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docx
- 文档编号:1414135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12.38KB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
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
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
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
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
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
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
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第二个活动是回忆、交流各自看到过的并记住的有关大树内容的活动;第三个活动是制订观察大树计划,并按计划对大树进行观察的活动。
本课按照两条线索设计编写,明线是解决科学观察的问题,暗线是在观察大树的过程中感受大树的勃勃生机,感受生命体的特征。
从看课本上的大树照片,到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再到最后真正观察一棵大树的比较中,体会到科学观察的作用。
在观察大树之前,如何制订观察大树的活动计划?
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观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观察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
观察什么?
大树的各个部分都要观察,还要观察大树的生长环境和周围物体。
怎么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也可以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插图,提醒学生观察的方法是多样的。
从而知道:
观察要有序;要先整体再部分;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
在学生们明确了观察的目标和方式方法以后,就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边观察,边用简短的词语记录大树的特点非常重要,这些观察的结果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3课大树和小草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选择一种小草进行观察,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记录;第二个活动是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此项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第三个活动是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教材第9页的下部分,是一个维恩图,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维恩图的操作方法如下:
先把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椭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有的特点写入交叉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
维恩图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也就是找陆生植物的主要特点,比较相同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第4课观察水生植物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二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用简图画下来并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三是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这些总结的共同特点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的特征。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本课的两个重要活动。
这两个活动是连接的,有前后的结构关系,也有学生发展的逻辑关系。
因为学生在观察水葫芦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水葫芦浮在水面上,从而产生探究水葫芦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的欲望,所以顺利转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
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
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
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
)
第5课植物的叶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收集树叶的活动;二是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三是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本课中,观察叶的生命现象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
教科书设计了两个观察活动,一是“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它们有什么不同”;二是“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从第一个活动中,可以发现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最大不同在于生命活力的不同,即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已经完成生命历程,是死的,这里就明确涉及叶的生命特征。
从第二个活动可以看出叶在植物身体上生长的过程,即叶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问题,这也是叶的生命现象的重要体现。
因此,这两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是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重点活动。
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讨论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和怎样观察这些变化;二是具体观察树叶的变化;三是到校园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四是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
本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记录植物的变化是一项重要活动。
课堂上有哪些项目可以观察到植物的变化?
对一片树叶长度的测量、对一棵树树干粗细的测量和数数一棵树的落叶数量这三个活动是必须要做的。
这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观察记录的比较材料。
在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测量一棵树的树干的粗细,连续在同一高度测量三次,取平均数;数数一棵树下的落叶数量。
这三个活动的数据将在课堂中进行汇报。
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的活动,
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并且要做好记录。
如:
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第7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二是探究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三是讨论植物的共同特点。
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
实际上,学生从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要对生命体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是很难的,因此,本课的教学只要求学生懂得植物的几个共同特点即可,教学要求不能过高。
建立“开心农场”
为了让学生懂得植物的一般播种方法和技能,我建议学生成立课下活动小组为了上好“种植植物”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提议学生开辟真正的“开心农场”。
学生们用花盆或者泡沫箱等种植一些喜欢的作物,课下时间进行一些细致的观察,当然学生们不会每天都有时间来做这个事情,那就由他们小组的组长负责一些观察和记录,孩子们也会把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给大家看
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照料、观察自己亲手栽种的农作物。
对于学生的愿望,许多孩子都希望能尝一尝自己栽种的菜或水果。
第二单元动物
主要活动及教学建议
科学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应用感官和借助部分工具进行观察,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将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单元还着重培养学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技能。
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即都有一定的生存的基本需要,如水、空气和阳光;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即能够对外界的刺激和变化做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其中第三条是植物单元没有涉及到的。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体的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饲养一种小动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动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教科版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材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