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4223548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31.50KB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量、挂、看、分析等活动,认识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拉力(钩码的个数)成正比的规律,即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得越长。
本课的发展线索是以“弹力”为脉络展开:
组织对典型、有结构材料的探究和认识,找出弹性;
研究橡皮、橡皮泥,进一步理解弹性(恢复原状);
感受弹力,让学生感受到弹力是有规律的,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胡克定律奠定基础,以实现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利用多种方法感知事物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的目标。
[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做研究弹簧拉伸长度和所受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可恢复原来的形状;
2认识弹性物体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弹力;
3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
[材料准备]
1.学生分组材料:
橡皮筋根、塑料尺或钢尺、海棉、小弹簧、带指针的弹簧、钩码5个、贴有图表的黑板、活动记录纸
2.教师准备:
拉力器、演示弹簧与拉力关系的演示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活动
1.同学见过拉力器吗?
(出示拉力器)用来干什么的?
2.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试试?
感觉如何?
3.那么在两个同学拉拉力器的过程中,拉力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
形状改变)
是什么使拉力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了呢?
受到外力)当两位同学松开手,停止对拉力器用力时,拉力器怎样了?
恢复原状)
4.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刚才拉力器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呢?
(拉力器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了改变;
去掉外力后,拉力器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
)
5.那么,还有没有具有拉力器这样本领的其它物体了呢?
老师为各小组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分别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观察有什么发现并将观察所得用文字或图画表示出来,好吗?
6.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观察物体是否具有类似于拉力器变化的特性。
7.汇报交流,展示观察记录。
二、理解“弹性”,感知“弹力”
1、揭示“弹性”概念
拉力器、橡皮筋、弹簧、海绵、塑料尺等物体都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性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弹性”:
科学家对这些物体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感知“弹力”
(1)(展示撑竿跳高图片)问:
什么是弹性物体?
谁对它施加力?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什么使运动员跳起来的?
(2)视频片段介绍车辆避震器、轮胎、夹子的弹性应用。
三、回归生活,感受弹力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呢?
2、相机让学生感受“弹力”
①我们再拿这些具有弹性的物体,先对它们施加外力使它们形状改变,再慢慢松开手,体会你手上的感觉,好吗?
②指名两个学生谈谈感觉。
③小结:
我们刚才所感觉到的力,其实就是使物体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3.刚才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拉力器、弹簧、橡皮筋等物体都具有弹性,你们看这个瓶子它具有弹性吗?
(学生猜测一番)我们来看小段录象,你们就知道答案了!
播放视频资料
(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只是有些物体的弹性呢不是那么明显而已。
四、设计实验,探究弹力
1.生活中运用到弹性的例子确实是比较多的。
我们也知道弹簧是弹性比较丰富的一种物体。
现在我给弹簧一个拉力,弹簧怎么样了?
那么弹簧拉伸的长度跟什么有关呢?
2.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这些想法都是出自你们的生活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现在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研究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若干钩码,一根弹簧,你打算怎么实验?
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学生说说自己的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明白,要想得出弹簧拉伸的准确数据,那就需要尺子进行测量)
4.指导实验:
为了方便大家的的研究,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这样的器材(展示测量演示板)这是一张图表,最上面横线上的数字,依次表示的是所挂钩码的数量,“0”表示没有悬挂钩码。
最左边竖线上的数字,依次表示的是弹簧所拉伸的长度,“0”表示弹簧没有伸长,每格是1厘米。
教师讲述实验要领:
①将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指针先对准“0”刻度的位置,在“0”处打下个点;
②挂上一个钩码,在钩码数为“1”的竖线上标记此时弹簧指针所指的位置;
③后面依次类推,分别标记出挂2个、3个、4个时弹簧指针所指的位置。
注意:
一定要在弹簧稳定后,才可以在相应的竖线上标记弹簧指针所指的位置,标记时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研究。
6.交流实验结果。
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用线连接各点,看呈现什么样的图形?
这说明什么呢?
(每挂一个钩码,弹簧就拉伸1厘米;
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也越长。
那你们预测下,挂5个钩码,弹簧会拉伸多长呢?
动手实验,证明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7.如果我要挂100个、1000个钩码,弹簧会拉伸多长?
(理论上弹簧可以拉伸10米、100米,但实际中弹簧有可能早已被拉直、或拉断而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五、总结拓展,激励创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2.利用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你可以设计、发明一个新型的弹簧秤吗?
(例如:
超重报警、语音读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 形状 改变 以后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