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312043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67.89KB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
《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无籽西瓜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
解析 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但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植物的自交,C错误;
无籽西瓜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D错误。
3.(2016·
广东肇庆期末)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隔离机制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解析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A错误;
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B正确;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正确。
答案 A
4.(2016·
陕西咸阳模拟,3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项错误;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的形成是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项正确;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项正确;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
5.(2017·
河北衡水四调,30)某小麦种群中,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40%B.50%和62.5%
C.50%和80%D.62.5%和50%
解析 感染锈病之前,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
60%=50%。
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
3/4=62.5%,B正确。
6.(2016·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一模,4)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则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B.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推断A、B、C分别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A错误;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地理隔离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
答案 D
7.(2016·
山东齐鲁名校调研)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1950~1980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解析 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1950~1980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项错误。
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由图示不能确定1990年该生物已进化成两个物种,B项错误。
由于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使用条件,故由1960年A、a的基因频率不能计算出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C项错误。
生物生存的环境对变异进行选择,D项正确。
8.(2016·
四川乐山三调)下列关于变异、育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育种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是因为往往会破坏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D.科学的田间管理能提高产量,从遗传的角度是因为人工诱变
解析 田间管理提高产量,主要是利用了生物性状不仅取决于“遗传”,还与“环境”有关。
9.(2017·
河南洛阳检测)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
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会慢慢形成新的种群
B.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
C.会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 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会在北方形成新的种群;
由南方来到北方的血吸虫种群与南方的血吸虫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并且有可能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定向的变异经不同环境的选择会形成新的亚种,甚至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10.(2016·
广西桂林质检,15)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
当蜜蜂前来采蜜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在鼠尾草进化的过程中导致雄蕊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
B.鼠尾草不可以在没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
C.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态等,常与传粉昆虫的大小、形态、口器的类型和结构等特征相适应,属于共同进化
解析 鼠尾草雄蕊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的基因频率升高,A、C项正确;
鼠尾草可通过蜜蜂和其他昆虫传粉,没有蜜蜂的地方也可以繁衍后代,B项错误;
共同进化指不同的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项正确。
11.(2016·
山西联考,3)如图A、B、C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A和B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C作为食物来源。
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A和B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和B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B.A和B的关系一定为竞争
C.若A和B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
D.A和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了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解析 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产生的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
竞争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开始它们是同一物种,不属于竞争,后来也不一定是不同的物种,B项错误;
若A、B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种群,由于进化方向不同,因此基因库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项正确。
12.(2016·
北京西城区期末)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解析 由图可知,持续选择条件下,甲虫蛹的体重会持续增加,故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A正确;
从停止人为选择的曲线可以看出,甲虫蛹体重下降,故体重越小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B错误;
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C正确;
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因为存在选择,D正确。
13.(2013·
海南生物,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解析 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
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
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
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A错误;
在长期进化中,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B正确;
两种群本身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C错误;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D错误。
14.(2015·
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B.50%
C.42%D.21%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所以C正确。
答案 C
15.(2014·
四川理综,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
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在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 现代 生物 进化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