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27613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92KB
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
(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三、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
点读、朗读、思读、品读。
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
谁来说给大家听。
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
点读:
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
朗读:
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思读:
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品读:
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汇报:
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
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解决为什么"
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
?
(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挑选一首来唱这首诗。
(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
为什么选这首?
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
总结: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
6、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
最后一生配乐读:
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
学生配乐试背。
四、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
诗中有画"
,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
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五、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
(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六、古诗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欣赏它、领会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送给大家一句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主旨是以“读”为核心,以“悟”为主线,以“美”为衬托。
在教学时,引领学生在听、说、读、画中进行感悟、积累,在品、读、悟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学习古诗,品味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述诗意。
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
(课件演示鹿柴的风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鹿柴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来。
】
2、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的鹿柴风景区。
(板书:
鹿柴)在这里“柴”的读音“zhà
i”是山寨的意思。
刚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风景了,那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对鹿柴的感性认识进一步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唐代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颇有感触,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老师指“鹿柴”,学生齐读课题。
)
【通过看、想、听、说,将学生引入古诗所蕴含的意境中来,为真情诵读、感悟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学习这首诗有了渴望。
二、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这首诗中生字的读音、语气、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好铺垫。
2、学生自由读诗,做到读准每字每句,读得正确流利。
【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
3、同桌或小组间互读互检,然后指名读进一步检验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再读古诗,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帮助。
5、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对词的理解或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词,都是怎样用的。
还可以是质疑,或针对同学的质疑谈自己的看法。
【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
(风声、鸟声、水声等)那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
“人语响”)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吗?
(作者用这种反衬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静”)
如果你置身于这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幽静、悠闲、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生试读。
师指导朗读:
“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声音要轻一些。
学生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配乐美读)
(引导学生体会到人在山中,山静,人心更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美。
【通过观察、想象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悟出诗的意境。
2、如果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是一种幽静之美,那么夕阳西下时的鹿柴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
诗人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两句来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师随机板书“返景”“深林”“青苔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通过动脑联想更容易体会到夕阳西下的时候鹿柴的美。
一抹阳光照进深林,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一份独特的美。
请大家看老师搜集到的一段影片。
(观看鹿柴夕照影片。
【学生通过观看夕阳美景,联系自己的想象,能够更进一步体验到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美。
“返景入深林”用快、慢两种方式对比读,使学生理解,因为有一抹阳光为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读的稍快一些、有生气;
“复照青苔上”读时要充分表现对这种悠闲、安逸环境的喜爱。
谁想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给同学们朗诵这两行诗句?
(同学朗诵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画面。
【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想象。
3、让我们共同再来领略一下鹿柴的美景吧!
(学生再次看课件)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首诗。
5、采用同桌互背、指名背、配乐齐背等形式检验背诵情况。
【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有利于感受古诗文语言的优美,而想象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多种感官的综合应用能使学生完全入情入境,进而更深刻地体验诗的意境】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这首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诗中有画意境清幽)请同学们也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上。
【诗是有字的画,动笔勾画是对诗的意境的一种真情流露,吟诵和题写是学生心灵的歌唱、情感的倾诉与升华。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其实,描写山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先欣赏配乐师朗诵《山居秋瞑》大家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
(师真情朗诵,学生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学们常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并且能在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拓展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并且对古诗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一节课上,给学生一些有关于古诗的资料,使学生能够象更深更广的探索、学习。
3.小学三年级语文《鹿柴》教案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流利诵读古诗。
2、理解诗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小黑板。
一、导入古诗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王维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鹿柴
3、指名读题,请注意,“柴”在这里念zhà
i
4、齐读。
二、诵读古诗
1、想听老师读读吗?
2、学习听时要注意字的发音是否准确。
3、指名学生读读。
4、同桌互读互听。
5、指名比赛朗读。
三、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自己借助注释理解
1、自己读,自己想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不正确的,要同学帮助。
3、同桌互相说说意思。
4、师渲染意境,生再读古诗。
注词释义
鹿柴:
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
王维在这里有别墅。
柴,读作zhà
i,同“寨”、“砦”。
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
只。
返景:
夕阳的回光返照。
景,读作yǐng,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
又。
青苔:
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名句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四、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会背的,背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鹿柴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