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心得体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258904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66KB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春节习俗心得体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习俗心得体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
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如年夜饭,尤为讲究:
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表达团圆之意;
二是饭食丰富,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
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
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
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
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通过这一次的调查,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会倡导身边的人保护和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把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
年味淡了,还是年俗新了?
亲友之间相互馈赠红包、寄予祝福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可今年的春节长假,这一习俗却在电子商务开展的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上“抢红包”的热潮席卷了全国。
这场全民参与的网络“红包暴雨”让传统红包黯然失色,也让春节年俗开始散发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
长辈赠红包、领导发福利、朋友送祝福、同事抢红包……今年过年期间,不少市民的微信群里可谓热闹非凡,“红包雨”下得格外猛烈。
“红包”掀起的新风潮在社会各界引发争论不断:
有人觉得它给春节增添了趣味,有人却认为它冲淡了年味,扭曲了年俗的本来面貌。
“大多数抢到的红包都是几元、几角,大家就是过年图个开心热闹,家人、单位同事、朋友都建了群,边抢红包边聊天,也增进了感情。
”记者发现,微信群中派发的红包比现实中收到的要“薄”不少,而参与抢红包的人却较多。
“经常有朋友拿出一元几角钱分成几个红包,大家抢得热火朝天。
”对许多人来说,红包金额多少并不是重点,主要是通过红包金额背后的寓意来传达欢乐、送去祝福、表达心意。
然而,“抢红包”这种形式在许多人看来却不欣赏。
家长们在看到自家孩子春节这几天整天抱着“抢红包”,完全不顾其他,心里会是既失落又无奈。
“好不容易盼个过年团聚,孩子们却只顾着在上抢红包,把家里人冷落在旁边。
”今年62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以往过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说说话、串串门的气氛令人思念,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而“抢红包”正从的消遣娱乐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曲”。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除夕当晚,网络支付宝“咻一咻”网友互动共计3245亿次;
微信红包除夕全天收发量达80.8亿个,是羊年除夕10.1亿个的8倍。
游子千里归家,抱着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
老同学的微信群里,好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
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
有媒体评论,“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噼啪作响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热火朝天的民俗表演,都难以“叫醒”一些埋头于虚拟世界的人。
难怪有人质疑,“抢红包”是淡了年味,还是新了年俗。
无论多么抢眼的“红包”,也难以换来亲人温馨的笑脸。
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满意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
这样的春节过法,未免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把它当成春节小插曲,没事抢个红包增添过年气氛,是好事,但如果为了区区几个红包,忽略父母或长辈期盼交流的眼神,未免得不偿失。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佳节,我国地域辽阔,千百年来形成的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有许多。
今年春节,按照学校团委的要求,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报刊、和长辈聊天、亲自参与等方式,对春节的习俗进行了解和实践,现将本次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一、清扫卫生
清扫家庭卫生也是人们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除旧迎新”。
这项工作根本上都会在除夕之前完成。
许多家庭进入腊月后,就陆续开始了擦窗户、洗窗帘、擦洗油烟机等清洁工作。
今年,我也参与到其中,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更换纱窗,并能独立完成,和爸爸一起帮助奶奶把家里的旧纱窗全部更换。
二、购置年货
购置年货也是过年的一项准备工作。
我在胜利电视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以前物资匮乏时,人们从中秋节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可是现在不用了,节日的市场可谓是繁荣热闹。
后,我跟随姥姥去过孤岛农贸市场,和奶奶去过仙河镇幸福村市场,发现都比平时要拥挤很多,到处是摆摊的小商贩和前来采购年货的人们。
采购的东西大多都是瓜子、糖果、春联、富贵竹等物品。
三、祭拜先人
祭拜先人,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缅怀自己的祖先,祈求先辈保佑家人。
这项习俗一般在腊月29或30进行。
姥姥家和奶奶家祭拜的方式是一样的:
买上许多叠黄纸把它叠成一定的形状,并带上酒和炸的食品,到十字路口和野外把纸烧掉。
四、贴春联
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一个习俗。
一般都是在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上红色的春联。
但是家里有老人去世的,家里一般不贴春联。
我姥姥家是鲁西南的,那儿的风俗是家里如有老人过世,可以贴蓝色的对联。
五、年夜饭
年夜饭,指的是除夕晚上这顿饭。
有的资料上介绍说,年夜饭是家人团圆饭,这天是忌讳外人去家里吃饭的。
但现在生活方式变了,这项禁忌逐渐在被打破。
年夜饭的餐桌要比平时丰富。
今年在叔叔的提议下,我们的年夜饭是火锅,希望今年生活工作红红火火。
吃饭前,奶奶还给我和妹妹发了压岁钱。
七、饺子
饺子是北方人的饮食特色。
北方人过春节就会包饺子,尤其是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吃饺子,但很多南方人是不吃饺子的。
姥姥家附近有一户安徽人,爸爸的一个好朋友是四川人,他们初一早上吃的是汤圆。
六、春晚
年夜饭过后,大多数人就开始看春晚了。
春晚从1983年举办到今天,有30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关于春晚的争议有很多,但看春晚也成了海内外中国人过春节一个重要内容。
七、放鞭炮
古人认为,年是一种怪兽,于是就创造了鞭炮来驱逐它。
现在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都会放鞭炮,有的在除夕夜十二点的时候放,有的在初一早上放。
近年来,孤岛、仙河镇的空气污染严重,今年燃放鞭炮的比往年少,爸爸在物业工作,据他了解环卫工人清扫的鞭炮纸屑量比往年至少少了有1/3。
七、拜年
初一那天,人们都会走街串巷,互致新年的问候。
奶奶家的传统是:
初一早上起来后,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爸爸和叔叔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妈妈、婶婶、我和妹妹我们相互说“过年好”。
放过鞭炮,吃完饺子后,大人们外出拜年。
爷爷和往年一样去幸福村参加滨州老乡团拜会,爸爸和妈妈一起外出拜年,我要在家照看妹妹,所以没有出去拜年。
八、回娘家
“回娘家”是指已出嫁的女儿回去看望父母,一般在年初二、初三。
我是初三跟随爸爸妈妈回姥姥家的。
我家和姥姥家都在孤岛,平时经常去姥姥家吃饭,妈妈提前和姥姥说过不用做很多菜,向平时一样就好,但初三那天姥姥还是做了一桌子好菜招待我们。
九、元宵节
农村有这样的说法:
“从初一到十五都是年”,“过了十五年才过完”,因此正月十五南北方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即“元宵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比方看灯会彩灯迷、放焰火、划龙舟、扭秧歌、舞狮子,而元宵节的热闹程度,
南方更甚于北方。
孤岛地区在滨海公园绿地举办了元宵社火游园活动。
总结与体会:
年俗就是过年的风俗。
通过实践我发现,过年的风俗有很多。
但我想无论哪种年俗,表达的都是中国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有的甚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局部,我希望这些古老的年俗能被我们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年味越来越浓。
系别:
xx工程系
班级:
xx级石化(x)班
姓名:
xxxx
日期: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家乡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心得体会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
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方案,完成了局部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
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春节渐渐临近,看着越来越薄的日历,人们在快乐之余免不了发些感慨:
“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间假设白驹之过隙,突然而已。
”年龄越大,光阴流逝愈快,感受愈深。
一天又一天,当然太阳都是新的,但日子却无声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进了大海。
虽说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张,可是谁也理会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计量单位,而它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样越来越少。
但心里仍有一丝冲动,那便是对来年的期望。
年望年望年年望,把希冀寄予来者,想必人同此心。
成功者,便就此满足了么?
不!
好戏还看明年,明年决计要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于是心便煽动成一只壮壮的气球,努力地滚动着飘忽着。
劳而无获者呢?
没说的,只待来年能重整旗鼓,再添起色。
然而,来年复来年,来年何其多,除非作古,哪一年该是至善该是至美的呢?
知晓的也恐怕只有希望。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
大人问我“粘不粘?
”我说“粘(年)!
”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
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
真好玩!
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桔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小时侯,最盼的节日便是春节了。
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看舞狮玩彩船,颇是新鲜热闹且实惠,于是,就少年不知愁滋味地掰着指头盼着。
盼着盼着,一忽儿便成人经事了,才觉得日子地艰难和不易,于是也就知晓了年并不好过却不得不过,开始感觉了年的乖戾和人的无奈;
也便由望年转而到希望,也把自己托付给了将来与的岁月——今年望明年能考上一所象样的学校,明年望后年在分配上好事少磨,再望谈对象不走麦城,再望头儿器重有所升迁,再望职称评定不挤兑,再望住房分得“上下有余”,再望儿能成龙女能成凤,青出于蓝胜于蓝……
然而,一年又一年,平凡的我们境地依然,却仍在生活的罅隙间努力给自己营造一种宽松与自在。
看着年华的不再、双鬓渐灰,终于不得不和“子”一样在川上感慨:
“逝者如斯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节 习俗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