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问题诊断借题突破第二章4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4168027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83.90KB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问题诊断借题突破第二章4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问题诊断借题突破第二章4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问题诊断借题突破第二章4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庄宗谓行钦曰:
“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
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
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
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行钦泣而对曰:
“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
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
”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
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
明宗见之,骂曰:
“我儿何负于你!
”行钦目直视曰:
“先帝何负于你!
”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
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改)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4分)★
译文:
(2)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
(3)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3分)★
话说“陛下”,本文段中元行钦称庄宗为“陛下”,它是对皇帝的特称,相当于“你”。
古代臣子不能直接上宫殿见皇帝,有话要经过台阶下的侍卫传达,这些侍卫就是“陛下之士”,时间一长,人们便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
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
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
则诉于开封,又不听;
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
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
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
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
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
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
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
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
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选自欧阳修《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
(2)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
(3)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
说“畿”,古代“畿”指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文段中的“畿之民”的“畿”就是指这个意思。
像双音节词“畿甸”“畿服”“畿辅”都是指京城附近地区。
由“京郊”义可衍生出“田野”“边境地区”两个义项,如“畿田”指方圆几千里的土地等,不过,这两个义项不大常用。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
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注],止司刑使,停斩决,飞表奏。
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
“我狄使君活汝耶?
”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
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选自《大唐新语》)
注 诖(ɡuà
)误:
贻误,连累,牵累。
(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
”(5分)★
(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
释“郊迎”
本题中的“宁州耆老郊迎”的“郊”字,从表面上看释为名词活用为状语“在郊外”很顺当,但其实它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到郊外”。
为什么这样解释呢?
因为古代“郊迎”是一种礼节,遇到尊重之人,官员一般要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
《战国策·
秦策一》中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问题反思
做完上述题目后,你发现自己在翻译的句意准确、文意通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打算如何解决它们?
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1.题目 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4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1题]
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剖析
现场
失分
答案
↓
该答案除“经年离去父母”译对外,其余都是叙其大意,根本没有依据文字直译的精准意识。
如把“取”译为“遵守”,固然无关大局,但这种译法是“不信”;
“奔归”是两个词,却漏译了一个字;
“追悔何及”明明是个反问句,却任意变为感叹句,改变了原句语气。
1分
该答案失分有二:
一是误把“敕旨”理解为“赦免的圣旨”,损害了原意;
二是“奔归”,漏译了“归”字,影响了文意。
2分
该答案失分在语气误译上,“后悔不已”直接把反问语气译成了陈述语气。
不注意语气的准确,是影响文意通顺的一个方面。
3分
解读
满分
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该答案把三个得分点“经年离去父母”“奔归”“追悔何及”译得准确,尤其是“奔归”这本该是两个词须分开翻译的词语译得好,从中能看出该考生对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特点理解到位,对逐字翻译、不能漏译的翻译原则执行到位。
再加上结合语境把“敕旨”这个影响文意的点译得好,能不得满分吗?
4分
完善
你的
2.题目 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3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1题]
该答案失分在于:
①“所以”未译出,②句式特点未译出。
该答案把“所以”“苟生”及判断句均译出了,但可能是想把第二个“以”字落实,结果,译出的句子犯了句式杂糅的语病而影响文意分。
其实,当“所以”(表原因)与“以”(表原因)共用时,灵活一下,即可。
“所以……者,以……尔(也)”这个句式多年出现在高中文言文及高考试卷中,问题屡屡出现,原因不在于考生未掌握准句式的特点、“以”的用法,而在于照实译出的句子是个病句。
解决的办法是译出“所以”,舍去“以”(必须是在“所以”“以”皆表原因的情况下),灵活翻译、不出语病也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该考生对这一点理解得很到位。
3.题目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
”(5分) [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
该答案未把“耆老”“郊迎”翻译准确,尤其是把表推测的语气译成了陈述语气。
该答案三个得分点译得很好。
失分处在于未准确译出“耆老”,更主要的是把原本表推测的语气译成了反问语气。
该答案常规采分点译得准确,失分就在于细节上,或者说在语意上。
一是把“汝”译为“你”,也算改变了原意;
二是本是疑问句,句末却标成了句号。
不少考生平时不注意问号与句号的区别,通常把问号标成句号,如果认真想想会发现:
表面上看是标点不同,实际上两者原意相去甚远。
该答案让人称道的不只是“次”“活”的翻译,更在于对“耆老”的准确翻译(这体现了积累的厚实),对原句推测语气的准确把握。
准确译出语气是文意通顺的一个具体体现。
5分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一、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追求“信”“达”“雅”的完美统一
文言文翻译一般要遵循“信、达、雅”的审美标准。
这个标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讲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
信,多就词法而言,追求规范准确,要求字字落实,忠于原文。
要达到“信”,就必须直译,字字落实。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更改。
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达,多就句法而言,追求通顺晓畅,要求做到文从字顺、文理畅达;
雅,多就语言表达而言,追求文采,要求优美自然、完美表达。
要达到这两个标准,就要“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求信,意译求达”,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机械地采用直译,而是要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尤其是使用了比喻、借代手法的词语,不便直译,若直译,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借助意译,将其准确译出。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3.(2015·
全国Ⅱ)是日旦将朝,(来护儿,指传主)见执。
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选自《北史·
来护儿传》)
二、坚决避免硬译和漏译问题
所谓“硬译”,就是在明知无法翻译的情况下强行翻译。
碰到这一问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它可能是专有名词(国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帝号、年号、度量衡等),另一种是它可能是疑难词。
这时,只要结合一下语境就明白了。
当然,还要靠平时文化常识的积累。
漏译也属常见现象。
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理解不透。
古代汉语中,常常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一个词,表示一个词义。
双音节词则很少,多数是指同义复词,如“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一个同义复词,不必逐字翻译。
考生有时会把两个词当成一个词(同义复词)看待,于是漏译问题就产生了。
再者,个别文言虚词既有实义又有虚义,考生有时会误把实义当成虚义而不翻译了。
另外,粗心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解决漏译问题,最主要的是坚持一字一词一译的原则,碰到确实需要合译的一定要慎重,如果能对译句以词为单位进行切分,效果就好多了。
如: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受/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对于个别虚词,如果真的不要译,则要慎重,看看不译会不会影响文意表达。
总之,对于要合译或不译的词语一定要慎重。
请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译文的硬译或漏译之处并改正。
4.(陈子昂)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
此子必为文宗矣。
(卢藏用《陈子昂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问题 诊断 突破 第二 通顺 翻译 满分 保证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416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