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303214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2.50KB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Word下载.docx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的特点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此,《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他们只有在获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的这种具有行动性和形象性的认知特点,使得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成为其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也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基本的存在形式。
对幼儿来说,只有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通过直接的经历、感知和相互作用,他们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他们才能理解这种学习的价值。
离开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生动的活动,幼儿园课程往往就缺乏了鲜活的生命力。
所以,脱离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教学就会变成记忆力的训练。
5、潜在性
上述幼儿园课程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小学课程的另一个不同点,即课程的潜在性或隐蔽性,即通过环境影响幼儿的的发展。
有人甚至将其视为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的最根本的不同。
第三章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纬度的理论取向
指导思想、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思想
第一节指导思想理论
一、马克思以“美的规律塑造人”理论
马克思指出:
“动物只生产他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所谓“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二、毛泽东人的全面教育理论
毛泽东的人的全面教育思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他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要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当前,我们要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全面教育思想,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更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以便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坚持和发展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这包括:
坚持和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坚持和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
四、科学发展观理论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关于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教育全面全面发展。
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
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所创立,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格思里、斯金纳等。
他们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实证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因而主张用客观的实证的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极力反对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内省研究。
认为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都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其实质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关系的联结。
1、华生的学习即“刺激一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
2、斯金纳“反应一刺激”。
)则强调他认为刺激就是强化,应把强化作为促进学习的主要杠杆。
这些理论所描述的认识过程和学习活动都是操作性的线性关系,具有单一性、固定性和机械性特征。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主张把课程目标和内容分解成小单元,然后按照逻辑程序排列,步步递进,强调程序教学,教学中的强化与矫正;
②强调行为目标;
③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由简至繁的累积;
④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
⑤主张采用各种媒介进行个别教学;
⑥提倡教学设计或系统设计的模式;
⑦主张开发各种教学技术;
⑧注重教学绩效、成本一效应分析和目标管理。
二、认知心理学
当代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的过程。
这是一个系统的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由大脑控制,大脑中有一个“执行的控制过程”,控制系统包括目的系统、策略系统、计划系统、监控系统四部分,这些系统协同配合,有力地影响信息加工的执行过程。
当代认知主义心理学还提出了元认知的新理论,这是一种关于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可看做认知结构,它涉及三个方面:
知识的表征、知识的类型和知识的组织。
1.知识的表征
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储存于大脑的方式。
皮亚杰认为,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儿童认识世界有四种不同的认知图式(结构):
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
2—7岁为前运算阶段;
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
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美国布鲁纳在研究皮亚杰的四种不同认知图式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结构和呈现知识的形式。
他指出,知识结构的三种方式:
一是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
二是结构的经济原则;
三是结构的有效力量。
三者随着对学习者的不同年龄、不同“作用”和与学科之间的差异的适合程度而有不同的变化。
皮亚杰和布鲁纳关于认知结构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具有性质上的变化,这种性质上的变化表现为认知方式上的变化。
课程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特点,同时,也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朝着儿童认知发展的正确路向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知识的类型
知识的类型是指语义记忆的类型,语义知识可分为三类:
①描述性知识,是属于事实性知识,主要描述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②程序性知识,是指一系列操作程序或计算步骤;
③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设计方法的知识,包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现代认知主义心理学更加重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语义知识的分类理论,使我们更清晰地针对知识的不同性质特征来进行有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根据知识的性质特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认知主义心理学重视策略性知识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策略性知识教学的关键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因而,我们要确立新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使传统上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转变为以如何学习和思考、如何发展和创新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
3.知识的组织
知识的组织是指长时间记忆中知识的组织,包括图式理论,群集研究,层次网络模型,流程图等方面。
①这些理论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对课程编制和对教会学生如何有效掌握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认知主义心理学是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对立的。
认知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放弃研究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观点,主张必须研究个体头脑内部进行着的心理活动,特别是认知过程,并强调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个体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据此,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或消退
4.认知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皮亚杰理论概述:
认知的本质
认知发展的阶段
动作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皮亚杰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及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皮亚杰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社会建构主义
重新思考皮亚杰理论的运用
(2).维果茨基理论概述
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波焦娃和莱翁(Bodrova,E.&
Leong,D.J.)将维果茨基学派理论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①儿童建构知识。
②发展与社会背景不可分离。
③学习能引导发展。
④语言在心理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三个核心概念
最近发展区
鹰架教学
心理工具
维果茨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
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
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
幼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
近些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发展理论,如以理论为基础的知识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领域特殊性等方面,这些研究对当今幼儿园课程中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文主义重视儿童的成长,重视建立民主的生活方式,重视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致力于建造一个能保持人性和改善人性的社会。
因此,在设计课程时强调统整性和儿童性,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并注意师生共同设计课程;
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照顾个人与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应具有弹性和多榉性,能适应教学之需,内容应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活动有关,能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学为课程的编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以及整个幼儿园课程的编制过程都与这些信息有关联。
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一、社会学与课程的关系
Ø
心理学涉及幼儿园课程中"
如何教"
的问题
哲学涉及幼儿园课程中"
教什么"
社会文化不仅与幼儿园课程编制中涉及的"
和"
等问题有关联,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幼儿园课程编制中的"
为什么教"
的问题。
二、
大系统(传统文化、社会变革)
文化、亚文化
社区
家庭
小系统
(幼儿园)
中间系统(家庭与幼儿园的关系)
外系统(社区)
幼儿园
商店
图书馆
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1.如图所示
2.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
四、主要社会理论
1、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也称结构功能主义,源于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E.Du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课程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