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卷高考试题语文Word解析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220798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6.69KB
福建卷高考试题语文Word解析Word格式.docx
《福建卷高考试题语文Word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卷高考试题语文Word解析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经》《离骚》《劝学》《师说》《赤壁赋》是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
误区警示:
考查识记能力,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
(1)载笑载言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5)抱明月而长终(6)如今有谁堪摘
2.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
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
丰急令如故藏,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
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
“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
“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
呜呼!
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
)弛:
放荡,不守规矩。
②肆:
店铺③脱:
偶尔④嘿(mò
):
悄悄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未及属稿属:
撰写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
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
不久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
商人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
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D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一金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
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
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
所以选择B项。
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
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
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
B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杜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并且不能找出解题的敏感信息点。
答案;
A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2)
译: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分)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
(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
“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
(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
肆,是名词店铺;
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
俟,翻译成等待;
资,是动词资助;
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
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参考答案:
(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
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
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
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
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
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
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
“我们大势已去了呀!
”(《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
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
(《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
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
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
(《欧也妮·
葛朗台》)
B项中“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
E项“母亲”应为“父亲”,给欧也妮送吃的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本题误答原因是对名著情节记忆不准。
BE
8.筒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答:
(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的理解和认识,考查对名著的某一情节进行叙述。
《家》《堂吉诃德》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
熟悉名著作品情节,识记情节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也是名著阅读中的难点之一。
(1)(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
(2)(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
回答问题。
①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论语·
述而》)
②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
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3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1)A、B、C三项在两端选文中都有依据,而D项“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是无中生有的。
(2)解答本题要理解“乐取于人以为善”的含义,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我,去做善行,为社会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
在表述是要表达简明扼要,文从句顺。
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
考生失误往往是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语言表述也不容忽视。
(1)D
(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
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不过。
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 高考 试题 语文 Wor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