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争论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4206162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63.50KB
新文学争论Word下载.doc
《新文学争论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学争论Word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这便使20世纪初年的有识之士认识到:
对于我们所珍爱的文化传统,必须进行一番认真的清理和变革了。
鲁迅说:
“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
但是,这一本来并不深奥的道理,中国人直到今天也并不明白。
能够怀着“保古”的目的去“革新”,就已经算是开明之士了。
于是,大多数人都感到了“撕裂”。
其实,就在“五四”前后,统治中国人大脑的,还是纲常名教和鬼狐报应。
辛亥革命驱逐了满族的皇帝,但并未触及中国人大脑中的皇帝。
1916年袁世凯要称帝,1917年张勋要复辟,这些“壮举”并非是毫无民意基础的纯闹剧。
拥护帝制的壮士中,不乏辛亥革命的功臣。
曾经被视为激进党的康有为,此时却大力宣传要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入宪法。
在失去了皇帝的人心惶惶中,人们对心中的皇帝的依赖变得更急迫、更虔诚了。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说:
“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针对各地兴起的祭孔读经热潮,“五四”新文化运动集中锋芒批判了这股逆流。
最早反对把孔子学说定为一尊的文章是易白沙的《孔子平议》,随后更多的人投入进来。
巴金和茅盾等人的小说里,描写过“五四”时期闭塞保守的四川人文景观。
就在此时的四川,却产生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批孔急先锋,他的名字叫吴虞。
吴虞(1871-1949),字又陵,四川新繁人。
他1906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成都任教。
《新青年》最初发行到成都时,只有5份,吴虞和他的学生各买了1份。
吴虞深深地为《新青年》所吸引,积极投身这场文化变革。
他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根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辨孟子辟杨墨之非》、《对于祀孔问题之我见》、《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对封建旧文化旧礼教进行严厉的批判。
他说:
二十四史,徒为帝王之家谱,官吏之行述,陈陈相因,一丘之貉。
……知有君主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恢张君权,崇阐儒教;
于人民权利之得失,社会文化之消长,概非所问。
历史即为朝廷所专有,于是舍朝廷之事,别无可记。
呜呼!
孔孟之道在六经,六经之精华在满清律例,而满清律例则欧美人所称为代表中国尊卑贵贱阶级制度之野蛮者也。
天下有二大患焉:
曰君主之专制,曰教主之专制。
君主之专制,钤束人之言论;
教主之专制,禁锢人之思想。
君主之专制,极于秦始皇之焚书坑儒,汉武帝之罢黜百家;
教主之专制,极于孔子之诛少正卯,孟子之拒杨墨。
吴虞犀利地指出了儒教与专制的关系,特别对封建统治者借作护命符的孔子学说进行了勇敢的质疑和批判,打破了封建圣人的偶像,因此被胡适称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英雄”。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的“南陈北李”,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他发表的《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乡愿与大盗》等文,反对把孔教列入宪法,指出儒家“三纲”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专制政治之灵魂”。
但同时李大钊说明:
“余之抨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之本身,乃掊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也。
其实这是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共识。
他们都认为孔子本人在历史上是圣哲,是伟人。
陈独秀曾规劝青年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吴虞也说过孔子是当时之伟人,李大钊说孔子是其生存时代之圣哲,其学说亦足以代表当时之道德。
还说孔子如果活在今天,会创造出新的学说以适应现代社会。
可见他们并非像今天一些无知学者凭空想象的那样全盘否定孔子,而是认“五四”为孔子的许多思想不适应于今天,并且儒家只是百家中的一家,不能定为一尊,陈独秀、易白沙、吴虞等人都很推崇墨子的思想。
在“五四”先驱的意识里,国学的范围要比孔学的范围大得多。
在今天,特别应该纠正的是,“五四”时代并没有“打倒孔家店”这句被后人误传的口号。
实际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由多种思潮组成的,有比较激进的,例如《新青年》,有比较保守的,例如学衡派,但学衡派也是赞成改革的,还有主张兼容并包的,例如蔡元培。
他们都主张改革传统文化,但谁也没有完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
狂飙为谁从天落(3)
陈独秀说:
“孔教为吾国历史上有力之学说,为吾人精神上无形统一人心之具,鄙人皆绝对承认之,而不怀丝毫疑义。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现代进化的最大障碍。
吴虞也说:
“我们今日所攻击的乃是礼教,不是礼仪。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旧思想旧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等各种西方思潮,尤为突出地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根据民主、科学两词的译音(Democracy和Science),当时又称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五四”先驱们认为,中华文明所急需输入的新鲜血液非这两位先生莫数。
陈独秀在《新青年》六卷一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表示: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正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千钧棒所扫出的一片玉宇中,文学革命的朝阳喷薄而出了。
李大钊在他担任总编辑的《晨钟报》创刊号上说:
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礼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于是,一场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势不可挡地发生了。
这里,需要介绍那位著名的绅士派领衔主演了,他就是在北京大学当过校长、文学院院长和五个系的系主任,在全世界获得过几十个名誉博士头衔,热心搜集五大洲怕老婆的故事,还曾经梦想出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胡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在安徽这块旧文学的正宗——桐城派的风水宝地上,却产生了胡适和陈独秀这样两位旧文学的掘墓人。
陈独秀被骂为“独兽”、“毒蝎”,胡适之这个名字则被一位著名的大学者在出试题时用做“孙行者”的下联,因为“猢”与“狲”都是猴子的意思。
总之是不属于人类。
而在古文大师林琴南的影射小说《荆生》中,胡适的名字叫做“狄莫”,“狄”与“胡”,都是蛮夷之辈,总之还是非我族类。
就是这两位被许多人视为轻浮少年的一胡一陈,共同揭起了文学革命的中军大旗。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吾因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这“八事”是:
须言之有物。
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这“八事”被陈独秀称赞为“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
陈独秀随后发表了态度更为明确坚决的《文学革命论》,“以为吾友之声援”。
陈独秀器宇轩昂地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的三个“推倒”,并不是全面否定古代文学。
他所要推倒的古典文学,其实是指仿古的文学。
就在《文学革命论》这篇文章里,陈独秀用了大量文字赞美古典文学的优秀部分,说《诗经》中的“国风”、“楚辞”都是“斐然可观”的,魏晋以下之五言,改变堆砌之风,在当时可谓文学的一大革命,韩柳崛起,一洗前人纤巧堆砌之气,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
他主要批判的是六朝的靡丽文风,明代一味仿古的前后七子,和桐城派的一些人物,称这些无病呻吟的人为“十八妖魔”。
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等人的积极响应。
钱玄同(1887-1939),号疑古,自称疑古玄同,浙江吴兴人,文字音韵学家。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钱、刘二人为了使文学革命激起更大的反响,发表了著名的“双簧信”。
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了各种攻击新文学和白话文的言论,致信《新青年》,然后由刘半农作《复王敬轩书》(即《奉答王敬轩先生》),逐条进行批驳。
这个子虚乌有的王敬轩,不但代表了顽固守旧派的观点,而且还引起了不少复古思想者的共鸣。
近代著名学者、翻译家林纾发表《荆生》、《妖梦》两篇小说,攻击新文化运动是“禽兽之言”。
又发表《致蔡鹤卿书》,规劝蔡元培保全名教,说“大学为全国师表,五常之所系属”,不应该“覆孔孟,铲伦常”。
又说如果提倡白话文,那么小商小贩就都可以当教授了。
蔡元培回答说,伦常有五: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北京大学除了反对封建君臣这一伦外,“从未有以父子相夷、兄弟相阋、夫妇无别、朋友不信,教授学生者”。
北大还有一个进德会,其基本戒约有不嫖、不纳妾等,这都是与孔孟之道不相违背的。
蔡元培又说,北京大学也没有“尽废古文而专用白话”,国文课本,中国文学史和文字学讲义,都是文言。
当一位日本学者指责北京大学不尊孔子、废除讲经时,蔡元培答道:
“北大崔适教授讲《五经要义》,《春秋复始》,陈汉章教授讲《经学通论》,黄节、沈尹默教授讲《诗经》,梁漱溟教授研究孔家哲学,北大何尝废讲经?
”不过北大对于各家学说“均一视同仁”,这才是北大的胸怀。
李大钊则发表了《新旧思潮之激战》,认为:
“宇宙的进化,全仗新旧二种思潮,互相挽进,互相推演,仿佛像两个轮子运着一辆车一样;
又像一个鸟仗着两翼,向天空飞翔一般。
我确信这两种思潮都是人群进化必要的,缺一不可。
……我又确信这二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并存的雅量,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
时代的要求,加上先驱者的奋争,白话文学的主张取得了胜利。
狂飙为谁从天落(4)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
从那时开始,中国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再是他们似懂非懂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和“上大人孔乙己”,而是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适合于他们的东西。
白话文运动并不是文学革命的全部。
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一文中说:
我的意思以为刚是用白话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
刚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
鲁迅说,白话文学“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
所以,新文学的建设没有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文学 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