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形成之后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289565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2.11KB
三观形成之后Word文件下载.docx
《三观形成之后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观形成之后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不清自己三观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人。
究竟,什么是三观?
三观之一“世界观”:
你眼中的,世界的运转规律和逻辑关系。
你觉得这世界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是精神还是物质主导的?
你觉得自然界是由某种力量创造或支配的,还是按照科学的大规律运转的?
你觉得有神和鬼吗?
有冥冥天意吗?
有因缘果报吗?
有命运吗?
还是偶然性、必然性与概率的叠加?
理论上,你对世界的认识,必居以上其一。
如果你发现哪个都不是,或者一直在摇摆变化,那么我可以遗憾地认为,你的世界观依然支离破碎。
三观首先就是世界观,世界观混乱一团,另两观也肯定没戏。
你以为是每一天每一小时决定了你的人生吗?
其实不是,是世界观一上来就把你的一切都决定了。
三观之二“人生观”:
活的意义,死的意义。
你觉得人之所以被生下来,活着,是为了什么?
你觉得你自己今生,活着,是为了什么?
你是接受上帝的最终审判,是接受佛教的轮回转世,还是接受科学的人死灯灭?
三观之三“价值观”:
什么东西是最可宝贵的。
是自由尊严最宝贵?
爱最宝贵?
福报最宝贵?
体验最宝贵?
还是改变世界最宝贵?
三观既定,其实生活就那么一个主旨,就那么一个大方向。
所谓修行,不过是去粗取精,在自己建设的系统里越活越清净,各种杂乱思绪纷纷退散,日子久了,自然眉宇舒展,脸盘白净。
在哲学范畴里,三观的完善会引起“剧院效应”——你遵从了哪种系统,你对万事万物和自我行为的解释就都可以在此系统内自圆其说。
世界观让你顺滑地自行运转,给你判断一切的依据。
因此,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和感受来说,三观只有完整与否,没有正误之分。
“三观不正”这个词儿,其实是“三观不同”。
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明白人与人的根本异同,三观一致者当然相见恨晚,三观不投机者当然半句都多。
他人的三观如果稳固,都值得鼓励与祝福,因为谁都有选择自己三观的权利。
在一切开始前,探探三观,那许多事就好办多了。
他人的三观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理解和相处的。
02
存在感缺失症 存在感缺失症是一种近年来很普遍的流行性神经症,是由圈层化生活和社交网络,如BBS、QQ、微博、微信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独处障碍或无网络幽闭恐惧,呈现行为或意识状态的改变。
此症典型临床表现可以分两大类型。
其一,无法自控地追求出席率——比如成为PartyAnimal(派对狂人),热衷现身各种聚会,被看到、被寒暄、被拍照、被品评。
其二,无法自控地追求线上关注——比如在论坛维护知名ID,努力刷微博,关注评论数量,关注粉丝总量和瞬间涨跌。
微博推广后,简直就成为刷存在感的现世神器——让每一个个体认为自己确实存在于这个社会,正与无数人和事发生联系。
如果正常存在感可以表达为“我×
故我在”,那么存在感缺失症患者则可以表达为“被人知道我×
,故我在”。
患者为了有效地实现以上两种存在,会导致一种类似上瘾症的行为——严谨地以效率手册作为工具,把时间分段,然后以他人填满之,注意,是他人。
由于患者的内在动机的区别,这种“他人填满现象”一般来自两种出发点:
第一种,只有我对他人来说好看、强大,他人才会爱我,我才有价值;
第二种,只有我对他人来说有用、被需要,他人才会爱我,我才有价值。
温饱之后,一切人类需求归根结底都是情感上的需求。
此外,存在感缺失症会派生出一种可怕的存在感式沟通。
这种沟通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手段就是目的,用不停波动的情感悄然替换了空虚、寂寞与思索,这个过程总是欺骗性地叫人感到充实。
比如患者常常会在同一时间找局、求偶遇,如果幸运则最终聚在一起玩耍、吃饭和闲聊,甚至不辞劳苦转战场地,话题随风飘荡,不明所以。
这样的局在场时充满简单的开心,离场时往往微醺,醒来后怅然若失,只记得曾挥手和那些模糊的面孔道别,转身又一次消失在空气当中。
当空虚的个体在某时某地终于找到一个群体一起做同样的事,个体将倾向于确认自己所做之事是有意义的,自己便被赋予了存在感,甚至使命感。
(理论依据详见古斯塔夫?
勒庞的《乌合之众》) 对存在感的寻求是人类一直无法舍弃的哲学命题。
表现在群体时,诉诸一遍遍地假想人类是某种造物的子民,或者通过祭祀和占卜,确认和某种造物的联系,总之就是不能接受人类群体只是孤零零地在天地间,同于万物刍狗;
表现在人类个体时,存在感代表着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寻求认同和肯定的精神行为。
最大的体现是参与某件事,加入某个团体,认同某种概念,或观点被某些人认同,确认自己被重视、被关注、被表扬。
凡人都希望在历史长河中出点儿声音,伟人都希望不朽。
《大学》里教诲说“慎独”,才能够修身养性。
但现状是“独”的时间和诉求已所剩无几,更谈不上“慎”——那些检查、关照、反省的方法和态度。
想要“慎独”,需要重新展开效率手册,重新核定时间分配,不再把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慷慨地分享给飘荡的他人和群体。
如果总是受他人、他物影响,生命只好一次次被干扰,不可能产生主见与定见,更不可能有时间去检查那见解的质量。
丰富从来都不是一味的填满。
虚妄的存在感都呈现出一种瞬时的、表层的快乐。
如果只能一味地围观他人的观点,如果脱下华丽的壳只剩下不能自成系统的内里,才是真的没有存在过。
03
你需要一个系统 如果一定要单纯地把人的性格与思维方式一分为二的话,那么绝大多数人都同时存在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左脑的、男性的、逻辑的、理性的、蓝色的,掌管谋生、思辨、战斗与决断;
另一部分则是右脑的、女性的、发散的、感性的、粉红色的,掌管梦想、感受、分享与表达。
无论性别,这两部分都同时存在于左右脑,共同工作又自成系统。
事实上,人本身的许多纠结都来自于这两个部分的角力。
比如是隐忍现实还是追求梦想?
是做想做的事还是做该做的事?
是着力于眼下还是可持续发展?
是嫁我爱的还是爱我的人?
伟大的诗人歌德老师说:
情感永远战胜理智;
TVB电视剧说: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既然如此,那么人类干吗如此强调理性?
既然所有人都在说人因为有爱而高级,因为梦想而伟大,那么到底应该把理性置于何处?
究竟什么时候使用?
怎么使用?
尤其在感性大喷发的时候到底应该把理性往哪放?
我个人充分地肯定TVB的价值观——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也就是说,我同意人生体验的终极意义在右脑里。
然而,开心也得有方法,有途径,有媒介。
其实,理性就是开心的功能性的手段。
左脑那一坨不妨视其为机器,理性以使之精密运转,为的是适应整个社会的无情大机器,考取让右脑嘲笑的功名,赚得让右脑觉得毫无尊严的钱,攀登让右脑唾弃的社会阶梯。
而右脑,才是我们的本性与灵魂居住的地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意义与价值观。
右脑的梦想与天马行空,完全要靠左脑的养料来滋养。
左脑越精良,右脑越拥有更多时间。
这左脑机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勇猛精进、努力拼搏,唯一目的是源源不断地制造让右脑天然自在的资源。
或者可以按照弗洛伊德的方法解释,比如说自我为本我服务,顺便以达到超我的境界。
请注意,这是一个脑壳里的两个系统,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消费;
一个负责工作,一个负责娱乐。
在这个逻辑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两个常见的意识误区。
误区一:
只为右脑而活,轻视和摈弃左脑那世俗的、为一日三餐和生存工作的功能。
这就造成了许多尴尬的活法儿,表现为言必称清风明月、高山流水,而囊中羞涩。
只为右脑而活的人只有两类可以不纠结:
一类是贵族,一类是真正的艺术家。
误区二:
本来是明白左脑是为右脑服务的,明白勤奋工作是为了不工作,当下吃苦是为了更好地吃喝玩乐。
然而日复一日,左脑用得太润滑,机器跑得太快,已经停不下来,于是忘了自己为何劳作,右脑的精神家园由于长期不打理,已经荒芜消失。
这就是各种奢侈品与地产广告替买家们表达的一个悖论——为什么有钱却不快乐?
因为右脑才储蓄着各种快乐的巅峰玩法儿,而你却不肯去。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一不是贵族,二不是艺术家,只有一条路可走,我们只有最大化地使用左脑,然后把成果输送到右脑的吃喝玩乐中去。
一旦明了这个系统理论,就不会再纠结。
多么完善的系统啊!
只恨相逢太晚,一切昭然若揭。
04
活到淋漓 十年后,我与一个旧友重逢,他已成为一线男星。
此人越老越型,境遇今非昔比。
人的经历、名声与身家会反过来提升他的气质和张力。
都说三十岁后,容貌直接外化出一个人灵魂的模样,那么真可以讲,他此时的灵魂,既丰富又美丽。
当我闪回过往记忆,很有都市传奇励志剧的画面感,我好奇他过了怎样一个十年,以为他总需要一些必要桥段,比如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故事娓娓道来;
还需要有灵感乍现、机会从天而降,终于飞龙在天。
然而他说他今日的红其实是始料未及的,过程中并未刻意追求和安排,愿望虽然有,但都务实而简单,只是一件事紧跟着一件事,然后就成为一线男星,红毯、片酬和疯狂的粉丝们,如若囊中取物。
我以为绝大多数艺人都是憋着想红的,更使用各种名目与手段,经历自我激励与漫长等待。
我告诉男星我自九年前开始尝试观察世界和了解自我,并为体验人生制订了计划,截至目前这些计划只算是基本实现。
男星于是说:
“难怪,十年前你挺没大脑的。
” 话题僵住了,还好手机响起,我顺势接听并随即掏出效率手册低头猛记。
男星耐心等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看起电视。
电话挂断,男星看看电视上的天灾与人祸,又看看我手中密密麻麻的效率手册,悲悯地问我:
“死生无常,随时可以挂掉,你那些人生计划不都是扯吗?
” 我说:
“那还能怎么着?
混吃等死吗?
” 他说:
“走到哪算哪就行了。
” 我问:
“往哪走?
和谁一起走?
以多快的速度走?
“你这个人啊,费脑子。
” 他又说:
“想没用。
事情会各种变卦,人会随时死,你计划的明天也许永远没来,你全白忙活。
” 我可以用一万个理由反驳和论证,但是都没有他一个理由来得有力。
虽然他房间一贯脏乱,不使用效率手册,但是他红了。
就像所有功成名就的人们一样,事实摆在面前,再说什么道理都是对的,他真诚地用实践检验了他相信的真理。
十年前,他就是这般混吃等死的人生观,我们就展开过这般对话。
他说都别太当真,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我说没错,然而走得快点儿远点儿,才可以浏览到更多,那样体验才能最大化。
现在看来,就是有这样的人,随心所至、随遇而安却得偿所愿,你半生勇猛精进苦寻无果的财宝,他无心插柳就可得到。
我和他不一样,我理性挂帅,如果没方向,我就拔剑四顾心茫然,方向解决不了,往哪走都是扯。
这个方向等同于南方对于迁徙的候鸟,等同于信仰对于笃信宗教的人,在以方向为意义的人的眼中,不瞄准的人生是慌乱的。
毫无疑问,他沉溺于演戏,演到淋漓,这就是方向。
这方向不见得成系统,也不一定是逻辑化的描述。
关于他去到哪,兴趣会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成 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