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集锦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306652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314KB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集锦Word下载.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集锦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集锦Word下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分)
(2)隋朝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其中①为____水,②为___江。
(2分)
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会经过哪几段运河?
(写出运河段名称)(2分)
(3)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分)
(4)你能说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1分)
(5)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知识点-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3.材料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
百姓不堪,遂政灭亡。
此皆朕所目见。
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材料四: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赏宝此三镜,
以防己过。
(1)
材料都是谁说的?
它的意思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他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2分)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一个例子。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隋朝灭亡与他的统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
理由何在?
(4)根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6)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
4.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材料一中杜甫的诗有什么特点?
人们如何称呼他?
他有什么代表作?
(2)阅读材料二,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开元年间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
(4)唐太宗和唐玄宗,两个皇帝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是什么?
有那些相似之处?
知识点-3科举制度
5.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入彀:
被收罗笼络的意思)”——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
什么朝代逐渐完善?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最关键的人物是谁?
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
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
什么朝代被废除的?
②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
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科举制有何优点?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
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视科举应试者,
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实行科举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现象?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了唐朝哪种文学形式的繁荣?
请写出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两位。
(4)材料四中顾炎武把“八股之害”和什么历史事件相比较?
为什么明清以后,科举制度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
(5)这一“最早的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知识点-4唐朝民族关系
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
它的含意是什么?
(2)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3)这一时期与吐蕃的关系如何?
知识点-5唐朝对外关系
8.材料一:
《唐玄奘西游图》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出75部
1335卷。
他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他还曾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1)玄奘西行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
他的目的地在哪?
(2)观察《唐玄奘西游图》,想想他西行途中可能会遇见哪些困难?
(2分)
(3)根据材料二中归纳玄奘的主要贡献。
(4)你从玄奘18年的西游和19年的译经生涯中学到了什么?
(1分)
(5)根据课本中所学的玄奘取经的故事,说明历史上的玄奘与《西游记》中的唐三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9.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
(2)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二中“舍已为人传道艺”指的是谁?
他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10.材料一:
玄奘图像材料二:
鉴真图像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据材料一、二指出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件大事。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对外政策的特点?
(3)这两个历史人物都在某些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说说哪些是他们共同的贡献?
他们所具有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4)材料三中的“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5)对比以上两种政策,你认为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知识点-6唐朝科技文化
11.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辽宋夏金元
知识点-7岳飞抗金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秦观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金军中流传着一句话: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对联中所指的“忠骨”是谁的遗骨?
“佞臣”指谁?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
(3)“岳家军”是怎么回事?
他们取得哪些辉煌的战绩?
(4)有的人说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13.“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
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
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
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3)
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知识点-8宋元经济
14.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市舶之利最厚(利润丰厚),若措臵(经营)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5)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
15.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1)这种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地区?
(2)它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作用)分别是什么?
16.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
“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一记载的是什么制度?
“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基于材料二这种认识,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7.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
“苏湖熟(丰收),
天下足”。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终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3)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知识点-9宋元生活习俗、科技文化
18.“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1)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在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说明了什么?
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词的名称是什么?
是谁的作品?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词的风格有哪些?
词中的“周郎”指谁?
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连在一起?
20.“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
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
为人臣而不知《通鉴》,
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
他是哪朝人?
如何评价他?
(2)此书是什么体例?
记载了哪段历史?
21.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是谁的诗?
(2)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3)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
(4)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
明清
知识点-10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22.材料一:
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下册 材料 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