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4308136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16KB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约五千年
生产工具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
磨制石器和木器(耒耜、石镰)
磨制石镰、石锄等
生产情况
原始农耕种植栗(小米),饲养猪、狗,主食有栗,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出现了原始农耕景象,种植水稻
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具有磨制石器,原始手工业有了更朋的进步,能够制造陶器有黑陶、白陶
生活情况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里有灶炕
居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化出现了
文化
会制造彩陶,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还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制造精美的玉器等工业品
世界之最
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居民
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第三课、华夏之祖
涿鹿之战:
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双方:
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
地点:
涿鹿结果:
蚩尤战败
影响: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
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嫘祖:
发明养蚕、缫丝仓颉:
发明文字伶伦:
编出了乐谱
后世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的禅让:
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
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禅让:
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原始社会的终结:
原因:
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
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人物:
禹(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地位: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影响: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国家产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
标志: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建立者:
禹都城:
阳城时间:
公元前2070年性质:
奴隶主统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统治中心:
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政策:
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灭亡:
暴君桀的暴政
商:
公元前1600年地点:
黄河下游建立者:
汤
措施:
1、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2、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3、关心百姓
迁都:
盘庚把都城殷(原因:
水患和政治动乱)灭亡:
暴君纣的暴政(炮烙)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性质:
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分封制: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代并随天子作战。
目的:
为巩固周朝的统治
影响: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暴君:
周历王(国人暴动)亡国之君:
周幽王灭亡时间:
公元前771年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2、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有最大的司母戊鼎(最大的)和四羊方尊(最精美的)。
4、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5、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陶瓷:
商朝就有青瓷的瓷窑我国的玉器制造业已达到很高水平(兴盛)雕刻水平很高
世界之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2、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朝时已经齐备3、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争霸:
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它的首领地位。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势;
2、诸侯为了获得原来周天子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以达到目的(实质)】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称霸:
条件:
1、齐国经济富庶,盛产鱼盐;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根本原因);
3、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周天子派代表参加)
晋文公称霸:
改革内容:
任用贤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退避三舍),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称霸: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问鼎中原)
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在位时,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国力强盛,专意向西部戎狄地区发展,成了西部地区的霸主。
春秋争霸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疆域较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代替。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诸侯之间较大的战役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公元前260年地点:
长平双方:
秦、赵
原因、秦将白起攻韩上党郡,韩将上党献与赵
结果:
赵国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坑杀。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耕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泯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工程
作用: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
背景:
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它们转化为封建地主。
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2、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3、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支持者:
秦孝公
目的:
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内容:
1、政治上:
A、削弱中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制订20爵位制,立有军功的人,由国家赐与相应的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
B、实行中集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分封制。
2、经济上: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反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C、统一度、量、衡,还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新兴的广大地主阶级支持变法;
3、变法措施得当,内容恰当,进行比较彻底;
4、得到秦国君的支持。
5、符合百姓心愿,得到人民支持6、商鞅的决心和才能
各国变法的影响:
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州的统治,地主阶级的矛盾和农民的矛盾成为这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商鞅变法的启示: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
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的演变:
刻画符号(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王羲之)。
甲骨文:
含义: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地点:
商的殷墟
概况: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意义:
是的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同时也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风俗等情况)
金文(铭文、钟鼎文):
商朝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概况:
金文比甲骨文规范代表:
西周时的毛公鼎(500多字)
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秦统一后,全国通用小篆,后又流行书写方便的隶书
分类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天文
夏朝
有日食记载
商朝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前613年)
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历法
出现农历,又叫夏历
将一年分为12个月
战国
测定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医学
春秋战国之际
扁鹊
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
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病
文学
战国末(楚国)
屈原
创造楚辞体,代表作《离骚》【端午节,吃粽子】
艺术
春秋战国
盛行“钟鼓之乐”,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湖北随州)
第九课、中华民族的勃兴
(二)
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时刻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2、提出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要求统治者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刑杀和横征暴敛)
教育: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因材施教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4、温故而知新
文化:
①整理和编订《诗经》;
②编写《春秋》;
③其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
孔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上册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