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第五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69224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980.43KB
力学第五章Word文件下载.docx
《力学第五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第五章Word文件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1)小球角动量守恒: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
最初②
又②解出代入①得
(2)拉力所作的功
5.1.8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O-xy平面内运动,其位置矢量为
其中a,b和是正常数,试以运动学及动力学观点证明该质点对于坐标原点角动量守恒.
(1)以运动学观点证明
质点对坐标原点的角动量为:
=常矢量(守恒)
(2)以动力学观点证明
质点对坐标原点的力矩为:
由常矢量(守恒)
5.1.9质量为200g的小球B以弹性绳在光滑水平面上与固定点A相连.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8N/m,其自由伸展长度为600mm.最初小球的位置及速度如图所示.当小球的速度变为时,它与A点的距离最大,且等于800mm,求此时的速度及初速度.
由角动量守恒:
(1)
再由机械能守恒:
(2)
联立求解:
一条不可伸长的绳穿过铅直放置的、管口光滑的细管,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g的小球,小球沿水平圆周运动.最初,后来继续向下拉绳使小球以沿水平圆周运动.求小球最初的速度、最后的速度、以及绳对小球做的总功.
初时,指向圆心。
最后,
同样可求得:
小球对轴角动量守恒:
即
(2)
(1)
(2)
由动能定理:
5.2.1离心调速器模型如图所示.由转轴上方向下看,质量为m的小球在水平面内绕AB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当角速度为时,杆张开角.杆长为.杆与转轴在B点相交.求
(1)作用在小球上的各力对A点、B点及AB轴的力矩.
(2)小球在图示位置对A点、B点及AB轴的角动量.杆质量不计.
5.2.2理想滑轮悬挂两质量为m的砝码盘.用轻线拴住轻弹簧使它处于压缩状态,将此弹簧竖直放置在一砝码盘上,弹簧上端放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砝码盘上也放质量为m的砝码,使两盘静止.燃断轻线,轻弹簧达到自由伸展状态即与砝码脱离.求砝码升起的高度.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被压缩的长度为.
以滑轮、绳、两个砝码盘、两个物体、弹簧为物体系。
受外力有:
两个砝码盘和两个物体受到的重力
,滑轮轴的压力。
建立坐标,如图,以轻线燃短到砝码与弹簧脱离为过程始末。
因物体系所受对O点合外力矩为零。
物体系对O点角动量守恒:
设砝码弹出时砝码盘速率为,砝码速率为,滑轮半径为,则有:
即
在过程中砝码盘位移为,砝码位移为
则
而
故
将地球包括在物体系内:
此时受外力,不做功。
重力和弹性力为内保守力,做功。
物体系机械能守恒。
以弹簧自由伸长状态为弹性势能零点。
则:
在研究砝码相对于地的上抛过程
由运动学公式:
可以求得
当
5.2.3两个滑冰于动员的质量各为70kg,以6.5m/s的速率沿相反方向滑行,滑行路线间的垂直距离为10m.当彼此交错时,各抓住10m绳索的一端,然后相对旋转.
(1)在抓住绳索一端之前,各自对绳中心的角动量是多少?
抓住之后是多少?
(2)他们各自收拢绳索,到绳长为5m时,各自的速率如何?
(3)绳长为5m时,绳内张力多大?
(4)二人在收拢绳索时,各做了多少功?
(5)总动能如何变化?
以两运动员和绳为物体系;
受外力包括:
重力
,冰面支持力。
。
因,由质心定义可知,物体系质心位于绳的中点。
由质心运动定理,质心速度
(1)抓住绳之前
对O点角动量,
抓住绳之后
因受到的对O点的合力矩为零,故对O点的角动量守恒。
且可知
(2)收拢绳索的过程,由对O点的角动量守恒。
(3)绳长5m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4)由动能定理:
第一题
3-1
质量为的物体,由水平面上点以初速为抛出,与水平面成仰角。
若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从发射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
(2)物体从发射点到落回至同一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
题3.1
分析:
重力是恒力,因此,求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冲量时,只需求出时间间隔即可。
由抛体运动规律可知,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时间,物体从出发到落回至同一
水平面所需的时间是到达最高点时间的两倍。
这样,按冲量的定义即可求出结果。
另一种解的方法是根据过程的始、末动量,由动量定理求出。
解1:
物体从出发到达最高点所需的时间为
则物体落回地面的时间为
于是,在相应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分别为
解2:
根据动量定理,物体由发射点O运动到A、B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分别为
第二题
3-2
高空作业时系安全带是非常必要的。
假如一质量为的人,在操作时不慎从高空竖直跌落下来,由于安全带的保护,最终使他被悬挂起来。
已知此时人离原处的距离为,安全带弹性缓冲作用时间为。
求安全带对人的平均冲力。
题3.2解1:
以人为研究对象,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人跌落至2m处时的速度为
在缓冲过程中,人受重力和安全带冲力的作用,根据动量定理,有
由
(1)式、
(2)式可得安全带对人的平均冲力大小为
从整个过程来讨论,根据动量定理有
第三题
3-3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横截面的直角弯管,管中有流速为的水通过,求弯管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题3.3
解:
在时间内,从管一端流入(或流出)水的质量为,弯曲部分AB的水的动量的增量则为
依据动量定理,得到管壁对这部分水的平均冲力
从而可得水流对管壁作用力的大小为
作用力的方向则沿直角平分线指向弯管外侧。
第四题
3-4
一作斜抛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炸裂为质量相等的两块,最高点距离地面为。
爆炸后,第一块落到爆炸点正下方的地面上,此处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问第二块落在距抛出点多远的地面上?
(设空气的阻力不计)
题3.4
取如图示坐标,根据抛体运动的规律,爆炸前,物体在最高点A的速度的水平分量为
物体爆炸后,第一块碎片竖直落下的运动方程为
当该碎片落地时,有,则由上式得爆炸后第一块碎片抛出的速度
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在最高点处有
(3)
(4)
联立解式
(1)、
(2)、(3)和(4),可得爆炸后第二块碎片抛出时的速度分量分别为
爆炸后,第二块碎片斜抛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落地时,,由(5)、(6)可解得第二块碎片落地点的水平位置
第五题
3-5
、两船在平静的湖面上平行逆向航行,当两船擦肩相遇时,两船各自向对方平稳地传递的重物,结果是船停了下来,而船以的速度继续向前驶去。
、两船原有质量分别为和,求在传递重物前两船的速度。
(忽略水对船的阻力)
题3.5分析:
由于两船横向传递的速度可略去不计,则对搬出重物后的船A与从船B搬入的重物所组成的系统I来讲,在水平方向上无外力作用,因此,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满足动量守恒;
同样,对搬出重物后的船B与从船A搬入的重物所组成的系统II亦是这样。
由此,分别列出系统I、II的动量守恒方程即可解出结果。
设A、B两船原有的速度分别以vA、vB表示,传递重物后船的速度分别以v'
A、v'
B表示,被搬运重物的质量以m表示。
分别对上述系统I、II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则有
(1)
(2)
由题意知v'
A=0,v'
B=3.4m⋅s-1代入数据后,可解得
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系统,例如,把A、B两船(包括传递的物体在内)视为系统,同样能满足动量守恒,也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求解。
第六题
3-6
质量为的人手里拿着一个质量为的物体,此人用与水平面成角的速率向前跳去。
当他达到最高点时,他将物体以相对于人为的水平速率向后抛出。
问:
由于人抛出物体,他跳跃的距离增加了多少?
(假设人可视为质点)
题3.6
取如图所示坐标。
把人与物体视为一系统,当人跳跃到最高点处,在向左抛物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故有
式中v为人抛物后相对地面的水平速度,v-u为抛出物对地面的水平速度。
得
人的水平速度的增量为
而人从最高点到地面的运动时间为
所以,人跳跃后增加的距离
第七题
3-7
铁路上有一静止的平板车,其质量为,设平板车可无摩擦地在水平轨道上运动。
现有个人从平板车的后端跳下,每个人的质量均为,相对平板车的速度均为。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
(1)个人同时跳离;
(2)一个人、一个人地跳离,平板车的末速是多少?
所得的结果为何不同,其物理原因是什么?
题3.7解:
取平板车及N个人组成的系统,以地面为参考系,平板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系统在该方向上满足动量守恒。
考虑N个人同时跳车的情况,这跳车后平板车的速度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又考虑N个人一个接一个的跳车的情况。
设当平板车上尚有n个人时的速度为vn,跳下一人后车速为vn-1,在这一次跳车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有
由式
(2)可解得递推公式
显然,当车上有N个人时(即n=N),因尚未有人跳离平板车,故vN=0;
而车上N个人全跳完时,车速为v0。
根据(3)有
……
将上述各等式的两侧分别相加,整理后得
由于
故有
即N个人一个接一个地跳车时,平板车的末速v0大于N个人同时跳下时平板车的末速v。
这是因为在N个人逐一跳离车时,车队地的速度逐次增加,导致跳车者相对地面的速度也在逐次增大,并对平板车所作的功也相应增大,因而平板车得到的能量也大,其车速也大。
第八题
3-8
如图所示,一绳索跨过无摩擦的滑轮,系在质量为的物体上,起初物体静止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
若用的恒力作用在绳索的另一端,使物体向右加速运动,当系在物体上的绳索从水平面成角变为角时,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为多少?
已知滑轮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m。
题3.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力学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