严格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5.3人工造林技术措施方案
1.造林地现状。
造林地为地势起伏不大,人工植苗造林较易操作的半固定沙地。
2.林种选择。
林种全部为防风固沙林。
3.树种选择。
树种为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五角枫与锦鸡儿。
4.整地。
机械开沟0.6米宽,0.4米深,人工挖坑0.6×
0.6×
0.6米。
5.苗木与植苗。
苗龄为五角枫3年生苗,锦鸡儿1年生苗,规格为一级,造林季节选在春雨季,人工植苗栽植确保成活。
6.配置模式。
五角枫株行距1×
6米、每亩初值密度111株;
锦鸡儿株行距0.5×
6米,每亩初值密度222株。
7.抚育管护。
造林后,前3年要加强林地抚育管护工作,3年内抚育5次,苗木周围要松土除草,旱情严重时要及时浇水保苗。
造林后第2年或当年秋季,对成活率达不到85%的小班地块,要用相同树种的同龄同级苗木进行补植。
8.苗木供应保障。
项目建设共需五角枫3年生苗19.98万株,锦鸡儿1年生苗39.96万株,所需苗木全部来源于旗内各育苗基地。
5.4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期限为1年,即,其中4-5月完成五角枫栽植工作,6-8月完成锦鸡儿营造工作。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140万元,其中:
苗木51.95万元,打井配套30万元,整地15万元,栽植9万元,浇水15万元,抚育管护16.05万元,规划设计费3万元。
6.2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和营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项目建设采取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渠道筹措。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广大职工的生活、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进。
可增加防风固沙林面积0.3万亩,项目区内森林覆被率提高0.012个百分点,土地风蚀沙化将得到有效遏制,每亩林地按控制沙地7.5亩计算,0.3万亩防风固沙林可控制风沙危害面积2.25万亩。
7.2经济效益
根据建设规模和产量测算,项目实施后,可年产锦鸡儿种子1.5万公斤,按每公斤10元计算,年产值达15万元,职工人均增收5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7.3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既为工程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益,带动周边地区农牧民共同致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同时对改变传统粗放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加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4风险分析
本项目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实施不存在任何风险。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旗政府旗长担任。
各级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经济基础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纳入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努力把“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
8.2技术保障
不断加强科技培训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知道示范项目的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技术,提前深开沟整地、深栽植技术,对于立地条件差,树种难生根、难成活的,采用生根粉、保水剂等,并采取科学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综合开发 林业 生态 示范 项目 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