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33280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02.51KB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
《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沪教版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子集:
如果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那么A是B的
子集,记作AB.
(2)相等的集合:
如果AB,且BA,那么A=B.(3).真子集:
AB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记作AB.
5.集合的运算:
(1)交集:
(2)并集:
(3)补集:
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如果,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
也就是说,命题P与命题Q是等价命题。
有关概念:
1.我们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
2.数集有:
自然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3.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4.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
叫做文氏图。
5.真子集,交集,并集,全集,补集。
6.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等价命题。
7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注意:
1.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各不相同的。
2集合与元素的属于关系与几何之间的包含关系,两者不能混淆。
3.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
(1)充分性的证明:
AB.
(2)必要性的证明:
BA.
4.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假),因此它们是等价命题,逆命题与否
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第二章不等式
不等式基本性质、不等式性质;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分时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无理不等式的解法、某些高次不
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常用的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一元二次不
等式的解法,掌握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会解简单的无
理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
路,并会用这些方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及
其证明。
难点是分式不等式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解不等式的应用,比较
法、综合法、分析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如果
2.如果
3.如果
4.如果
5.如果
6.如果,那么
7.如果,那么.
8.如果,那么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可根据与0的关系来求解,注意解的区间的表示,不等式组也是一样。
解分式不等式的方法就是将它转化为解整式不等式。
两个基本不等式:
1.对于任意实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
成立。
2.对任意正数有,当且仅当时等号
我们把分别叫做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函数的运算;
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函数的最大
值或最小值。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使用函数的记号表示,会
求函数值,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理解函数运算意义,会求两
个函数的和与积。
掌握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重点是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的判定,以
及由函数图像研究其性质和由函数性质研究其图像的一般方法。
难点是求函数
的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
⑴函数的运算中一定要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定义域,定义域会随着函数的运算改变而改变。
⑵函数讲到奇偶性时其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
⑶偶函数的性质:
=.
⑷奇函数的性质:
.
⑸单调性和最值性。
⑹零点的概念,实际上,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0的解,也
就是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幂函数的概念及其在内的单调性。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特别是在内的单调性会画幂
函数的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重点是幂函数性质的探求,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幂函数性
质的运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1.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
2.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其
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形式一定要区分开。
指数函数的性质:
1.指数函数的函数值恒大于零.性质
2.指数函数的图像经过点(0,1).
3.函数(>
1)在内是增函数;
函数(0<
<
1)在内是减函数.
高一(下)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
对数;
反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掌握幂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性质,特别是在内的单调性。
会画
幂函数的图像,熟练地将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
对数积、商、幂的运算性质,
掌握换底公式并会灵活运用,掌握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定义域、值域以及图像
上的关系。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结论,会解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
数方程。
幂函数性质的探求及其运用。
对数的意义与运算性质,反函数的概念,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单调性)。
说明:
①幂函数的定义域由常数确定,但总有四种。
当,幂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因此研究幂函数的性质,主要是研究幂函数在上的性质。
当是增函数;
当上是减函数,幂函数的图像都经过。
②指数函数有些同学常会与幂函数
混淆。
③换底公式
④函数的定义域是它的反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值域就是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⑤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⑥在解对数方程时必须对求得的解进行检验,因为在利用对数的性质将对数方程
变形的过程中,如果未知数的允许值范围扩大,那么可能会产生增根。
第五章三角比
第1节任意角的三角比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与某个角有重
合终边(包括这个角本身)的角的集合,弧度制,角度与弧度的互化,圆的弧
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
任意角的六个三角比(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正割、余割)的定义及它们在各象限的符号。
终边相同的两个角的同名三角比
的关系,单位圆。
2.重难点:
任意角的三角比的定义,由角的范围求三角比的取值范围和由三角比
的取值范围求角的范围。
第2节三角恒等式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倒数关系、商数关系和平方关系)、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两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半角的正弦、
余弦和正切。
【理】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三角恒等变形,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公式
的变式训练。
第3节解斜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三角形的面积。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扩充的正弦定理。
解斜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六章三角函数
第1节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周期性、
奇偶性、单调性。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正弦
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
掌握正弦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并领悟有关方法。
在此基础上类似地
研究并掌握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研究三角函数式的性质,设法把已知函数表
达式转化为形如的表达式。
第2节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
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
最简三角方程,简单的三
角方程。
掌握反正弦函数的概念并领悟其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掌握
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
含字母系数的简单三角方程的实数解的讨论。
三角
函数的图像分析方法。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第1节数列:
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等差中项
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2节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第3节数列的极限:
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常用
的数列极限公式,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
会求等差中项与等比数列,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含义,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
列的通项公式。
会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整除问题及证明某些与正整数有关的
等式,领会“归纳—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
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常用的数列极限公式,掌握无
穷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公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概念及由计算
数列的前若干项,通过归纳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及通过
归纳猜想命题的一般结论。
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的应用。
公式: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5)当,()
(6)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及其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运算,基向量、平面
向量分解定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夹角,平面向量
的平行和垂直。
理解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向量的方向,向量的模,单位向量,位
置向量,负向量,向量的相等,向量的平行,向量的垂直,向量的夹角,向量
的加减法,向量的数乘,向量的数量积,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上的投影等。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方法,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和中点公式。
会判别两个向量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会
运用两个非零向量平行或垂直的充要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理解基向量和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
重点是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向量的夹角。
难
点是向量的夹角的概念和向量的数量积。
(1)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
()
(2)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3)向量的数量积:
(4)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5)向量的模的计算公式: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矩阵及矩阵有关运算,二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二元、三元线性
方程组的矩阵表示,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讨论。
理解矩阵的意义,会进行矩阵的数乘、加法、乘法运算。
掌握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沪教版 知识点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