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 文档编号:14172681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
- 页数:1
- 大小:42KB
传染病护理学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传染病护理学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护理学考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患者开始感到不适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
隔离:
把传染病人(传染源)与健康人跟非传染病人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传染和扩散。
清洁区:
未与病人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值班室、配餐室、会议室等
污染区:
常与病人接触、经常被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病室、病人洗浴间、厕所、入院处置间。
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内走廊、医护办公室、治疗室、消毒室
终末消毒:
传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消毒措施,以便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
对于有传染源存在或曾经有过传染源的地点进行的消毒
预防性消毒指的是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复发:
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血培养再次阳性。
再燃:
病人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复上升,血培养可以阳性。
鸡皮疹:
猩红热发热后第二天出现与毛囊一致的皮疹,类似鸡皮样,称为“鸡皮疹”
粟粒疹:
猩红热发热后第二天少数出现有带黄白色脓头不易破溃的皮疹,称为“粟粒疹”
帕氏线:
猩红热发病后再皮肤褶皱处如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常因压迫、摩擦而引起皮下出血,形成紫红线状。
称为“帕氏线”
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发热时患者面部潮红而无皮疹,口鼻周围相对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草莓舌:
猩红热发热时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舌被白苔,红肿的舌乳头突出于舌苔之外,称为“草莓舌”
杨梅舌:
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突起,称为“杨梅舌”
感染的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2、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
感染过程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1、侵袭力2、毒力3、数量4、变异性
感染过程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1、天然屏障2、吞噬作用3、体液因子
(二)特异性免疫1、细胞免疫2、体液免疫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感染条件:
病原体、环境、人体抵抗力
传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的特征①流行性②地方性③季节性4、感染后免疫
急性传染病的发展阶段:
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
传染病的诊断原则:
1、临床资料2、流行病学资料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原治疗是治疗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发热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体重、发热引起的身心反应的变化、治疗及其护理效果2、环境:
保持适宜的温度、适度3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4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5降温:
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6口腔、皮肤护理7按医嘱给药8健康教育
皮疹的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2、皮肤瘙痒者避免搔抓,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3、皮肤结痂后让其自行脱落,禁强行撕脱4、大面积瘀斑的坏死皮肤应注意保护,定时进行皮肤消毒5、皮疹发生破溃后注意及时处理,防止继发感染6、衣着宽松,内衣裤勤换洗7、伴有口腔黏膜疹,做好口腔护理
乙肝五项及其临床意义:
1、表面抗原(HBsAg)感染HBV后3周,为急、慢性乙肝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2、抗-HBs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或预防接种后3、抗-HBc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前者只存在于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期;
后者在前者下降消失后出现,可持续多年,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4、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 5、抗-HBe表示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传染源①甲型、戊型肝炎是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②乙、丙、丁型肝炎分别是急性、慢性(含肝炎后肝硬化)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①血液和血制品传播②母婴传播③日常生活接触传播④性接触传播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好和各期的症状:
1、黄疸前期:
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在38—39间。
乙丙丁型肝炎起病多缓慢,常无发热。
常见症状为显著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右季肋部疼痛等,有时有腹泻或便秘,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色。
少数以发热、头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
2、黄疸期:
发热减退,但尿色更黄,巩膜、皮肤也出现黄染,1-2周达到高峰。
有些病人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
肝脏多肿大,在肋下1-3厘米,有压痛和叩击痛,脾脏可轻度肿大。
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致消失,肝脾缩小,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重型肝炎诱发因素:
起病后未适当休息、精神刺激、营养不良、嗜酒、服用损害肝脏药物、妊娠、合并感染等。
甲型和戊型肝炎预防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①传染源:
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传播③流行特征:
流行于夏秋季节④发病年龄:
10岁以下儿童居多。
极期的重要表现:
①持续高热,为乙脑的必有症状,呈现稽留热型,持续7-8天,重者可达3周。
②意识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嗜睡、昏睡、谵妄或昏迷,多发于病程的3-8日,持续1周,重者达4周。
③惊厥或抽搐,为乙脑典型症状之一,多发于病程2-5日。
④呼吸衰竭,为本病最严重表现和主要死因,分为中枢、外周和混合型呼吸衰竭三类。
流脑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其次是肺不张、尿路感染、褥疮;
治疗要点重点做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等危重症抢救;
预防防蚊、灭蚊,预防接种。
流脑症状护理:
㈠、发热①物理降温②药物降温③降低室温。
㈡、惊厥或抽搐: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Ⅰ、针对引起抽搐的不同原因进行处理:
①脑水肿所致进行脱水治疗②脑实质病变引起,可按医嘱使用抗惊厥药③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给以吸痰、吸氧④高热所致,积极降温同时按医嘱给以镇静剂。
Ⅱ、预防惊厥或抽搐发作、防止窒息及外伤①将病人放置光线暗,安静的房间。
放置声音、强化刺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持续吸氧④专人守护,设置床档,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坠床⑤惊厥发作时切勿用力牵拉或按压病人肢体,以防引起骨折。
㈢、呼吸衰竭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吸氧③暗医嘱给以治疗呼吸衰竭药物④如经以上处理无效,需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器的病人,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上述治疗操作,并向家属说明治疗目的及步骤,以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并给以相应护理。
㈣意识障碍:
除保持一定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施外,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①皮肤护理②口腔护理③眼睛护理④泌尿系统护理。
健康教育①进行预防性教育,强调防蚊、灭蚊和预防接种②讲述病因、主要症状特点、治疗方法、病程及预后等③对乙脑恢复期遗留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告知积极治疗的意义,尽可能再6个月内恢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传染源为啮齿动物,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伤时本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
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㈠发热期:
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伤的表现。
“三痛”为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为皮肤充血时面部、颈部和胸部皮肤的潮红。
㈡低血压休克期㈢少尿期:
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㈣多尿期。
血常规早期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尿常规在病程2日后出现尿蛋白,4-6日尿蛋白常为(+++)~(++++)肾病综合征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综合治疗。
在多尿期防止继发感染最为重要。
肾病综合征预防:
①防鼠灭鼠(最关键)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肾病综合征护理措施:
⒈病情观察⒉休息⒊饮食⒋症状护理①高热:
不能用酒精温水擦浴,禁用强烈退热药②循环衰竭:
建立静脉通路,吸氧、输血③急性肾衰竭⒌皮肤粘膜护理
狂犬病⒈临床表现:
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
⒉伤口处理①伤后尽快用20%肥皂水或者0.1%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清洗伤口至少半小时②冲洗后用75%酒精反复擦洗消毒,后涂碘酒③伤口一般不予止血,不缝合,不包扎,以便排血引流④咬伤部位为头、颈部或严重咬伤者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底部及周围局部侵润注射⑤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必要时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菌药物
艾滋病:
⒈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⒉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及血制品传播③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有嗜神经性和嗜淋巴性,主要使CD4+T淋巴细胞受破坏,导致免疫功能受损。
艾滋病期表现①机会性感染,主要是以肺孢子菌肺炎(PCP)最常见,且是引起艾滋病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②卡氏肉瘤。
健康教育①进行预防教育,特别是加强性教育②指导病人抗病毒治疗,说明按时足量服药和坚持终身服药的重要性③由于免疫低下,常伴有机会感染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应指导病人和家属采取预防感染的措施④对无症状携带者应3-6月检查一次,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麻疹⒈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⒉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喉炎、心肌炎。
水痘皮疹演变过程:
斑疹→丘疹→疱疹→结痂;
水痘禁用激素
流行性腮腺炎:
⒈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可从唾液分泌出病毒⒉临床表现: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下、后发展,边界不清,有弹性并有触痛,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皮温增高。
早期腮腺导管口红肿,按压无脓性分泌物,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⒊并发症Ⅰ神经系统并发症Ⅱ睾丸炎或卵巢炎Ⅲ胰腺炎⒋预防⑴管理传染源:
隔离病人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儿童医学观察3周⑵切断传播途径⑶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
伤寒杆菌菌体裂解时释放出强烈的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终年可见,夏、秋最多。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其中以回肠末端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泡病变最具特征性。
伤寒的并发症肠出血(最常见,发生在病程2-3周)、肠穿孔(最严重,发生在病程2-3周)、中毒性肝炎(发生于病程的1-3周)。
伤寒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其中血培养为最常用的确诊伤寒的依据,在病程第1-2周的阳性率最高达到80%-90%。
治疗伤寒喹诺酮类为首选药。
伤寒的饮食护理:
发热期间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流质饮食,保证每日有足量的液体量,月2500-3000ml/d,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入量不足给与静脉输液,以保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毒素的排出。
热量不宜过多,一般给与8.36kj/d。
退热期给予高热量无渣或少渣、少纤维素等不易产生肠胀气的半流质饮食,并观察进食反应。
恢复期病人食欲好转可以进食软饭,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切忌饮食不节制和食用生冷、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发生肠穿孔和肠出血。
伤寒病人的症状护理:
腹胀患者禁用新斯的明,以免引起剧烈肠蠕动,诱发肠穿孔和肠出血;
便秘患者忌用泻药,并且避免用力过度,防止因剧烈肠蠕动或腹腔压力过大造成不良后果。
细菌性痢疾传染源是急、慢性菌痢的病人和带菌者,经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病变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病变最为显著,急性菌痢中毒型中的休克型主要是感染性休克。
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护理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