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谁的眼睛亮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178538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7.42KB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谁的眼睛亮文档格式.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谁的眼睛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谁的眼睛亮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准备一个小玩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
指正面呀指正面,
指侧面呀指侧面,
指上面呀指上面,
指下面呀指下面。
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上面和下面。
同学们找得真好。
今天老师
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现在,请同学们放在桌子上学生拿出玩具。
请同学们组成4人小组,先选出1个玩具,从自己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学生自由活动,在自己的座位上从玩具的正面、侧面观察玩具。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要让学生们觉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好,现在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再观察自己桌上的小玩具,每一位同学分别试着从正面和侧面的角度观察这个玩具。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大屏幕,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同桌之间再讨论一下,挂图下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
生汇报交流
生1:
我看到了正面,它有两只眼睛。
和小红看到的一样.
生2:
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
和小丽看到的一样
生3:
我看到了背面,只能看到屁股和尾巴。
和小刚看到的一样
三、巩固发展
自主练习1: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在电脑的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背面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内容:
书62—64页内容。
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第2题:
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第3题:
下面三张照片,哪张是小狗在后面拍的?
哪张是在小狗的侧面拍的?
第4题:
谁看到的?
连一连。
第5题: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
请同学们在图的旁边将三个小朋友分别与他们所看到的三个面连线。
学生做,教师巡视。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
第6题:
请写出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完成我学会了吗?
拓展延伸
同学们就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练习课)
第三课时复习课
1、复习观察物体,知道观察物体的时候一般可以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侧面、后面进行观察,并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2、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复习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注意规范解答。
教学过程
一、体观察物的复习
1、
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
这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
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
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
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培养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
二做相关练习
出示一个小正方体
提问:
一个正方体有几个面?
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一般是从它的前面、侧面和后面进行的。
用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摆好后,分别说说从三个面观察能看到什么样子,自己画一画。
三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复习
第六单元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主备人(武文红)使用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因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等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素材中,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笔算等都可以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在解决问题时都采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信息窗1菜园卫士(新授)
书65—66页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课件、计数器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
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
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2、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3、小结: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4、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你自己能解决吗?
自己试一试。
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
说到竖式时要板书:
˙˙
435
—276
159
说算法:
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5、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
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6、小结:
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192+58=432—153=
646+354=542—169=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菜园卫士
第二课时
信息窗1菜园卫士(练习)
书67—68页内容。
一、回顾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我们来复习一下。
出示:
592+109=615—457=
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计算方法。
而后指名起来说算法。
二、自主练习:
1、第3题:
计算并验算。
2、第4题:
(1)说题意,你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
(2)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3、第5题。
(1)先说一说题中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解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4、第6题:
找规律,填一填。
5、第7题:
数学游戏。
6、第8题:
谁摘的松果?
连一连
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题:
要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入口到珍禽馆”共有几条路?
分别是哪几条?
8、第10题:
做题时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第三课时
信息窗2灭鼠能手(新授)
书69—70页内容。
1、使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五 单元 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