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五年规划1.doc
- 文档编号:1427376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47KB
实验高中五年规划1.doc
《实验高中五年规划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高中五年规划1.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肇州县实验高中
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肇州县实验高中
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及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本校发展实际,以“双向培养全面育人”的办学思路为方向,秉承“学校要让家长满意,教师要让学生满意,领导要让教师满意”的工作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本着积极、务实、创新的原则制定本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肇州县实验高中建成能适应新形势新课改要求的特色创新学校。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按“校有特色、师有专长、生有特长”的思路,创“规范+特色”学校、建“敬业+专长”师资、育“合格+特长”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氛围,共同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
总目标为创建以文化课培养为基础,以艺体专项培养为特色的优质普通高中。
一年目标:
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设施完善,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进取、求新、和谐的校园精神,创建县规范化管理先进学校。
三年目标:
建成“全面育人、双向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办学规模,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新时代学习观;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要跻身同类省市普通中学前列,创建市文明学校、市课改先进学校等。
五年目标:
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办学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管理更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优质中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为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争取成为让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
第二章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2010年的8月,根据肇州县委县政府整合教育资源的核心决策,原肇州一中和原肇州三中的高中部整体合并,在原肇州二中的校址,成立了今天的县实验高中。
学校现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操场面积3万平方米,运动场占地2.5万平方米。
有两栋可容纳12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有5个理化生实验室,2个微机室,1个图书室,1个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个标准的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体育馆。
有52个教学班、3400余名学生。
教职工21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为122人;市级教学能手12名,市级骨干教师33名。
建校以来,我们立足于普通高中的现实基础,不断开拓办学渠道,明确办学特色,坚持针对学生特点、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办学方向。
并秉承“与时俱进发挥多元办学特色,凝神聚力培育优质高效人才”的办学理念,在“特色育人双向培养”的办学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和积极探索中,学校的各项工作已经步入了正轨,显示出勃勃生机,目前学校各方面建设和管理规范,总体发展趋势良好。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在县委县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职工自强不息,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办学优势。
1.学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量化考核管理及评价制度,管理秩序稳定,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
2.校风明显良好,对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严格,学生文明自律水平逐年上升,德育规范向“人文”过渡。
3.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师德教风。
建校短短的一年间,我们已逐渐打造了一支团结协作、积极竞争、敬业爱岗、严谨爱生的具有良好师德和教风的教师队伍。
4.学校教学质量总体趋势逐年提高,办学成绩迅速赢得社会认可。
学校的社会关注度、赞誉度明显提高,已逐渐赢得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5.教师队伍年轻而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上进心迫切,集体荣誉感较强。
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良好,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渐强。
6.学校立足于原一中和三中高中办学的经验与基础,底蕴丰厚,特色突出,经验丰富。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1.由于校级整合的历史原因,使我校师资队伍整体年轻,还缺少内生的发展活力,关注面窄,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骨干力量断层,名师不足的现象。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仅占教师数的13%,高级教师只占15%。
同时,由于特色办学和新课改的需要,我校个别学科特别是艺体师资不足,现在急需地理、俄语、美术等方面的教师。
2.学校科研力量不强。
我们虽然注重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但传统应试成分仍然较多,教学创新不够,课程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进展不快、成效不大;同时,尽管近年论文获奖发表颇多,但省市级课题立项研究的不够,教科研层次不高。
今年上报的15个市级课题,也仅有一项审批通过。
3.刚刚建校的现实造成学校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我校是在原二中校址建校,存在原有校舍不足和大批校舍继续整修和改造的问题,人力和财力上的缺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目标的分解
一、学校综合发展目标
1.完善制度建设,以制度治校。
汇集完善各处室、年级段、教研(备课)组、班主任职责规范,教职工岗位职责及各种量化考核细则,请假考勤及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办法,结构工资方案、会考高考奖励办法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有显著提升。
2.充分理解“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推进师德校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为人师表的修养和从教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大力塑造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对违背教师职业职责、有损学校声誉形象的,在评优评先、岗位安排、职务评聘和群众舆论等方面实行责任心和师德素养"一票否决制"。
3.强化质量意识,全面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加大招生力度,加强毕业班管理,加快推进年段自主管理,全面提升高考成绩,尤其是本科上线人数。
4.逐步试行人事管理创新,尝试新任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尝试在年段实行任课教师聘任制。
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到合理优化,优胜劣汰。
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坚持校长、工会主席接待日活动,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在重大决策等方面更好地实现民主管理。
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健身,激发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团队荣誉感、工作幸福感。
5.专业设计学校文化标识,着力打造校园形象,提高学校的整体品质。
要逐步建成功能强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要逐步建成畅通信息交流及建议反馈的渠道,以提升学校整体形象,让网络平台成为集教学交流、电子政务、家校沟通、学校品牌的主窗口。
要增收节支,节能降耗,做好学校硬件改善,加大对教学类的奖励力度,努力办成校园环境优美、办公舒适、装备先进、品质良好的现代化文明学校。
二、德育建设目标及简要措施
一至三年目标及简要措施
1.健全学生自治管理组织。
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形成以团委、学生会为核心,各班团支部为堡垒,以社团联、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党、团校建设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做到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着重在考风考纪、手机使用、文明上网、学生寝室、午间静校、男女生交往等较易违规的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形成严正的校风。
2.创办家长学校,创新“学生及家长接待日”活动,形成家校联盟机制。
创办家长学校,完善学校、年级段、各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全方位抓好学生思想工作和文明规范,利用网站创建家校沟通新平台,形成“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局面,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3.鼓励申报德育课题,形成德育研究新局面。
在德育行为上融入“人文”精神,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效果。
最终争取成为德育先进学校。
4.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正确理解“班主任成,则学校成”的真谛,加大对班主任自我提高的支持力度,并以之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培训规划中,端正“德育与教学”的认识,使德育研讨论坛成为班主任个人管理艺术的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交流与学习的讲台,并真正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形成学生德育序列主题:
高一阶段(迈好高中第一步):
⑴行规强化(习惯培养)⑵学习适应(时间、计划性),
⑶爱班、爱校,爱祖国⑷青春、理想。
高二阶段(塑造、发展人格):
⑴做遵纪守法公民⑵学会尊重
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高三阶段(责任、理想、人生):
⑴高考的责任⑵成人教育
⑶人生规划。
五年目标及简要措施
1.德育机制网络化。
建立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学校德育为主渠道,以活动促进教育教学,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发动家长全员参与,依托社区和学生实践基地及网络平台,让社会各界参与。
2.德育管理人本化。
全面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德育技术、技能。
使任课教师形成全员德育氛围。
同时构建德育课程,形成主题班会系列化。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形成困难生、潜能生实验教育机制。
使德育工作更加亲情化、人本化、多样化。
3.德育队伍专业化。
通过德育培训、课程研究、班主任论坛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德育水平。
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待遇,试行班主任职称制度。
4.德育评价科学化。
完善学生评价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学科德育评价制度,学校德育评估制度。
完善学生成长档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优秀加特长”的学生。
5.德育活动有效化。
五年内陆续通过省市绿色学校、家长学校、德育特色学校等评估验收。
三、教学管理目标及简要措施
一年目标及简要措施:
1.建立、健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命题、监考、阅卷、质量分析和讲评等环节的教学常规管理及常规量化考核制度,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连续、严谨、科学、规范。
尤其抓好每学期每月一次的教案(学案)作业大检查、期中期末考务、考风、考后分析、随堂课调研等常规促进工作,提倡教学活动中的“严”与“勤”,让“规范”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习惯”。
2.不断完善教研(备课)组常规量化管理细则、学生课堂满意度评价办法、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并使所有教学评估结果与学校评优评先挂钩。
加强对集体备课的考勤、内容及质量的追踪,重视各组组会及各种教科研活动,推进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创建及评选活动,使“校本教研”有明显进步。
3.确立“一年高考三年抓”的理念,促进2011年高考质量有明显提高,如重点上线要突破10~15人,本科总上线率20%以上。
会考通过率达95%以上。
三至五年目标及简要措施
1.经过三年努力,要使高考重点生人数每年达到30人以上,本科总上线率达35%;会考各科合格率达98%以上。
经五年努力,逐步办成一所教学质量稳居市前三的市优质普通高中。
高考重点上线率5%,本科总上线率50%以上;培养出较多在县、市甚至全省范围内成绩突出的学生。
2.三年内,在严格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使“聚精会神抓教学,一心一意做质量”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工作习惯,并自觉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课堂教学创新”相结合,强调“提高科学素养”和“培养人文精神”相结合,强调“特色学科、教研组建设”和“薄弱学科加快进步”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加强加快对“讲学案”的认识和实践,在推进中完善“讲学案”的实施。
教师集体备课质量,尤其是使高考复习课的有效性有很大提高。
编制推行适合校情的“校本作业”、“校本试卷资料”和“校本用书”。
极力推进教师专业共同体和专业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形成。
创新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需要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评价系统,如在充分调查抽查严查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免检”项目,包括免查教案和作业、免听课堂等。
充分突破质量提升的瓶颈,如在同一班级如何做好学科的协调、学习时间的分配、提优补弱等,实现教学质量的第二次腾飞。
3.进一步提升、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强大的教学共享资源库,全面推行校本电子备课、电子课件。
大量购置教学图书资料,整理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高中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