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学计划3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39357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22KB
《比例》教学计划3篇Word格式.docx
《《比例》教学计划3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教学计划3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些学生用倍描述,有些学生用比表示,都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这里要注意的是,应该把放大后的画(第二幅画)与放大前的画(第一幅画)比。
教材归纳学生的思考,指出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图形按2︰1的比放大。
在这一段话里,揭示了图形放大的具体含义,示范了图形放大的规范表述。
促进认知迁移,体会图形缩小的含义。
在初步理解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以后,教材提问:
如果把第一幅画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各是多少厘米?
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缩小,初步形成图形缩小的概念。
教学时,可以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与图形按1︰2的比缩小进行比较。
突出比的前项指变化后的图形,后项指原来的图形。
2︰1的前项大于后项,表示图形放大;
1︰2的前项小于后项,表示图形缩小。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进一步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
例2在方格纸上按照规定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与缩小后的图形,先思考放大或缩小后的长、宽各是几格,进一步理解3︰1与1︰2在图形放大、缩小情境里的含义,加强对图形放大、缩小的体验。
2.以图形放大为素材,教学比例的意义。
在图形放大的情境中能够写出许多组对应边长度的比,这些比的比值是相同的。
利用这些比教学比例,一方面使组成的比例有具体的含义,有利于理解比例的意义。
另方面通过对应边长度的比组成比例,能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放大。
分别写出各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分析两个比的关系。
例3要求分别写出放大前照片的长与宽的比,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宽的比。
这两个比也是相对应的,都是同一图形里两条边的长度比,而且都把长作前项,宽作后项。
学生思考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有人从比值的角度发现它们的比值都是1.6,有人从化简比的角度发现它们化简后都是8︰5。
上面的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教学比例积累素材。
二是发展对图形放大的体会:
长方形放大,不仅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与宽的比相同,而且放大前长与宽的比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也相同。
根据比值相等写出等式,揭示比例的意义。
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两个比都能化简成8︰5,这些都表明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等式。
等式的左、右各是一个比,表示两个比相等,教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里首次感知比例的意义。
写出照片放大后与放大前对应边的长度比,判断能不能组成比例。
根据图形放大,学生还能写出放大后与放大前两个图形的长的比和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只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经过写出比、求比值,比较比值的大小、写成比例等一系列活动,能进一步体会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在常见数量关系中体验比例的意义。
图形放大与缩小为教学比例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认识比例不能局限于图形的变化。
因此,练习九第3题、第7题扩展素材的范围,在常见数量关系里写比、求比值、组成比例,进一步加强概念,也为教学正比例作些铺垫。
3.在图形缩小的情境中教学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性质可用来解比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知识。
利用三角形缩小的数据写比例,认识比例的内项与外项。
例4呈现三角形缩小的情境,缩小前、后的图形里标有底、高的数据。
学生根据图形缩小的含义,利用图中的数据,能够写出许多比例。
每个比例都由6、4、3、2四个数组成,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有规律,这些都为教学比例的性质创造有利条件。
教材举一反三,先在6︰3=4︰2里讲述比例的内项与外顶,再让学生指出其他比例的内项、外项,及时巩固知识。
在写出的比例中发现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希望学生主动发现,因为性质比较明显。
自己发现性质,认识深刻、记忆牢固、便于应用。
发现性质是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个案到全体的过程。
兔看到了6、4、3、2四个数在比例中的位置规律,猴发现了性质的具体表现。
教材要求再写出一些比例,体会规律存在于每个比例中。
在此基础上,用字母表示、用语言讲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解比例。
例5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三点内容:
根据图形放大的意义写出比例,应用比例性质求项,指出什么是解比例。
根据图形放大,写出比例。
例题要求写两张照片长的比与宽的比组成的比例,在这个比例里有三项是已知的,一项是的。
因此,像列方程解决问题那样,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列出的比例是含有数的等式。
解比例是例题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材里写出了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一步,让学生思考根据是什么,体会应用比例的性质能够求出比例中的项,并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学会解比例。
5.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例6教学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
认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例题给出了草坪长50米、宽30米,草坪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
要求学生分别写出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材没有对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作解释,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识别。
指导统一单位。
教材指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先要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统一单位,可以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也可以把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
在交流中体会,实际距离改写成厘米为单位较方便些。
如果把图上距离改写成米为单位,在化简比的时候较麻烦。
猴写了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鸟写了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两个比化简成相同的比。
因此,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只要利用一组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就够了。
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通过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初步感受了比例尺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教材指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两个数学式子,既精炼地表示了比例尺的意义,又表达了求比例尺的方法。
认识线段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教学线段比例尺有两点作用,一是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意义,二是能方便地解决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问题。
教材通过解释比例尺1︰1000的具体含义引出线段比例尺,突出线段比例尺的特点,能直观地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若干米(千米)。
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意义是一致的,可以互相转化。
如P49练一练第1题,左图的比例尺是1︰22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200000厘米(即22千米),相应的线段比例尺也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2千米。
右图的线段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22米(即2200厘米),相应的数字比例尺就是1︰2200。
6.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利用已知的比例尺,可以求实际距离或者求图上距离。
例7是求实际距离的问题,求图上距离的问题安排在练习里。
例7鼓励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猴联系数字比例尺的意义解题,兔利用线段比例尺解题。
另外,还教学列比例解决问题。
7.安排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实践活动《面积的变化》探索图形放大,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联系。
第一项活动是测量长方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长、宽,按图形放大的概念分别写出长的比和宽的比,估计放大后长方形面积与放大前的比是几比几,通过计算检验估计,初步体验图形放大时边长变化的比与面积变化的比是不同的。
第二项活动测量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有关长度并计算面积,把数据填入表格,发现面积变化与长度变化的关系。
第三项活动应用发现的变化关系在校园平面图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各项活动的内容多、容量大,要仔细看书,明白每项活动的任务与要求。
发现规律需要过程,三项活动体现出初步感知-研究发现-理解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发展了数学思维。
通过实践活动,对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有更清楚的认识,进一步明白这里的比是相应边的长度比,不是图形的面积比。
六年级比例教学计划:
解比例练习课
完成练习六的8——13题。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实际应用。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通过练习,理解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1、填空。
(1)27:
()=45÷
30=():
20=()%
(2)比的后项是1.5,比值是4,比的前项是。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组成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1/2:
1/3与1/4:
1/6能组成比例。
1、小红在文具店里用15元买饿3本练习本;
小丽用25元买了5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反馈:
(1)谁买的本子便宜些?
简单地说说你的理由。
(2)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3)这两个比可用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
为什么?
2、下午2点,学校8米高的旗杆影子长5米,旁边一棵高120厘米的香樟树影子长75厘米,请你说出旗杆和香樟树与各自影子的比。
这两个比能用符号连起来吗?
教师:
下面我们来给这些比例找个朋友吧。
介绍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想一想:
能与5:
8组成比例的朋友有几个?
你认为这些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判断两个比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以15:
3=25:
5和8:
5=120:
15为例,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内项和、差、积、商与它们的外项和、差、积、商,看看能发现什么?
随便再找一个比例,看一看这些比例中有没有这个有趣的现象?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从18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2个比例是()和()。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外项是()。
2、选择题。
(1)根据6A=7B写成下面三个比例,不正确的`是()。
A.6:
7=B:
AB.7:
A=6:
BC.A:
7=6:
B
(2)甲:
乙=1/2:
1/3。
A.乙是甲的3/2B.甲是乙的1.5倍C.甲是乙的1/6
(3)如果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3:
4,那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