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重大会议及重要著作汇总.docx
- 文档编号:1420727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5.77KB
毛泽东思想概论重大会议及重要著作汇总.docx
《毛泽东思想概论重大会议及重要著作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概论重大会议及重要著作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概论重大会议及重要著作汇总
知识点
人物
会议/著作(年份)
理论/观点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的
学
说
中共八大(1956)
会议内容:
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
2、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3、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4、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5、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的
目
标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2)《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
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
1956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精辟概括)
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这就是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江泽民
七一讲话(2001)
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走
中
国
自
己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1956)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共一大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制定(1954)
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正式形成。
毛泽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6):
《论十大关系》
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们还想走?
”
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2、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3、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管理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
4、《论十大关系》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中共八大(1956)
在正确分析和阐述建国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
主要表现在:
1、提出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2、总结了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坚持了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方针;3、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
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并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1957)
2)《在扩大的中央全会上的讲话》
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2、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科学文化工作以及经济工作中的一系列方针;3、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这些观点和理论被实践证明是成熟和比较成熟的。
)
刘少奇
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
周恩来
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陈云
中共八大(1956)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
邓小平
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观点。
邓子恢
合作社对生产队的“三包——包工,包产,包财务”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思想。
朱德
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1956)
主要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理,强调要处理好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建
设
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1949)
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明确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毛泽东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
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时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周恩来
中共一大(1954):
《政府工作报考》
(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目标)
指出,“我们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
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
毛泽东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除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以外,还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周恩来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1964):
《政府工作报告》
正式确立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毛泽东
1)《新民主主义论》(1940)
2)《论联合政府》(1945)
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
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
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中央统战部负责人的谈话
认为:
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使之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华侨投资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
1958
1、(纠正“共产风”)认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为什么怕商品,无非是怕资本主义;不要怕,我看要大发展;商品生产,我看要与什么经济相联系,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提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我们对于社会产品只能进行等价交换,不能实行无偿占有。
周恩来
陈云
中共八大后,完成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商业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
1、基本方针是:
分级管理,逐步下放,重视综合平衡,处理好下放后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关系,破除和修订某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2、中心内容和总的精神是:
适当调整中央同地方,国家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工矿企业,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毛泽东
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把鞍钢经验称为“鞍干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不同于苏联一长制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体制,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这种企业管理体制后来以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民主与法制
董必武
中共八大(1956)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完善国家的体制,严格区分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的不同职能。
强调:
依法办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依法办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即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周恩来
上海市党的一大(1956)
最早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指出,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专政的制度不适用于人民内部,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
“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
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他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在人民内部,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
执政党建设
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1949)
1、确定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由乡村转到城市),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
2、首次提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
指出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中共八大(1956)
针对党在执政后出现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中普遍存在的同人民群众关系紧张的状况,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三反”运动)
邓小平
中共八大(1956):
修改党章的报告
1、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2、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监督的重要性。
统一战线
周恩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
着重分析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十分有害、非常危险的“,”我们绝不能容许有官僚主义在继续发展下去。
“
毛泽东
七届二中全会(1949)
指出在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七届三中全会(1950)
1、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讲话,要求“全党都要认真地、谨慎地作好统一战线的工作。
要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
2、提出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基本好转。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1956)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泽东思想概论 重大 会议 重要 著作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