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市医改工作会发言与局长在市大大会上报告汇编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213516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99KB
局长在市医改工作会发言与局长在市大大会上报告汇编Word格式.docx
《局长在市医改工作会发言与局长在市大大会上报告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长在市医改工作会发言与局长在市大大会上报告汇编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深化医改是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
医药卫生事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百姓福祉。
当前,我市医疗保障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居民仍然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社会各界对医改工作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医改成果翘首以盼,无论在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方面,还是在降低医药费用、提高保障水平方面,都期待有明显的变化,这对我们的工作是一种压力和考验。
医改是否成功,最终是由人民群众评价的。
做好医改工作,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让老百姓早得实惠、多得实惠,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结果。
(二)深化医改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
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和国家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之一,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不断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加快改革步伐。
工作中,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但决不能照抄照搬、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而是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闯出适合自己的路子,形成可供全省乃至全国借鉴的经验。
否则,我们对不起试点城市的称号,也无法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代,无法向上级党委、政府交待。
(三)深化医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已不仅是一个民生保障问题,也是有效拉动消费、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问题。
同时,一个地方的医疗卫生水平,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医疗保健业,在发达国家一向是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美国医疗保健业消费支出占GDP的17%,我国还不到5%。
去年我国GDP接近40万亿,如果按提高5个点计算,医疗保健消费要增长2万亿。
可见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深化医改我们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没有普遍的模式和做法,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
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91亿元,人均突破5000美元,为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市具有良好的改革传统,很多改革举措都走在了全国前面,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较好,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最为重要的是,我市医改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完全符合国家的顶层设计。
因此,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把医改这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做好。
二、凝聚共识,转变职能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市各级各部门在医改价值取向的把握上,已经形成共识,这就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实现公益性。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医改的基本方向和总体思路,就是坚持公益性质,这是医改的一条主线,自始至终都不能变。
必须通过改革,切实保障好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一系列效果。
二是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改各项任务要靠广大医务人员去实践、去落实,改革的成果也需要医务人员去传递、去体现。
必须通过改革,着力突破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激发内在活力,充分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积极性。
三是有利于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改给卫生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必须通过改革,着力培育构建起规范有序、充分竞争、富有活力的多元化医疗市场,把我市打造成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并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目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更加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准确把握改革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认识,消除分歧,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财政投入与机制体制的关系。
财政投入是政府推进医改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三年来,医疗卫生投入年均增幅在35%以上,今年各级财政投入预计达到22亿元,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力度。
但财政投入并不是医改取得实效的决定因素,医改的核心和重点是机制体制创新,如果没有完善的机制体制作保障,投入再多也难以真正落到老百姓身上。
二是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的关系。
要明确政府和市场在医疗领域的界限,做好政府该做的,管好政府该管的。
政府主导并不代表政府大包大揽,而是要重点承担起“保基本”的责任,强化规划、准入、监管等方面的职能。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凡是能放手让市场做的,一定要放给市场;
对于那些市场不愿做、做不了、做不好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要担负起兜底责任。
三是公益性和公立性的关系。
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的提供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目的;
公立性是指医疗机构的投资主体是政府。
公益性不等于公立性,提供公益性服务,不仅是公立医院的本质要求,也是私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关键是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管等措施确保公立机构发挥公益性,同时按照一视同仁原则,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公益性的多种形式。
我们只要在这些方面凝聚共识,就能够找准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从长期看,政府必须转变职能,除了要履行好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外,还要重点担负起以下三方面职责:
一是建立较高水平的全民医保制度。
政府投入应主要侧重于补需方,就是直接补到老百姓人头上,逐步建立起全覆盖、高水平的医疗保险体系,这是医疗卫生公益性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政府保基本的有力举措。
同时,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有效约束医疗机构和医生行为,形成控费机制,减轻居民医药负担。
二是培育规范有序、充分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
放开供方市场,通过多元产权主体的竞争激发活力,是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政府要将更多精力和资源,从直接办医转向培育多元化医疗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是实施公平高效的全行业监管。
政府要真正担负起医疗卫生领域监管的重任,不仅在市场准入上把关,更重要的是准入之后的行医规范、医疗质量、药品质量监管,对出现严重问题的,不论公立民营,都要有退出机制,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在这方面还是薄弱环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今年是完成医改近期重点任务的最后一年。
省里已对医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市里也制定印发了年医改重点工作安排,刚才桂英同志又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医改责任书,措施十分具体、要求十分明确。
各县市区要把责任书内容,逐一分解落实到部门,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绝不能拖全市后腿,更不能弄虚作假。
关于今年的工作,这里着重强调以下三个重点:
(一)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基本药物制度已实现全覆盖。
各级各部门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长效持续运行。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要算好账,该落实的财政资金一定要及时、足额兑现到位,同时,要认真研究财政投入方式的改革,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眼睛不能只盯在财政上,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建立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三是全力推进综合改革。
这项工作,我市整体推进较慢,要尽快采取措施赶上来。
在人事管理方面,要打破身份界限,实行人员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管理,建立起“全员聘用、竞聘上岗,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在收入分配方面,要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在考核体系方面,要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人员任用挂钩。
(二)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机制体制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医改的主攻方向,事关整个医改成败,必须尽快形成改革的基本路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涉及方方面面,要求非常明确;
市里在中医院启动了综合改革试点,并在办医体制、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多元化办医等方面进行积极实践,完全符合国家改革精神,近期还将出台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形成具体的制度框架和实施方案。
二是理顺政府办医体制。
公立医院的主办者和监管者不分,是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体制障碍。
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管办分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采取设立专门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这样有利于明确责任,加强公立医院的治理,提高公立医院运行绩效。
目前,市里已经成立市医管会,作为出资人行使办医职能。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开而分开,也绝不是给医院新增加一个“婆婆”,更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还经营权于公立医院,让卫生行政部门把更多精力由办医转到全行业监管上来。
各县市区要尽快落实“管办分开”的具体形式,可以大胆探索,步子迈的更大一些。
三是激发公立医院内在活力。
核心就是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推行院长负责制。
今后政府只管标准、规范和考核,让医院享有充分自主权。
公立医院要严格控制规模,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内涵和品质方面。
各有关部门不能拿着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阻碍改革,要着重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
改革职称管理,实行自主聘任;
改革收入分配,实行按绩取酬。
今年县市区所有公立医院都要参照市中院做法,进行综合改革试点,5月底前拿出方案,上半年启动实施。
四是着力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
市里正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的实施意见以及医疗卫生产业规划,今后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要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人才引进、税收政策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一视同仁的待遇。
各级各部门要抓紧清理相关政策,取消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尽快打破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重点引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度增加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确保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是尽快形成上下分工协作机制。
目前,市里已经拿出规划,在中心城区组建4-5家内部相互协作、外部相互竞争的医疗联合体,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形成“分工合作、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格局。
各县市也要抓紧制定规划,拿出具体方案,探索完善县乡村纵向联合的管理模式,加快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资源合理均衡布局,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民看病不方便、不放心的问题。
(三)加快健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是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美国的医改,实质上就是医保制度的改革。
当前从全国看,医保在改革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益还不够高,保障能力不够强。
在这方面,我市要大胆探索。
一是不断提高保障能力。
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及时足额落实政府补助资金,全面提高筹资标准。
在此基础上,要科学制定医保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降低个人负担,合理控制各项医保资金结余,让广大参保对象更多受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局长 市医改 工作会 发言 大大 会上 报告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