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200175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28KB
灿烂的青铜文明Word下载.docx
《灿烂的青铜文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的青铜文明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以“奴隶的悲惨生活”这一子目明确了自夏至西周奴隶制繁荣的基础。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
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教师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
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
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
”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
4.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有条件应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5.对于“三星堆文化”,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
“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
”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使学生认识到:
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
鉴于学生对于漆器欠缺了解,教师可用简明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
7.教师提出问题:
“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
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手工业的繁荣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8.教师提出问题:
“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
9.教师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
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
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如:
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
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
其他手工业行业;
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
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使学生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对话:
男孩:
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
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
不对!
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
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
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参考资料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发现于四川广汉,1929年开始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1980年、1986年几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稀世之宝,包括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金器、青铜器和玉器、漆器等。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全用金箔,说明制作者对金的延伸性已有很深了解。
青铜神面具、青铜雕像,造型生动,有古蜀人“纵目”的特点(如同戏曲化妆成坚眉竖目的形象)。
三星堆的青铜树,是祭祀用品,有学者考证它与我国民间习俗“通天树”或摇钱树有关。
(《三星堆文化探秘》,昆仑出版社20XX年版)学者们认为三星堆文化距今年代约三千多年,是商朝时候我国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
商代的陶瓷
商代已出现釉陶,郑州出土的商前期釉陶相当光亮,具有原始瓷器的特点,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褐黄色。
这种瓷器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商遗址和江西吴城商遗址也有发现。
这些原始瓷器的发现,把我国瓷器发明史推前了约一千年,提早到了三千多年以前。
周代交通发达
《诗经·
大雅·
大东》曾形容西周的大道: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是说周的道路像砥石那样平整,像箭那样端直。
但这样的道路只供“君子”(统治阶级)使用,一般平民只好在路旁看看而已。
商朝用奴隶作祭品和殉葬品
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作祭品,称为“人祭”“人牲”。
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称为“人殉”。
河南安阳侯家庄的商王大墓,墓的里里外外,人殉及追祭时的人牲,总共约三百人。
学术动态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
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的历史范畴。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提到夏朝时说:
“夏代奴隶数量较多”,“夏代王室贵族对奴隶不仅强迫他们劳动,而且还任意杀戮”。
谈到商朝阶级关系时,也较详细叙述了商朝奴隶制的残酷压迫,如“人殉”“人祭”等等。
说到西周社会经济时,则明确提到:
“西周社会中,奴隶制十分盛行”。
一些通史、专史,如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詹子庆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和孙淼《夏商史稿》、郑杰祥《夏史初探》等或将夏、商、西周史全放在奴隶社会编中叙述,或认为夏朝和夏商为奴隶社会。
张传玺的《中国古代史纲》亦认为夏朝商朝为奴隶社会,而西周则为“封建领主制社会”,至战国以后,便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主张: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其阶级形式是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
不管其具体情况如何复杂,奴隶社会中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总的划分,从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来说,就是这样的。
”该书认为商殷已进入奴隶社会。
西周统治者为奴隶主贵族,但广大被统治者则分为平民和奴隶两大部分,而“西周时期的奴隶数量并不太多”,大部分劳动者是称为“野人”“庶人”的庶民,他们的身份是不完全自由的农民。
图画说明
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
本课导入框有一幅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这是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的展品。
画面反映了司母戊鼎的浇铸过程。
在商代,当时人们使用坩埚熔炼青铜,每个坩埚能熔铜12.5公斤,铸造这样一个大鼎约需80个坩埚。
当时,制作青铜器,还要进行两大项工作,第一步是要对矿石进行熔炼,其中包括选矿、初炼、提炼和加锡等。
第二步就是具体铸造青铜器的过程。
它包括制模、翻范、合范、浇注、打磨修整等。
这一道道的工序,缺一不可。
正像古书所说,铸造一件精美青铜器必须具备“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几个条件。
当时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工序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司母戊鼎。
近年来,一些中外学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司母戊鼎进行了化学定量分析,结果符合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铸器的合金比例。
这幅图画生动地再现了商朝铸鼎的场面。
司母戊鼎
这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
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
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
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
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
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
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21块陶范铸成。
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
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这是1976年在陕西扶风出土的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器高16厘米,口径12.1厘米,分上、下两截,上半截为长方形鼎,两侧各有一附耳,鼎身四角铸有卷尾行龙;
下半截为方座,中空,内可燃炭火以煮熟食物。
方座两侧有方形窗孔,正面有两扇门,右门上有受过刖刑(砍脚)的奴隶做成的门闩,可以开关。
方座下有四足,足上还铸有“怪兽似猴似鹰”。
整个器具装饰华丽,构思精巧。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这是1986年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东北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
它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古蜀国人制作的。
像高163.5厘米,躯体修长,身着左衽长袍。
青铜人的右臂向上曲举,左臂向下弯曲,宽大的手掌空握,好似握着什么器物。
长袍下部雕有饕餮纹,下摆成燕尾状。
面部方正,大眼睛,直挺的鼻梁,方额大耳,耳垂还穿有小孔。
脑后垂长发辫,头戴华丽高冠。
双脚赤裸,站在一方座上,神情肃穆庄严。
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个铜人可能是古蜀人掌握祭祀大权的巫师。
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铸成,说明这一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商朝玉虎和玉象
这是1979年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朝玉虎和玉象。
玉虎高3.l厘米,长14.l厘米,身体长圆呈碧绿色,作行走状。
玉虎为方首双耳,方形目,八字形须,张口露齿,长尾下垂,尾尖上卷,身饰云纹。
玉象身体肥硕,长鼻上伸,小眼细眉,大耳下垂,身上饰有花纹,造型小巧可爱。
从这两件玉器可以看出,商代玉雕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商朝戴枷的奴隶俑
这是1937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戴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灿烂 青铜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