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292561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
- 页数:37
- 大小:72.50KB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
《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经济稳步增长。
2000年至2007年,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0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23.4%,相继建成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区域综合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三)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工业增势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
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第二节发展优势
战略区位重要。
经济区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科教实力雄厚。
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工业基础良好。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和大学科技园区3个,是国家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
文化积淀深厚。
该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城镇带初步形成。
西安特大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内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2007年底,经济区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西陇海沿线城镇带已具雏形。
第三节发展机遇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的软硬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产业投资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将为经济区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经济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机遇。
东部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产业转移动力日趋增强。
经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加快构建创新型社会机遇。
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为经济区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来机遇。
经济区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具有成为创新型发展区域的有利条件。
第四节面临挑战
当前,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
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城乡发展失衡,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
社会事业发展仍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亟待提高。
水资源总量不足、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
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内对外开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总体要求
推进经济区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找准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西部地区实现率先发展。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率先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区;
着力推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
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率先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
力争用10年多一点的时间,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推进。
注重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积极参与国内外区域分工与合作,寻求合作机遇,拓宽合作领域,在合作中谋求发展。
第三节战略定位
——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能力有新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
基本建成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
交通、水利、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覆盖经济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水平取得明显提高。
——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
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城镇群集聚发展,城乡统筹取得突破,城镇化率达到60%。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显著降低,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中心城市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含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空间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经济区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一节空间结构
城市地区。
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
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转移。
以特大城市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农村地区。
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加大关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护力度。
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
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
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节地型村镇改造,合理减少农村居住用地,促进农村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生态地区。
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对秦岭北麓、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等实行强制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第二节空间战略
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一核”:
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轴”:
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
“三辐射”:
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
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
以福银高速公路、宝鸡至平凉、天水至平凉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等地区发展;
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第三节城镇体系
构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
——核心城市:
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
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次核心城市:
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的中心城区。
以这些次核心城市为节点,加快人口聚集、产业聚集,构筑较大规模的城市群。
支持宝鸡等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发展,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专栏3:
次核心城市功能和规模
宝鸡市。
主要发展机床制造业、重型汽车制造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中 天水 经济区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