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方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63681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1.16KB
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方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
《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方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分级诊疗方案精编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诊疗,加强院前急救转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早期预防再发和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分级诊疗,发挥中医药在脑血管病防治及康复方面的作用,降低脑血管病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如下图)。
(三)分级诊疗服务模式。
1.城市三级医院。
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收治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下级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为患者提供相应诊疗服务,开展疾病早期康复,制定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案。
2.城市二级医院。
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
提供规范的二级预防,早期检查诊断,实施一般性诊断和治疗性干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基本监护,早期和持续康复治疗等。
对超出自身诊疗服务能力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3.慢性病医疗机构。
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能力水平,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众教育,普及脑血管病症状识别、正确呼救急救系统、知晓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知识;
开展脑血管病患者筛查和管理,高危人群管理;
开展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监测,药物依从性、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康复医院主要开展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治疗。
护理院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四)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或在社区管理的脑血管病患者,突发以下疑似脑血管病急性症状,应当及时转诊:
①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可伴有或不伴有面部麻木;
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④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模糊或丧失;
⑤眩晕伴呕吐;
⑥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⑦意识障碍或抽搐;
⑧全面认知障碍,比如记忆力下降或丧失;
⑨其他突然加重的情况。
(2)社区管理的脑血管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当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
①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
②患者服用相关二级预防药物后仍出现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且难以控制,临床处理有困难;
③患者服用相关二级预防药物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
(3)脑血管病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可以转诊:
①患者有中医药治疗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者;
②经中医药治疗24小时后症状、体征未改善或症状加重者。
2.下转至慢性病医疗机构的标准。
(1)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患者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不伴有需要继续治疗的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进行长期二级预防管理。
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存在轻度功能障碍,无需住院康复治疗,可行社区或居家持续康复。
(2)下转至康复医院、护理院。
病情稳定的恢复期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功能障碍,需要持续住院康复、护理的患者。
(3)经中医药治疗,病情稳定,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或中成药治疗方案者。
三、脑血管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
(一)脑血管病筛查。
1.定期筛查:
建议成人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为超重、高血压前期、糖耐量异常患者,可适当增加定期筛查的次数。
完善卒中风险评估,对高于平均风险的人群,可适当增加定期筛查的次数。
科学做好卒中一级预防。
2.机会性筛查:
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或健康体检、单位医务室发现脑血管病危险人群。
特别是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等其他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应进行机会性筛查,以发现脑血管病的早期病变。
3.重点人群筛查。
(1)一般重点人群:
包括无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筛查、脑小血管病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筛查。
推荐对≥55岁且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病)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狭窄相关筛查,但不推荐对一般人群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筛查。
推荐对老年、高血压病、认知功能减低和步态异常等高危人群进行脑小血管病相关筛查。
(2)特殊重点人群:
非致残性高危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卒中和迅速缓解卒中)的筛查。
非致残性高危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属于急症,需立即转诊至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及时完成病情评估,给予积极治疗。
4.急性脑血管病初筛:
急性脑血管病诊疗应在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疑似急性脑血管病初筛流程图如下。
5.对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初步辨证。
(二)脑血管病急性期评估。
1.病史采集。
(1)病史:
重点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若患者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患者表现正常的最后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同时询问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
(2)既往史:
了解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病、睡眠呼吸暂停征等病史。
(3)个人史:
生活方式(饮食、酒、烟等),女性妊娠史,体力活动,用药史,身高和体重。
(4)家族史:
询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等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
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常用量表有:
(1)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NationalInstitutesof
HealthStrokeScale,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3)评价脑血管病患者意识程度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
3.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项目:
快速血糖、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缺血标志物、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氧饱和度等。
(2)必要时检查:
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妊娠试验、动脉血气、腰穿(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未显示或怀疑卒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检查、易栓症等。
4.靶器官功能损害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以下检查项目。
(1)脑病变与血管病变评估。
①脑病变检查:
平扫CT、多模式CT、标准MRI(T1WI,T2WI,FLAIR,DWI)、多模式MR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②血管病变检查:
包括颈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MRV)、CT血管造影(CTA,CT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③侧支循环代偿及脑血流储备评估。
(2)心脏功能评估。
①心脏节律:
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或更长时相心电监测。
②心脏结构:
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CD发泡试验。
③血压监测:
常规血压监测和24小时血压动态监测。
(3)外周血管评估。
①肾脏血管:
肾动脉超声或造影。
②下肢血管:
下肢血管超声。
(4)其他。
胸片或胸CT、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时)。
5.发挥中医证候辨识作用。
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重点进行病史、症状与体征、舌脉诊等综合信息采集。
(三)脑血管病诊断。
1.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小时以上(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
(1)传统诊断标准:
由血管原因所致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2)最新诊断标准:
由血管原因所致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不伴有急性梗死。
3.自发性脑内出血诊断标准: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因。
4.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
(1)突然出现,迅速达到最剧烈程度的持续性、电击样头痛;
(2)可伴有下列一个或多个症状、体征:
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畏光、短暂性意识丧失或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脑神经麻痹);
(3)CT可见沿着脑沟、裂、池分布的出血征象,脑脊液检查呈均一血性。
5.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血栓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等。
可出现急性或反复发作的头痛、视物模糊、视盘水肿、眼球突出和活动受限、一侧肢体的无力和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痫性发作、孤立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或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可伴或不伴发热。
(2)检查检验:
D-二聚体可升高,脑脊液可存在异常,易栓症筛查可异常;
(3)影像学检查:
①CT检查:
平扫时可看到的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
增强扫描可见到空三角征(Delta征)。
间接征象包括脑室变小、脑白质低密度、静脉性脑梗死(包括出血性梗死和非出血性梗死)、条索状高密度影等。
②MR平扫时可直接显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以及继发于血栓形成的各种脑实质损害。
③CTV、MRV、DSA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累及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四)脑血管病的中医诊断。
根据意识障碍的有无进行“中经络”、“中脏腑”的病类诊断。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辨析脑血管病基本病机、证候要素等,进行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诊断。
四、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血管病 分级 诊疗 方案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