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168631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21.95KB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阶段
图示
城市化特点
水平高低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较慢
发展中国家
中期阶段
B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C
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
改善环境。
(2)例证:
3.过快的城市化
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过快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思考】
1.我国各地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
请你结合当地城市化的情况,谈谈其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可以从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面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
提示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出现逆城市化。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都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
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暴雨集中;
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
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解析 由图中城区范围的变化可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答案 B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解析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为主要衡量指标。
答案 D
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解析 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4.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交通拥挤B.居住条件差
C.固体垃圾污染D.失业人数多
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答案 C
5.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
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
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
解析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答案 A
探究点一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动力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平面示意图。
(如右图)
(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图中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有哪些表现?
(2)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城市的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有何变化?
(3)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发展水平”。
你认为有道理吗?
答案
(1)郊区城市化(或城市区域扩大)。
人口向郊区迁移;
工厂向郊区迁移;
郊区新建有商场和公园绿地,建设有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有道理。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由此可见,该说法是正确的。
【反思归纳】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动力
(1)内涵
(2)标志
(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推力和拉力作用
【即时巩固】
1.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1980年与1950年相比,总人口增加1500万,乡村人口增加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500万。
第
(2)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即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通过计算可知,1950年与1980年城市化水平相同。
答案
(1)B
(2)C
2.城市化现象是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据此完成
(1)~
(2)题。
(1)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年增长的百分比
B.城市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D.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
解析 第
(1)题,城市化也包括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第
(2)题,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探究点二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探究活动】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二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见下图)。
201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2.57%。
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1)根据材料一,在城镇人口变化过程中,英、美两国城市化各自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
(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
(2)特点: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反思归纳】
1.世界城市化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
早晚
早(18世纪中叶)
晚(“二战”之后)
原因
工业化早
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化水平
高低
高(70%左右)
低(40%左右)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关系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特别提醒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之一,但发达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产生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主要是因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
拓展延伸 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
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比较明显,尤其在南美洲(如巴西、阿根廷)特别明显。
(2)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不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即时巩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分别有哪些特点?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由材料一得出。
第
(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
第(3)、(4)题,材料二中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G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
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
答案
(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市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BC (3)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 第二 城市 城市化 三节 化学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