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口号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15728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9.80KB
出殡口号Word下载.docx
《出殡口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殡口号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古代殡葬在西周,不仅观念上有了新的内容,在仪式上也就是古人讲的“尊礼尚施”,开始走上了殡葬礼仪的道路。
周朝代殷后,宗法制趋于成熟,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其目的在于规范各个阶层的统治者以及下层的民众各自的本分和职责,不得有所逾越,这是殡葬礼仪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周礼对殓尸用的棺椁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天子之棺四重,诸侯三重,大夫二重,士不重。
对宗庙祭祖的等级:
天子七庙,太祖与三昭三穆;
诸侯五庙,太祖与二朝二穆;
大夫三庙,太祖与一昭一穆;
士一庙;
平民百姓在家中祭祀先人。
周代建立的殡葬礼仪,一般分成三大步骤:
先殡,次葬,最后服丧。
殡包括停尸与入殓,给亲友以吊唁哀哭的机会。
葬包括出殡与下葬,正式安顿死者于地下。
服丧包括穿丧服、节制饮食起居、定期祭悼等。
还行守丧,从死者神主人祖庙之日起到27个月后禅祭,守丧毕。
西周春秋之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战国至汉初诞生的《周礼》、《仪礼》、《礼记》经书被认为是圣人之言、周公之制。
“三礼”的典章礼制理论已逐渐变成国家礼仪,又渐渐下移为民间习俗,其中奠基于西周的殡葬与祭祀礼仪在书中也有所反映,经秦汉至唐宋的发展和明清时期的形态演变,从未间断地传承到近代,以及当代的某些地区。
传统殡葬礼仪,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在本国各种宗教、伦理的影响下和同时吸收世界文明渐进式地发展的,经过由简到繁,由繁趋简的演变,逐步地形成了近现代的殡葬礼仪。
中国近现代殡葬礼仪,大致形成于19世纪中叶。
随着世界贸易的展开和近现代工业的进入,近现代的生活方式首先在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出现,殡仪馆和公墓在上海、天津等地的建立,也给中国人带来了一种新的殡葬仪式。
进入20世纪,简约庄重的追悼仪式、新式葬礼在大城市中的一些达官贵人中首先流行,继而陆续在平民百姓间推广开来。
但是这个时期,传统的殡葬仪式仍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治丧人家奉行的还是过去的一套繁文缛节。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殡葬工作者大力开展殡葬习俗改革,对殡葬礼仪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殡葬礼仪改革,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宣传,在“移风易俗”的口号下,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新型的殡葬仪式随着火葬的推行,在全中国范围内逐步流行开来。
目前,在城镇和部分农村地区,殡仪方式主要是遗体告别、开追悼会,使用
花圈、花篮、黑纱、白花,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并借助互联网和举行集体或家庭“追思会”等形式开展文明祭奠活动,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文明祭祀形式。
用遗体告别代替发葬送葬,用花圈、花篮代替焚香摆供,用戴黑纱、白花代替披麻戴孝,用鞠躬默哀代替磕头跪拜,用播放哀乐代替吹吹打打、鸣放鞭炮的做法,已被全国大中城市居民普遍接受,并正在广大农村逐步推广。
新的文明祭奠形式正伴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逐步深入到群众生活。
篇二:
中国村魂
中国村魂——追忆刘庄村党委原书记史来贺
20XX-06-1718:
28:
10来源:
点击:
59
史来贺同志在田间(资料照片)。
《河南日报》提供
□《河南日报》记者朱夏炎王钢
一个人,当他去世10年后,会怎么样?
10年,有多少光环也淡去了,人们却仍在怀念他,一想起还言犹在耳。
10年,有多少荣耀也消散了,百姓却仍在念叨他,一提起就潸然泪下。
这位整整当了50年的村支书,从一个最小的原点,抵达了一个最高的巅峰。
史来贺,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原党委书记。
他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1979
年,他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8亿农民宣读了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倡议书?
?
历史已铭记了他,这位新时代农民的先驱,这位中国乡村的灵魂人物。
生前,他是一座丰碑,感召了几代人,成为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榜样。
死后,他是一颗星辰,照耀着千万人,留下永垂不朽而意味深长的启示。
忠魂
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
一面红旗,在黄河北岸平原上飘扬半个世纪。
1952年12月,22岁的全国民兵英雄史来贺,当上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1957年,棉花高产的刘庄,成为全国农村先进典型。
史来贺与刘庄,凝成了一个血肉整体。
史来贺的50年村支书生涯中,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当选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当选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担任全国人大常委。
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有重大贡献专家、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植棉能手?
直至20XX年4月23日,73岁的史来贺平静地谢世。
20XX年4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刘庄,握着现任村党委书记史世领的手说:
“你父亲的名字,我很熟悉,他的事迹我也很熟悉。
一个50年代的老典型,不断地与时俱进,使我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要研究怎么做到的与时俱进。
老支书的楷模作用,这次来看一看,我也是慕名已久,了却心愿啊!
”
在今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做出重要批示:
“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时代跌宕递进之中,一面红旗50年不倒是一个奇迹。
史来贺青年时的起步,恰与新中国起点重合,一路穿越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时代。
曾与他齐头并肩的一批全国农村知名典型,眼看着载沉载浮,一时有人飞黄腾达,一时有人饮罪落马,一时有人昙花一现?
而他,成为一个善始善终的典型。
这在人们眼中成了一个谜。
其实,他是一个率性的中原汉子,素来光头,身板壮实,眉目开朗,粗喉大嗓。
头上的白羊肚毛巾后来不系了,还是一身布衣,两脚泥巴。
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在夏秋下雨天,光着脊梁在田野的大雨中呼啸扑腾。
一个人,一个村庄,1.5平方公里,50年——这完全是他的主动选择。
1953年,上级就要调他去当国家干部,派新乡县四区区委书记史广礼“三顾茅庐”。
大热天,他拉了两张苇席,俩人睡在打麦场上一夜谈心,他说服了史广礼,留在了刘庄。
1957年,他当上全国劳模,在北京受到周总理接见。
上级准备破格提拔他当新乡专区农业局局长,他谢绝后留在刘庄。
1965年,新乡地委下达任命,他进城当了新乡县委副书记,还兼任刘庄生产大队支书(注:
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时期,刘庄村为刘庄生产大队)。
不久“文革”动乱,他被打成“黑劳模”、“走资派”游街挨斗。
1968年9月一个深夜,他带上行李骑自行车回到了刘庄。
1977年,他再次当选全国劳模,河南省委任命他为新乡地委书记。
地委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登门做工作,他要求兼任刘庄生产大队支书。
上任后,平时就在刘庄办公。
直至转任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还在刘庄?
图为幸福的刘庄少年《河南日报》记者史长来摄
一生一世,史来贺都不肯离开刘庄。
客观原因是刘庄群众不愿他走,他自己又为了什么?
他说:
1949年8月6日,我在刘庄第一批入党,是在镰刀锤头的党旗下立过誓的,当时没见到统一的誓词,我掏心窝子说过:
“为了刘庄父老乡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都过上好日子,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亏,跟党走一辈子不变心,死不回头。
”共产党员一诺千金,我怎么一走了之?
1957年,周恩来总理得知刘庄千亩棉田亩产皮棉55.5公斤,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握着我的手说过:
“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给全国树立个榜样。
”如果哪天又见周总理,总理问我:
史来贺,你的棉花种得怎么样了?
我怎么回答?
我和同时期的全国劳模文香兰谈过,咱农业劳模的责任,就是跟群众一起劳动,把脚下这块地球修好。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只适合干村支书?
记者采访时,一位退休村干部又作了补充:
因为,老史他忠于共产党的理想,把自己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间。
因为,老史他是穷人出身,有穷人的体会,始终没把穷人忘了,没把可怜人忘了。
那年看电视剧《巍巍昆仑》,看到剧中的毛主席蘸墨挥毫,一笔笔写下“永远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史来贺忽腾一下站起来,热泪盈眶迸出一句:
“毛主席啊,最了解中国国情,最了解农民!
他一辈子情有独钟,正是最广大的劳苦大众。
他之所以对共产党忠诚,是因为共产党对老百姓好,为劳苦大众谋幸福;
他之所以为劳苦大众献身,是为了让老百姓相信共产党,跟共产党走。
就是这样一种逻辑组合、一种血肉组合,使他的政治志向至大、至纯、至坚、至刚。
他的人民观,与生俱来,是由苦大仇深的出身决定的。
1930年7月25日,史来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
他从小满眼都是苦难,父亲给地主扛了30年长工,加上连年涝旱盐碱灾害,家里穷得连盐都买不起。
土匪抢劫留下黑条限期交钱,全家哭天不应,把口粮、被子、棉袄都卖了,那个饥寒年关就像《白毛女》中杨白劳家的场景。
他4岁时生对口疮,12岁时发高烧,无钱医治两次差点夭亡。
尤其是1942年河南大灾荒,刘庄死了60多口人,16家绝户,史家也失去3位亲人。
从小最亲他的堂哥快饿死了,他恨不得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堂哥吃,眼睁睁看着堂哥咽下最后一口气。
他的妻子刘树珍,父亲被日本人抓劳工砸死在煤窑里,全家外出逃荒前,把16岁的她送到史家成亲,那年史来贺才14岁,过早地长成了男子汉。
他给富人打长工、放牛羊,又到小冀镇赶集做小生意,爷呀婶儿喊着叫卖蔬果茶水;
冬天拉粮车当脚力,脚跟冻裂在雪地留下一路血迹?
所以,他的初衷充满痛感,他的追求带着血痕,怀着一种强烈的抗争心理,为贫穷农民求翻身,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他成了旧社会苦难史的彻底颠覆者。
刘庄,坐落于一个历史的敏感地带。
知中原而知天下,这片土地成了一块当代“试验田”。
1958年,毛主席到与刘庄相邻的七里营视察,提出著名口号“人民公社好”;
1957年,周总理希望刘庄给全国树立榜样;
1981年开始,党中央又持续关注刘庄改革进程,逐年汇报逐年批示?
只有1000多口人的刘庄,成了中国农村发展大棋盘上一枚具有代表性的棋子,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密集地莅临刘庄,17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专家频繁地访问刘庄,全国参观者涌向刘庄,国内外媒体报道刘庄?
为什么是刘庄?
——因为有史来贺。
他为世人始知,就是一个农民带头人,他一辈子珍重这个身份,一辈子尊崇这分价值。
为了探求一条依靠集体经济、农民共同富裕之路,他充任了一个义无反顾的先行者、开拓者、负使命者、集大成者。
他一眼看到底:
“如果农民一直过不上幸福生活,那就是咱共产党没本事!
他所说的农民,是每个,是全部,一个都不能少。
在人民当家的新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殡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