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必修三教 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71684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71
- 大小:599.83KB
高三复习必修三教 案Word格式.docx
《高三复习必修三教 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必修三教 案Word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指什么?
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评价:
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
孔子的理想社会:
只有礼和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有严格等级和上下尊卑界限,另一方面,依仁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已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这样的社会是既有差别又具温情的社会。
那么如何协调礼和仁呢?
C、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该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中庸思想。
内涵:
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②政治主张:
“德治”(体现了民本思想)
③哲学观: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
体现了孔子务实的态度)
④教育: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⑤文化贡献:
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孔子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
①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教育:
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文化:
整理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明清以后)
现实意义:
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有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谐发展
2、孟子
①将孔子的“德治”发展成“仁政”学说
②“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③性善论
3、荀子
①哲学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
制天命而用之(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
②“君舟民水”(民本思想)
③性恶论
④礼法并用
材料印证: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治之经,礼与刑;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以上皆节选自《荀子》
问题:
A、根据上述材料,荀子的“性恶论”和“礼法并用”主张之间是什么关系?
“性恶论”是“礼法并用”主张的理论基础
B、荀子的思想都吸收了哪些学派的主张?
吸收了法家的重视法度的思想(其学生李斯、韩非子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和道家的哲学观、辩证法等
C、孟子和荀子,谁是儒家理想主义的代表,谁是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
孟子是儒家理想主义代表,荀子是儒家现实主义代表
二、道家
1、老子
(1)哲学观:
①“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你能想出几个蕴含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成语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大智若愚、无欲则刚
(2)政治观: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2、庄子
(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齐物论;
(3)逍遥自得的人生态度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
“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
庄子曰:
“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
至乐》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
齐物论》
三、法家
1、代表人物
2、韩非子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法治观: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集权观:
加强君主集权
3、特点:
“法”、“术”、“势”结合;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4、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5、发展趋势:
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
6、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冷落,而法家思想最受欢迎呢?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儒家的“仁政”“德治”的主张无助于社会改革和实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法家提出的思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了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四、墨家
(1)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核心)
兼爱:
学会爱别人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爱”有何区别?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兼爱”是超越了宗法等级制度的,即不分贵贱亲疏,无差等地爱一切人。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非乐
:
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尚贤:
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
:
政令.思想.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节用: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2)精神:
刻苦俭朴、自我牺牲、讲求功利
(3)贡献:
主要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五、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六、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反思:
批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1)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
(2)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背景:
从“无为”到“有为”
【合作探究】教材P8引言部分
1.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怎样?
原因何在?
怎样评价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
原因:
①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朝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而法家思想主张改革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要求。
①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②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③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2.到了西汉建立之初治国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采取了哪些措施?
取得了什么效果?
西汉建立后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主观原因)②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
(客观原因)
措施:
与民休息(减轻田租;
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3.根据课文分析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是什么?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为此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
②社会危机:
土地问题、边境问题与王国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采取的主要措施:
即汉武帝“有为”的表现
①政治:
必修①:
P12、P14
a加强中央集权:
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b加强皇权:
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经济:
必修②:
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③思想:
必修③:
P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军事:
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
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背景:
(1)社会繁荣昌盛:
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安定。
(2)社会潜伏危机:
诸侯国势力膨胀(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边境问题)。
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1、提出:
汉武帝选拔人才,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著作《春秋繁露》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辩证法评价的方法)积极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起了关键作用;
消极作用:
禁锢了人们思想;
遏制了学术自由发展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积极作用:
加强君权,抑制统治者暴政,巩固了封建统治。
带有民本思想。
带有封建神学迷信色彩,属于唯心主义范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和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出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特点:
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具有神学色彩。
实质:
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知识延伸】: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
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
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
孝道应当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复习必修三教 复习 必修 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