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历史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254052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32.68KB
宪法的历史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宪法的历史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的历史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王不得随意征税,需经大会议(演化为后来的议会、内阁)批准。
B:
国王不得随意限制自由民的自由。
(二)美国宪法——第一部成文宪法
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美国1787年通过宪法草案,1789年宪法生效,1791年通过由10个宪法修正案成的《权利法案》,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美国宪法由1个序言,7条正文和27个修正案构成。
美国宪法是最早确立权力分离与制衡的总统共和制的宪法。
(分权制衡、联邦主义、代议制政府)
(三)法国宪法
法国大革命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作为革命纲领和革命成果的宪法性文件和宪法的颁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法制思想),1791年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1793年宪法,1795年宪法和1799年宪法。
二、现代宪法的发展
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和1918年苏俄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现在宪法的产生。
三、宪法的发展趋势(出题点)
(一)国家权力日渐扩张,国家权力配置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
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行政权扩张,表现:
1、行政权干预立法权;
2、紧急命令权;
3、委托立法权。
另一方面中央集权趋势日渐明显,表现:
1、在传统中央集权国家;
2、在奉行地方分权并以此为基础实行地方自治的等国家;
3、在联邦制国家。
(二)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表现:
1、公民基本权利范围的扩大首先表现为宪法对经济和文化的规定,这是对以往只规定政治权利和自由权的发展。
2、宪法对社会权利的规定,核心内容是家庭、婚姻和社会保障。
3、对环境权的规定。
4、宪法强调对权利的保障,表现为对基本权利的实现规定了保障措施。
、
(三)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
以宪法法院为主流,此外还包括宪法委员会、我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四)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对国际法的直接承认和接受。
2、对国家权力有条件的限制。
3、人权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国际社会围绕人权问题签署了许多公约,许多国家加入了《国际人权公约》,体现了在公民基本权利领域的国际化趋势。
4、从宪法的国际化趋势的方式上看,过于主要通过政治手段,现在则主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国家采取有关措施来顺应国家化趋势。
(五)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
1、宪法渊源多样化趋势
2、宪法修改较为频繁,宪法修改程序较之以往的宪法规定有了简化的趋势。
四、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清末立宪
1、1908年8月以光绪皇帝名义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包括正文14项“君上大权”,附录“臣民权利义务”9条。
2、1911年宣统皇帝罪己,出台《重大信条十九条》,只字未提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宪法》,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三)北洋军阀时期的宪法
1、1913年10月31日《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草案》),只是草案,因袁世凯与国会的权力争夺胎死腹中。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一部宪法性法律草案。
2、《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3、1923年曹锟《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旧中国首部中华民国宪法。
4、1925年段祺瑞《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胎死腹中。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
1、1931年5月12日《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军政、训政、宪政)——国民党政府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主要内容是确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
2、1936年5月5日《五五宪草》“九一八事变”
3、1946年1月《中华民国宪法》(《五权宪法》)至今仍在台湾地区施行。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
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性文件。
2、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去施政纲领》,为了动员所有人抗日,确立了“三三制”,即候选名单中,共产党、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3、1946年4娿《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确立了司法机关地位和独立审判原则。
五、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现行的“八二宪法”。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作为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常设机关。
(二)1954年宪法
见制宪机关相关笔记。
(三)1975年宪法
由于“四人帮”利用其窃取的部分权力参与工作,图谋进行“权力再分配”,将四届人大拖延了近两年,直到1975年1月才召开,就在这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75年宪法。
(四)1978年宪法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即1978年宪法,这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三部宪法。
由于历史社会背景的限制,该部宪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它通过并公布实施后不久就先后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以适应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分别是79年和80年。
●79年修改:
(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在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2、将县级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由间接选举改为直接选举,
3、将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将上级人民检察院同夏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关系改为领导关系。
●80年修改:
(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删除公民基本权利中“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的规定。
(五)1982年宪法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表决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日,由大会主席团公布实施。
82宪法的产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它具有广泛真实的群众基础和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我国制宪史上尚属首次。
82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已经4次部分修改,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
●88年修改(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1、允许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对私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采取的措施也作了规定。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2、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93年修改(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到11条修正案
1、序言第七段增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并将原来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改为“富强、民主文明”。
2、序言第十段末尾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
3、将“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把原来规定的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原来规定的“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5、将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原来的三年改为五年。
●99年修改(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2到17条修正案
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相应地将“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
2、宪法第5条增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宪法第6条增加规定: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宪法第8条第1款增加规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相应地删除去“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提法。
5、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应地删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提法,同时将本条的其他文字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6、将宪法第28条中的“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04年修改(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8到31条
1、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2、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了“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并规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所规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将宪法第10条规定的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将宪法第11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将宪法第13条有关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修改为,“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7、在宪法的第14条增加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在宪法的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的规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10、将宪法有关涉及戒严(出现人为的重大动乱、暴乱、战乱等重大事项时,由军队实施)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适用于重大自然灾难、事件、疾病等事件,不需要军队)的相关规定。
11、在宪法第81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
12、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3、将《义勇军进行曲》明确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参考其他国家的宪法,考虑到总纲中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规定,82年后放到之后)、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曾出考题:
1、非公有制经济的变化?
答:
一、非公有制经济出现在宪法中始于88年的对82宪法修改,修改增加规定: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私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种。
二、99年宪法修改也涉及非公有制经济。
首先,宪法第6条增加规定: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 历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