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31354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6.03KB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Word格式.docx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咽鼓管蔓延,可并发急性中耳炎;
感染向下扩散,可并发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可迁延成慢性鼻炎6、鉴别诊断:
变应性鼻炎:
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水样涕,反复发作,发作过后则如常人,无外感表证急性鼻窦炎:
局部症状多限于一侧鼻腔,患侧大量黏脓涕,不易醒鼻,有头痛和局部疼痛,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脓涕7、治疗:
原则:
改善鼻通气,促进鼻分泌物排出,预防并发症西医治疗:
对症治疗,抗病毒药及抗生素的应用
辨证论治
风寒袭鼻证:
祛风散寒,辛温通窍----辛夷散加减风热袭鼻证: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加减
二、慢性鼻炎
1、定义: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单纯性鼻
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以鼻塞、鼻甲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鼻病,属于中医“鼻窒”范畴
2、病因:
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
鼻窍及邻近部位病灶影响;
过用血管
收缩剂滴鼻;
空气污染3、病理
慢性单纯性鼻炎:
鼻黏膜深层动脉呈慢性扩张状态,失去收缩能力,下鼻甲海绵状
组织中的血窦也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杯状细胞真多,腺体分泌增强,但无粘膜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改变尚属可逆性
慢性肥厚性鼻炎:
黏膜固有层中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
胞浸润,静脉及淋巴管回流受阻,以致血管显著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固有层水
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使黏膜肥厚,骨膜增殖,血管窦闭塞,甚则鼻甲骨增生肥厚
4、病机
肺经郁热,邪犯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郁阻鼻窍5、临床表现
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静息、卧床或受凉后加重,活动后减轻;
是有鼻涕,常为粘液性或脓液性鼻黏膜肿胀,以下鼻甲为明显,表面光滑、湿润,色泽多呈暗红,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良好
闭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可引起头昏、头痛等症鼻分泌
物较粘稠,嗅觉渐退较明显,有较重的闭塞性鼻音,或伴有耳鸣、听力下降鼻黏膜肥厚,鼻甲表面不平,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缘,或中鼻甲前端呈结节状、桑葚状肥厚或息肉样变,通常以下鼻甲前端为明显而多见,其色或苍白,或暗红,触之多硬实,用探针轻压不出现凹陷,或凹陷后难以立即平复,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不敏感
6、诊断要点
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下鼻甲肿胀、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
好
鼻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肥大,表面呈桑葚状,或息
肉样变,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极差
7、鉴别诊断
反复发作,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发作过后诸症消失慢性鼻窦炎:
鼻塞可轻可重,头痛,多脓涕,中鼻道又有脓,可有息肉形成8、治疗
消除致病因素,以辨证论治为主,恢复鼻腔通气功能辨证论治:
肺经郁热,邪犯鼻窍证—清解肺热,散邪通窍----升麻解毒汤加减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补益肺脾,去邪通窍----温肺汤加减邪毒久留,瘀阻鼻窍证---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当归芍药汤加减
三、变态反应性鼻炎
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指在变应原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
生的鼻粘膜变应性炎症,以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窒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鼻部疾病属于中医“鼻鼽”
2、病理:
本病为介导的鼻粘膜I型变态反应病理组织学上,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常
表现为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鼻炎3、病机:
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亏虚4、临床表现
症状:
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喷嚏频作、大量清水涕、鼻塞为典型症状
喷嚏:
每天数次喷嚏阵发性发作,少则3个,多则10个以上,常在晨起或夜晚时加重
鼻涕:
大量清水样鼻涕,重则如水自流鼻塞:
间隙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
鼻痒:
多数患者自觉鼻痒,有蚁爬感,花粉症患者以眼痒明显嗅觉渐退:
多为暂时性
检查:
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淡白,灰白或呈淡蓝色,以下鼻甲明显
鼻腔内可见清稀分泌物以1%麻黄碱溶液收缩,可使肿胀的鼻甲缩小反复发作不愈,部分患者鼻黏膜可呈息肉样变或形成息肉
变应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5、鉴别诊断
血管运动性鼻炎:
本病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其临床表现与变应性鼻炎
极为相似,发作突然,消失亦快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环境冷热变化等因素可诱发本病,变应原激发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结果,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
非变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鼻炎:
本病患者鼻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其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但变应原皮肤试验和测定均为阴性
急性鼻炎:
早期有喷嚏,清涕,但程度轻,病程短,一般7-10天常伴有四肢酸痛,
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后期鼻涕可编程黏液性或黏脓性
6、治疗
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措施急性发作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治疗,抗组织胺和抗胆碱能治疗避免与变应原接触抗组胺药物疗法
免疫疗法:
亦称特异性脱敏疗法
手术治疗:
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翼管神经或筛前神经切断,可使鼻内副交感神
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治疗效应
辨证论治:
肺虚不固,鼻窍感寒证----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温肺止流丹,或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肺脾气虚,鼻窍失养证----健脾补肺,升阳固表----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阳亏虚,鼻窍失温证----补肾益气,温阳固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7、局部治疗
肥大细胞稳定剂:
如色甘酸钠,以4%溶液滴鼻或喷鼻减充血剂:
可适量应用1%麻黄素滴鼻液减轻鼻塞
抗胆碱药:
%异丙托溴铵喷鼻剂,可减少水样鼻涕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制剂的应用
四、急性化脓性鼻窦炎
主要指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
近器官的并发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多发生在单个鼻窦相当于中医的“急鼻渊”2、病因:
多因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球菌感染所致3、病理:
为急性化脓性病变,可分为三期
卡他期:
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肿胀,固有层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化脓期:
上皮细胞与纤毛发生坏死与脱落,小血管出血,分泌物转为脓性
并发症期:
少数病例可因炎症侵及骨质,或经血道扩散而引起骨髓或眶内、颅内并
发症
4、病机:
风热犯窦,胃热熏窦,湿热蒸窦5、临床表现:
常继发于外感或急性鼻炎,往往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
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还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多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性或黏脓性鼻涕,脓涕中可带有少许血液头痛或局部疼痛
与鼻窦部位相应的体表皮肤可有红肿,并伴有局部压痛或叩击痛鼻黏膜充
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为甚鼻腔内有大量黏脓或脓性鼻涕,自中鼻道或嗅裂处留下
6、鉴别诊断
眶下神经痛:
部位较局限,与神经分布走向有关,无急性感染的局部与全身表现,
鼻镜检查无典型体征,副鼻窦片无异常改变
三叉神经痛:
疼痛发生于该神经支配区域,来去突然,疼痛难忍,但鼻部和其他检
查呈阴性
眼部疾病:
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可以引起与急性鼻窦炎相似的症状,但有眼部
阳性体征可以鉴别
7、治疗
原则:
以全身治疗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进行辨证论治解除鼻腔与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根据相关病灶,预防并发症,防其转成慢性鼻窦炎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足量足疗程辨证论治:
风热犯窦证----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胃热熏窦证----清胃泻火,宣肺通窍----凉膈散加减湿热熏窦证----清利肝胆,化浊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
五、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是鼻黏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
而致,以常流脓涕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常为双侧或多窦患病当一侧或双侧各窦均患病时,称全鼻窦炎相当于中医的“慢鼻渊”2、病理:
按上皮层及固有层变化的特点分为①乳头状增生型:
出现鳞状细胞上皮细胞化生,
组织变形及增厚②水肿型:
又称肥厚型或息肉型,固有层剧烈水肿、增厚,伴中度或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假性囊肿形成③纤维型:
又称瘢痕型或硬化型,固有层中度增厚、水肿,园细胞浸润很轻,腺体稀少,有坚实纤维组织形成④腺体型:
腺体增生或腺管阻塞,后者可形成囊肿,并可因感染进而成为脓囊肿⑤滤泡型:
固有层中纤维组织及血管新生,淋巴细胞聚集而形成滤泡
3、病机:
胆腑郁热,气虚邪恋,肾虚寒凝4、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轻重不等,多数患者无轻常见的为头昏,倦怠,精神不振,失
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尤以青年学生明显
局部症状:
主要为鼻部症状:
①多脓涕:
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呈黏脓性或脓性,色黄绿或灰绿②鼻塞:
多呈持续性,患侧为重③头痛:
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或为头部沉重感④嗅觉障碍:
因鼻黏膜肿胀,肥厚或嗅器变性所致,多属暂时性
体征:
下鼻甲肿胀,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萎缩或有中鼻甲息肉样变,钩突水肿,中鼻道变窄
5、诊断要点: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多脓涕,鼻塞,既往有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发作史鼻源性头痛为本病之重要病史及症状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积脓,伴有比较明显的鼻腔黏膜病变,鼻窦影像学检查有阳性改变,全身症状多不明显6、鉴别诊断
慢性鼻炎:
主要症状是鼻塞,多呈双侧交替性,病理改变多在下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一般无积脓,也无息肉形成,鼻窦检查呈阴性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多有长期鼻塞及流脓血涕史,常为一侧鼻塞,呈进行性加重,鼻内疼痛,头痛头胀,鼻腔内可见肿块,色红,触之易出血
7、治疗:
关键在于合理地调治患者的病理体质,最大限度地恢复窦腔引流和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并重视变态反应的处理,以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六、鼻出血
1、病因及常见出血部位
急性传染性疾病:
在高热期,因鼻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而易出血,出血部位多
位于鼻腔前段、鼻中隔前下黎特氏区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并发鼻出血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部顶端,鼻
腔外侧壁后端等处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由于静脉压高,亦常见鼻出血,部位躲在下鼻道后端、吴氏静脉丛等处、
出血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障以及肝功能损害,毒血
症,大剂量应用抗凝药物,由于血液成分异常,或凝血机制障碍,易发生鼻出血,并见全身多部位的出血鼻出血常表现为多部位的鼻黏膜糜烂渗血
内分泌功能紊乱:
妇女经期,妊娠期,绝经前后,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段
2、病机:
实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
虚证者,多因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而成肺经风热,邪热循经上犯鼻窍脾胃积热,损伤阳络,迫血妄行肝火上逆,血随火动,灼伤脉络气虚鼻衄,气不摄血,血不循经3、常用局部止血方法
简易止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 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