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格律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199268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47KB
对联的格律Word文件下载.docx
《对联的格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的格律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一二”式 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如爱新觉罗·
玄烨即康熙帝题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联:
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烟树色;
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
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
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类,可以彼此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上下联词性完全相同的对联不少。
如清杨昌浚题西湖湖心亭联:
新 水 影 摇 双 槛 碧;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旧 山 光 映 四 围 青。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数词 名词 形容词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
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
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
对应,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此类推。
以林则徐赠湖南某知县联为例,看其语法结构,大致情况如下:
一 县 好 山 留 客 住;
└─┬─┘ └─┬─┘ └──┬──┘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五 溪 秋 水 为 君 清。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介宾结构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好”与“秋”虽然词性不同,但是“好山”与“秋水”都是偏正结构,同类结构相对。
“留客住”与“为君清”虽然结构类别不同,但是大致对应。
上下联是主语“好山”对主语“秋水”,定语“一县”对定语“五溪”,主语部分对主语部分,谓语部分对谓语部分。
5.平仄相对
这是对字音声调的要求,使对联念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具有一种音乐美。
汉字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
仄,通“侧”,就是不平的意思。
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
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声是平声,后二声是仄声。
诗词和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铿锵,在语句里就要讲究平仄声的适当搭配。
如果一长串的平声字或仄声字,声调像敲木鱼似的,势必显得单调乏味。
对仗,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如果平仄声完全相同,平对平,仄对仄,也会显得单调乏味。
因此,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不重要或次要处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处(如节奏点所在和句末停顿处)平仄要合乎规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有些对联,平仄完全相对。
如清顾鼎臣题联: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不少对联,平仄基本相对,少数或个别字平仄不对。
如福建永定县高陂桥联:
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
两句都是一、三字平仄未对,其余平仄完全相对。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即上联脚必须仄声,下联脚必须平声。
这是对联的铁则,不得违反。
(个别对联上联脚平声,下联脚仄声,不是正格。
)这样,一开一合,一抑一扬,从声韵上使对联达到完整的境地,成为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对立统一体,让读者读完感到有长长的余音余味。
这是千百年来积淀成的审美惯性。
如果违反,上联脚平声而下联脚仄声,人们看来一般总会觉得别扭或者压抑;
如果两联脚同是仄声或是平声,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人们会觉得不完整,像散文中的两句,而不像对联,给人以颇大的遗憾。
随着时代的前进,语言的发展,现代双音词、多音词的增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对联,要求句中的字像格律诗词那样,处处讲究平仄,有时已不可能,但是联脚的字,上仄下平,应该做到。
半联几个分句,句尾字,也应力求做到平仄相对。
如果能够在句中、句末、联脚都能做到平仄相对、合乎规定,当然最好。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除“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阵;
也不能一重一轻,相差悬殊。
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内容相关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
内容相近,相互配合。
如吉林龙潭山公园联:
龙峰疏柳笼烟暖;
潭水劲松锁月寒。
“峰”与“水”,“柳”与“松”,上昼景,下夜色,相互配合,共同表现龙潭公园的特色。
第二种:
内容相反,对比映衬。
如张焜自题修身联:
酒常知节狂言少;
心不能清乱梦多。
“狂言少”与“乱梦多”正相反,两相对比,更说明节酒、清心的重要。
第三种:
意思连贯而下,不可中断。
如集句联: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上联语意不完整,直贯下联,显出题旨,表明立大志。
对联内容不相关,短联如:
新年台上演戏;
暑假水边钓鱼。
此联只能说是对偶句,上下联内容不相干。
焦点,热点,重点,点点皆关国计民生;
足球,篮球,排球,球球都赛水平风格。
此联上下联内容虽有一点关联,但是相距较远。
又如某省的重奖征联(出句征对):
东迎华岳,西接昆仑,南望祁连,北通大漠。
越丝绸古道,溯汉武雄风。
襟欧亚,射天狼,到此何妨同斟御酒。
尧法昊天,舜承禅让,禹治水患,汤撤鸟罗。
显燮理嘉猷,施庙堂铁腕。
念台澎,除硕鼠,清时正好共品龙芽。
下联虽然立意严正,措词典雅,但是内容与上联相距远,与征联主旨无涉,被选拔为获奖者第一名值得商榷。
上下联内容如果轻重悬殊,即使词语能对仗,也不合乎对联的要求。
如:
万仞高峰惊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一雄伟,一柔弱,严重失调,不能相对。
二、对仗的避忌
对仗上述六项要求,须要避免严重违反。
另外,有三项避忌:
1.合掌
合掌就是上下联词义雷同,内容重复,好像左右手掌相对相合。
它是对联的大忌。
对联本是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果合掌,全联不过是半联的意思,岂不是浪费笔墨,浪费了另一半联,浪费读者的时间精力?
上下联完全合掌,固然应当反对;
基本合掌,部分合掌,也要注意避免。
合掌往往是一味追求工对的结果。
如以“岁”对“年”,“四海”对“五湖”,“英雄”对“豪杰”,“华夏”对“神州”等。
另外,是由于作者思路不开,只从一个方向、一个方面着想,没有从另一个方向、多个方面面着想,即单向思维,缺乏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对联合掌并不罕见。
九州千古秀;
四海万年春。
只“秀”、“春”略有一点分别,其余完全同义。
大棚长年绿;
温室四季青。
“大棚”就是“温室”,完全合掌。
2.同位和不规则重字
对联忌用同字相对,如“石”对“石”,“百”对“百”,应当避免。
由于对联一个来源是骈文,骈文中有“之”“于”“而”等虚字同字相对,对联中也可以有“之”“于”“而”等少数几个虚词同字相对。
此外,一般不得同字相对。
上联用过的字,一般下联不宜再用。
如果错位重用,上下联彼此相对的字应当相同。
如李桂梓讽刺送礼风的对联:
小情尚可大包送;
△ △
大礼须从小处来。
△ △
“小处”,指礼物越送体积越小、越珍贵。
上联已用了“小”,下联对以“大”;
下联再用“小”,上联必对以“大”。
此联是对得好的。
上联在某几处重复使用了某字,下联在相应位置也要重复使用另一字,与某字相对。
如明顾宪成所撰的著名的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 △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 △ △△
上联五处用了“声”,下联就五处用“事”与它相对,非常工稳。
上述两例是有规则地使用重字,可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是写作对联的需要。
但是,不合规则地使用重字,却是对联一病。
具体表现有三种:
同字相对。
国泰民安,一岁强一岁;
△ △
年丰人寿,一年胜一年。
△ △
看似有规则,其实不合规则。
此联后半又合掌。
重字无对。
年复年,年年花香鸟语;
△ △ △△ ▲
岁增岁,岁岁人寿年丰。
△ △ △△ ▲
下联重复使用了上联的“年”,应对“岁”,却对的是“鸟”。
重字漏对。
铁路畅行,快速通行通富路;
△ △ △△△ △
列车直达,准时到达到新城。
▲ △ △△△ ▲
上联两次使用“行”“通”,下联两次对以“达”、“到”,不错。
上联两次使用“路”,下联对以“车”、“城”,不合,实际是未对。
写作中长联,容易犯重字无对或漏对,联家有时疏忽,也难避免。
如杨度挽孙中山联,下联重复使用了上联的“成”,某省重奖征联的首选联,重复使用了上联的“天”,它们都无适合对应的字。
3.语言生涩
好的对联,应当用流畅清新的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联 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