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61403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66.42KB
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
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A.大禹治水
B.商朝的宗法制
C.西周分封
D.汉朝设郡县
【答案】C
【解析】考查分封制。
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3.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变化反映了
A.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战国时期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出身布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到秦汉时期,传统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促使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B项正确。
题干强调贵族政治的逐步瓦解,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无关,且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题干强调贵族政治的逐步瓦解,与西汉的统治基础无关,排除C。
题干强调贵族政治的逐步瓦解,与小农稳定性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柳宗元《封建论》中说:
“秦有叛民,而无叛吏;
汉有叛国,而无叛郡;
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材料肯定了
A.九品中正制的科学性
B.分封制的稳定性
C.三省六部制的合理性
D.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实行府、州制,这都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无叛吏……无叛……无叛州”肯定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九品中正制,且九品中正制再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选项错误;
秦朝也没有分封制,故B选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对于每个制度的内容、作用等能够正确识记和再现,同时从一般规律和线索出发,即中央集权的加强,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即可正确判断。
5.《史记》载: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
”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由题目中的信息“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於上”即可选出B项;
题目中未涉及秦始皇的功绩、秦朝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等史实,故排除A、C、D三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的特点
6.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诸侯之盛强,尾大不掉
B.(诸侯之变)失今不治,必为锢疾
C.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
D.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解析】由地图中首都咸阳和地方各郡县名称,可知地图反映了秦朝的郡县制。
由“诸侯”和“封君”,可知ABC是分封制的影响,排除。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反映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
7.实行科举制度,士人可以“怀牒自进”,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试的带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以自由报考。
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增强社会读书风气
B.有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实现了选举对象的自主化
D.加强了对特权阶层的打击
8.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郭巨因为孝顺被荐举为孝廉,这是察举制的体现,察举制选拔的标准是品德、才能,C项正确。
世卿世禄制是指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
九品中正制是以家世门第的高低作为选官的标准,与材料不符,排除B。
科举制强调以才学作为选官标准,与材料不符,排除D。
本题以察举制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抓住材料信息“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
盍埋此子”等,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9.“(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亊”“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文中的“它”是指
A.秦朝的郡县
B.西汉的郡国
C.宋代的路州
D.元朝的行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行省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即可以看出是中央临时派出管理地方的行政机构即行中书省,D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信息“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
10.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
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解析】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所以唐朝统治者面临如何挽救统治的问题。
由材料“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说明科举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选B;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排除A;
科举制没有挽救唐王朝的灭亡,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应试的身份,排除D。
政治制度的变迁要有材料找出变迁之所在,由材料找出变迁之原因。
本题是例举科举制度的调整,调整的角度要结合材料“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结合材料容易判断选B。
ACD不符合材料,排除。
11.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
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
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如遇不可执行的诏令可以驳回,重新交由中书省制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崔祐应该是门下省的官员。
故选B。
尚书省负责执行,其具体执行的机构是下设的六部。
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
。
三省六部制
点评: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
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
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12.北宋宰相出缺时,皇帝经常让某类官员代宰相之职.北宋宰相经常空缺,该类官员往往成为北宋亊实上的宰相。
该类官员最有可能是
A.枢密使
B.参知政事
C.刺史
D.三司使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宰相出缺时,参知政事代行宰相之职,参知政事往往是北宋事实上的宰相,B项正确。
枢密使负责军事,与题干不符,排除A。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设立,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宋朝刺史一般作为虚衔,任者并不赴任,排除C。
盐铁﹑户部﹑度支等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分割相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13.汉初,皇室子女往往系以母性,皇室视外戚如宗室而不称异姓,太后及长公主在宫廷中拥有发言权,进而衍生出了外家帝舅的贵重之局。
这表明当时
A.外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外戚参政的政治特色
C.尚未真正实现专制集权
D.郡国并行体制的弊端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汉代外戚专权的有关知识。
由材料“……以母性……如宗室而不称异姓……有发言权……外家帝舅的贵重之局……”等关键信息可知,汉初这一做法有利于外戚参与国家政权,所以答案选B。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外戚对皇权的威胁,排除A;
在秦朝时中国就实现了专制集权了,排除C;
材料讲的是皇权,并没有涉及到地方的管理,排除D。
14.“(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郡之县,其朝庭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从材料来看,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行省是地方上最高一级行政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行省并不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A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不但掌有军权,还掌握财权和行政大权,C错;
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解析】秦朝设丞相,为巩固统治,而明朝废丞相,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防止相权乱政,故A项正确;
秦朝设丞相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是中央机构设置目的,故C项错误;
D是近代民主的一个原则,不符合古代君主专制特点,故D项错误。
16.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长官,右仆射兼中书长官,“则三省互相兼矣”。
这有助于
A.裁汰官吏冗员
B.促进科学决策
C.推动政务统一
D.规范行政流程
【解析】“则三省互相兼矣”说明利用三省统一办公达到政务的统一,防止出现扯皮现象,故C正确;
材料中明显是增加了官员的任职,故A错误;
封建社会决策仍然是皇帝,封闭性,故B错误;
材料中是规范统一性,不是行政流程,故D错误。
17.《明史》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重点落脚于对明朝内阁制度的理解上。
明朝设置了殿阁大学士,选项B与史实不符。
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六部执行皇帝裁决,二者地位不同,选项C也不正确。
选项D的说法错误。
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中央法定机构,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
选项A符合明朝加强皇权的史实。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田阳 高中 一月 历史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