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21230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96.25KB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补充完善班级记录表,能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整理信息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大气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愿采取行动保护大气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第一节课画的气泡图等。
教师准备:
之前课时的班级记录表,ppt,微课,板贴,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预设5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火星旅行,想不想去?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和火星吧。
板贴地球和火星图片
地球和火星表面都有一层厚厚的空气,有没有同学知道叫什么?
预设:
大气层。
板贴
2.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存,呼吸,呼吸需要氧气,二氧化碳。
3.再看看火星大气情况(ppt出示火星大气情况)。
我们这样可以直接去火星么?
你的理由?
你有什么办法?
根据生成进行板贴。
预设1.需要宇航服,宇航服提供什么保护和支持?
呼吸的氧气,温度,保护。
预设2.要用火箭,燃烧。
4.那我们就准备跟着探测器一起去火星了,去的路上,请解决这两个问题。
1.观察到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
2.能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么?
设计意图:
换一个陌生环境,让学生有新鲜感,利用宇航服完成大气层,呼吸等知识点的教学,缺乏氧气难以生存,可以说明空气是一种资源,在火星上属于稀缺资源。
利用火箭,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二、探索研讨:
系列化微课,一一突破(预设25分钟)
1.播放微课1(大致内容:
火箭发射,燃烧。
探测器进入大气层,燃烧。
着落时缓冲,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
刚刚你看到了哪些利用了空气的现象。
降落伞,缓冲火箭,气囊,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外加实物板贴。
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征或者作用?
引导学生复习班级纪录表内容。
缓冲,有弹性。
压缩,占据空间。
2.探测器成功降落了,宇航员已经在工作了。
播放微课2(大致内容:
火星救援片段,宇航员遭遇风暴,撤退时主人公马克被击中,留在了火星,其余队员逃离火星。
)
出现了什么问题?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出现了风暴,沙子被风吹起来了。
其实地球上也有很多类型的风。
ppt出示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图片。
风带来的都是坏处么?
有没有好处?
清凉,发电。
复习前几课内容,板贴风力发电。
3.马克还活着吗?
播放微课3(大致内容:
马克大难不死,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
刚刚片段主要讲了什么?
马克在火星上种土豆等待救援。
那植物需要空气么?
有需要和不需要空气的,分别说说理由。
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植物怎么利用空气?
初级要求植物需要空气进行呼吸。
部分同学会说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板贴,根据生成画箭头。
4.马克很高兴的在火星上等待救援,真的这么顺利么?
微课4(大致内容:
马克的居住舱爆炸,土豆全部死亡,存活时间大打折扣。
马克遇到什么困难了?
原因是什么?
居住舱爆炸,土豆死光了。
爆炸,可能原因1:
里面热,外面冷。
蜡烛在里面,空气宝宝想往外流。
(风的形成)
可能原因2:
里面空气多,外面空气少,空气宝宝会想方设法往外流。
(压强差,学生前概念。
原因3:
被风暴击中,出现破损。
5.马克只能度日如年的继续等待救援,能救援成功么?
同样,带着这两个问题哦。
1.观察到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
播放微课5(大致内容:
地球派救援来,但救援出了点问题,最后利用空气进行推进,完成救援。
刚刚观察到了哪些和空气有关的现象?
你能解释么?
利用压缩空气进行推进,改变运动方向。
解释:
空气能被压缩,流动,占据空间。
根据生成适时板贴。
6.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地球。
火星和地球,你更喜欢居住在哪里?
说明理由都可以,复习本课内容。
7.PPT出示大气污染图,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星际移民太不容易了,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爱护环境,绿色出行。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观看微课,发现微课中有哪些运用了空气的现象,结合学过的知识,尝试用科学用语解释本质特征,迁移应用。
利用板画把每一个剧本的关键点贴出来,每一个关键点,解决一个教学目标,6个关键点串联起了整个故事,依次完成大气层,生物呼吸,燃烧,具有能量,清洁能源,环境保护意识等本课目标和前七课已经掌握知识点的梳理。
三、单元小结。
(预设10分钟)
先集体梳理班级纪录表,把本课内容完善到纪录表上,完成单元班级纪录表。
用不同颜色的资料进行梳理,明确每一课的任务。
再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合适的半结构的图表进行总结。
交流研讨。
从概括、归纳、整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有关空气特征和作用的内容,用多种形式总结提炼。
4、课外拓展: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总结。
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复习,如创作诗歌,打油诗,改编热门歌曲等。
【板书设计】
附件1
班级记录表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无
【作业设计】
课外拓展:
2.7风的成因教案教学设计
7.风的成因
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
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风。
本课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以此现象作为证据,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聚焦板块,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经常会制造“风”。
制造“风”的办法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课堂上体验一下。
然后,聚焦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来探究风的成因,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装置。
通过模拟,学生发现在无风的环境中,我们点燃的蚊香的烟雾往上飘;
在点燃盒子内的蜡烛时,竖直的烟就飘向盒子里。
烟雾的运动的方向就是空气运动的方向。
研讨活动,学生在上一节课“热空气上升”的基础上,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解释模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进而用模拟实验的原理来解释自然风的形成。
【学情分析】
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
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节课只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不需要给出更深入的解释。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3.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2.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师:
风的成因实验装置、小风车、打火枪。
小组:
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小风车]
1.出示小风车,提问:
你有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
(预设:
用嘴吹、用扇子扇、拿着风车跑)
提问:
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
风)
2.提问:
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
引导学生知道外力的作用让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板书:
外力空气流动
3.讲述:
风看的见吗?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接地看到风。
比如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炊烟飘散、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
4.提问:
大自然中的风没有外力的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揭示课题:
风的成因(板书)
二、探索:
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
风的成因实验装置、打火枪、蜡烛、蚊香、学习单]
1.课件出示一幅“炊烟飘散”的图片,提问:
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
没有外力,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
上节课的热气球也许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同学们刚才在纸筒中点燃蜡烛,热空气会怎么流动?
空气受热上升后,纸筒内就没有空气了吗?
引导学生说出外面的冷空气会从小孔中补充进去。
3.提问:
但是我们看不见空气有没有进去,可以借助什么间接看到空气的流动?
出示蚊香。
4.讲述:
蚊香的烟可以让我们看到空气是否会流进纸筒,但纸筒里面是怎么流动的还是看不见。
出示风的成因实验装置。
5.提问:
如果我把燃烧的蜡烛放到塑料盒中,里面的空气会怎样?
空气会从盒子边上的小孔中补充进去)
6.讲述:
实验步骤
(1)不点蜡烛,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动方向。
强调蜡烛、蚊香放置的位置,指导用打火枪点燃蜡烛和蚊香的方法。
7.小组实验,并通过画图和文字做好记录。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1.学生按照“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汇报实验结果。
2.师生共同梳理:
(1)点燃蜡烛前后,蚊香的烟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2)点燃蜡烛后,烟会横向流向塑料盒中,说明什么?
(3)模拟实验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3.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28 空气 我们 生活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