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246598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37.86KB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例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
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
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精彩思路]
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
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
由题意知两辆车2时共行360千米,故1时共行360÷
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乙车的速度为
(360÷
2)÷
(2+1)=6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为
60×
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
答:
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
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
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
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明显的例子。
例3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
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
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45+75=120(人)。
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
这个“1倍”数是谁?
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
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
由此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图中看出,把甲队中“?
”人调入乙队后,
(45+75)就是甲队剩下人数的3+1=4(倍)。
从而,甲队调走人后剩下的人数就是“1倍”数。
由和倍公式可以求解。
[精妙解答]
甲队调动后剩下的人数为
(45+75)÷
(3+1)=30(人),故甲队调入乙队的人数为45-30=15(人)。
甲队要调15人到乙队。
例4妹妹有书24本,哥哥有书53本。
要使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书的6倍,妹妹应给哥哥多少本书?
仿照例3的分析可得如下解法。
[精妙解答]
兄妹图书总数是妹妹给哥哥一些书后剩下图书的(6+1)倍,根据和倍公式,妹妹剩下
(53+24)÷
(6+1)=11(本)。
故妹妹给哥哥书24-11=13(本)。
妹妹给哥哥书13本。
例5大白兔和小灰兔共采摘了蘑菇160个。
后来大白兔把它的蘑菇给了其它白兔20个,而小灰兔自己又采了10个。
这时,大白兔的蘑菇是小灰兔的5倍。
问:
原来大白兔和小灰兔各采了多少个蘑菇?
[精彩思路及解答]
这道题仍是和倍应用题,因为有“和”、有“倍数”。
但这里的“和”不是160,而是160-20+10=150,“1倍”数却是“小灰兔又自己采了10个后的蘑菇数”。
线段图如下:
根据和倍公式,小灰兔现有蘑菇(即“1倍”数)
(160-20+10)÷
(5+1)=25(个),
故小灰兔原有蘑菇25-10=15(个),大白兔原有蘑菇
160-15=145(个)。
原来大白兔采蘑菇145个,小灰兔采15个。
练习
[初试牛刀]
1.小敏与爸爸的年龄之和是64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敏的3倍。
小敏和她爸爸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2.一肉店卖出猪肉和牛肉共560千克,卖出的猪肉是卖出的牛肉的4倍。
猪、牛肉各卖了多少千克?
3.甲、乙两桶汽油共84千克。
如果把乙桶中的油倒入甲桶15千克,那么这时甲桶中的汽油等于乙桶中的汽油的3倍。
甲、乙两桶原有汽油各多少千克?
[挑战自我]
1.甲、乙两人共生产零件100个,其中甲有2个零件、乙有5个零件不合格。
已知乙生产的合格零件是甲生产的合格零件的2倍。
甲、乙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2.团结村原有水田290公顷,旱田170公顷。
要把多少公顷旱田改为水田,才能使水田的公顷数比旱田的公顷数多2倍?
3.红星小学图书馆内,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连环画书又是科技书的2倍。
已知这三种书共有1600本,那么每种书各有多少本?
第二讲还原问题
(三)知识要点
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除的用乘,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
这种解题方法叫做还原法或逆推法,用还原法解题的问题叫做还原问题。
(四)例题选讲
例1有一个数,把它乘以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
这个数是几?
这个问题是由(□×
4—46)÷
3—10=4,
求出□。
我们倒着看,如果除以3以后不减去10,那么商应该是4+10=14;
如果在减去46以后不除以3,那么差该是14×
3=42;
可知这个数乘以4后的积为42+46=88,因此这个数是88÷
4=22。
[(4+10)×
3+46]÷
4=22。
这个数是22。
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
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精彩思路]
利用还原法。
因为把个位上的5看成9,所以多加了4;
又因为把十位上的8看成3,所以少加了50。
在用还原法做题时,多加了的4应减去,多减了的50应加上。
123-4+50=169。
正确的结果应是169。
例3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乐乐先拿了若干树苗,欢欢看到乐乐拿得太多,就抢了10棵,乐乐不肯,又从欢欢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是欢欢的2倍。
最初乐乐拿了多少棵树苗?
先求乐乐与欢欢现在各拿了多少棵树苗。
学校共有树苗36棵,乐乐拿的树苗数是欢欢的2倍,所以欢欢现在拿了36÷
(2+1)=12(棵)树苗,而乐乐现在拿了12×
2=24(棵)树苗,乐乐从欢欢那里抢走了6棵后是24棵,如果不抢,那么乐乐有树苗24-6=18(棵),欢欢看乐乐拿得太多,去抢了10棵,如果欢欢不抢,那么乐乐就有18+10=28(棵)。
36÷
5(1+2)×
2-6+10=28(棵)。
乐乐最初拿了28棵树苗。
例4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
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尽管甲、乙、丙三个组之间将图书借来借去,但图书的总数90本没有变,由最后三个组拥有相同数目的图书知道,每个组都有图书90÷
3=30(本)。
根据题目条件,原来各组的图书为
甲组有30+3=33(本),
乙组有30—3+5=32(本),
丙组有30—5=25(本)。
例5、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由逆推法知,第二次用完还剩下15+7=22(米),第一次用完还剩下(22—10)×
2=24(米),原来电线长(24+3)×
2=54(米)。
[精妙解答]
[(15+7—10)×
2+3]×
这捆电线原有54米。
练习
1.某数加上11,减去12,乘以13,除以14,其结果等于26,这个数是多少?
2.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其结果等于36,求这个数。
3.在125×
□÷
3×
8—1=1999中,□内应填入什么数?
4.小乐爷爷今年的年龄数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之后,乘以10,恰好是100。
小乐爷爷今年多少岁?
1.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少7吨,还剩4吨。
粮库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2.有一筐梨,甲取一半又一个,乙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丙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筐里只剩下一个梨。
这筐梨共值8.80元,那么每个梨值多少钱?
3.某人去银行取款,第1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这时存折上还剩125元。
此人原有存款多少元?
第三讲巧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一)知识要点
我们知道:
长方形、正方形的公式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用途却十分广泛。
用它们可以解决许多直角多边形(所有的角都是直角的多边形)的周长问题。
这是因为直角多边形总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
下面的图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当然分割的方法不是唯一的。
由此,可以演变出许多只涉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题目。
(二)例题选讲
例1一个苗圃园(如左下图),周边和中间有一些路供人行走(图中线段表示“路”),几个小朋友在里面观赏时发现:
从A处出发,在速度一样的情况下,只要是按“向右”、“向上”方向走,几个人分头走不同的路线,总会同时达到B处。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分析与解:
如右上图所示,将各个交点标上字母。
由A处到B处,按“向右”、“向上”方向走,只有下面六条路线:
(1)A→C→D→E→B;
(2)A→C→O→E→B;
(3)A→C→O→F→B;
(4)A→H→G→F→B;
(5)A→H→O→E→B;
(6)A→H→O→F→B。
因为A→C与H→O,G→F的路程一样长,所以可以把它们都换成A→C;
同理,将O→E,F→B都换成C→D;
将A→H,C→O都换成D→E;
将H→G,O→F都换成E→B。
这样换过之后,就得到六条路线的长度都与第
(1)条路线相同,而第
(1)条路线的长“AD+DB”就是长方形的“长+宽”,也就是说,每条路线的长度都是“长+宽”。
路程、速度都相同,当然到达B处的时间就相同了。
例2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
厘米)。
解:
(1)将图中右上缺角处的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行移动到虚线处(见左下图),这样正好移补成一个正方形,所以它的周长为25×
4=100(厘米)。
(2)与
(1)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为
(10+15)×
2=50(厘米)。
[
例3求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单位:
(1)与例2类似,可以移补成一个长(15+10+15)厘米、宽(12+20)厘米的长方形,所以周长为
(15+10+15)×
2+(12+20)×
2=144(厘米)。
(2)设想先把长20厘米的线段向上平移到两条长15厘米的线段中间,构成一个长60厘米,宽(15+20+15)厘米的长方形,此时,还有两条长35厘米的竖线段。
所以周长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思维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