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超全面个人总结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312020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276KB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超全面个人总结文档格式.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超全面个人总结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超全面个人总结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
岛国蒙古:
内陆国家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北回归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北京
京
湖南
湘
长沙
天津
津
广东
粤
广州
河北
冀
石家庄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山西
晋
太原
海南
琼
海口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重庆
渝
辽宁
辽
沈阳
四川
川或蜀
成都
吉林
吉
长春
贵州
贵
贵阳
黑龙江
黑
哈尔滨
云南
云或滇
昆明
上海
沪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江苏
苏
南京
陕西
陕
西安
浙江
浙
杭州
甘肃
甘或陇
兰州
安徽
皖
合肥
青海
青
西宁
福建
闽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江西
赣
南昌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山东
鲁
济南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港
河南
豫
郑州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门
湖北
鄂
武汉
台湾
台
台北
1.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
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3.少数民族人数排行: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人数分布最广的是回族,浙江最多的是畲族。
4.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
山区(山地丘陵崎岖高原统称)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3/2;
地势特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不稳定,季风来得早来得迟会引发洪涝灾害。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
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
7.中国地形多样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
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3)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
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之间。
位于我国北部,西起甘肃省边境和祁连山麓,东到大兴安岭
位于我南部,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
位于我国中部,北起长城,南到秦岭,西起祁连山脉的东端,东到太行山脉
包括行政区域
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全部和四川省西部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和甘肃、宁夏、河北等省、区的一部分
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
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的一部分
海拔高度
几乎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
海拔1000~1400米。
海拔1000-2000米
海拔1500到2000米
地势特征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面积大。
高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③高原面起伏和缓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①地势崎岖不平。
山地被河水切割成许多峡谷,高原面不完整;
②小盆地多,山岭间散布着许多小盆地,是主要的农耕区;
③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暗河等
①高原上覆盖的黄土分布,厚度大;
②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人们开凿梯田种植农作物
气候特征
空气稀薄、干燥,太阳辐射较强,昼夜温差较大。
气温较低,总体终年降雨较少
属大陆性气候,冬天严寒干燥,夏天转热、多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冬天干燥,夏天湿润,降水丰富
属大陆性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炎热多暴雨
农业作物
畜牧业较发达,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
畜牧业较发达,
烟草甘蔗长绒棉橡胶茶叶
小麦、谷子、糜子、油料作物、棉花、烟叶和甜菜
民族分布
藏族门巴族珞巴族
蒙族满族达斡尔
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苗族等
回族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
新疆境内
1000米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
500米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
四川和重庆境内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范围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比较点
黄河
长江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青川甘宁古,晋陕和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
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
孟津(河南省),中上游位于地势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因河床高出地面被称为地上河。
上、中游分界点:
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
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下游因河床高出地面被称为地上河。
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
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下册 历史 社会 知识点 总结 全面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