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北师大版历史 第13单元 第2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132658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01.06KB
高考一轮北师大版历史 第13单元 第2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一轮北师大版历史 第13单元 第2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北师大版历史 第13单元 第2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航天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
1.成就
(1)20世纪50年代先后制成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2)70年代,中国相继研制成功每秒百万次以上的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3)90年代以后,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2001年7月,中国研制成功“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2.意义:
对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1.袁隆平:
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
2.成就:
1973年育成“南优2号”杂交水稻。
3.影响
(1)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3)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轻巧识记]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NO.2理解——史料研习·
史论归纳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
史料一 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①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史料二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②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信息解读
史料一:
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和意义
①“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史料二: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
②“给反革命的……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打破了美国和苏联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归纳邓小平论述“两弹一星”研制的重大意义。
提示:
①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③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④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⑤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时代特征:
国内: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际:
处于“冷战”时期。
影响: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史论归纳
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NO.3应用——对点训练·
落实强化
1.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
“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
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B [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1970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2003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项错误;
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2.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
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
”这段话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C [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故A项错误;
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
1973年,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
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情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
B [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
通过“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13项”的信息可知B项正确;
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故C项错误;
“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提上日程。
②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提出:
1957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
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意义
①“双百”方针正式成为中国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方针。
②“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5)成就
①出现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精神产品。
②戏剧舞台和银幕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2.对“双百”方针的破坏
(1)原因:
“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了极左思潮的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2)表现
①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被点名批判,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
②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肆意迫害。
③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种、剧目被停演,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3)影响:
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3.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①短篇小说《班主任》产生了较大反响。
②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长江万里图》《白鹿原》深受读者欢迎。
③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④艺术:
杰作频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轻巧识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1.奠基时期的教育事业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①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成为紧迫任务。
②内容
a.借鉴苏联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③措施
a.对高等学校的院系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b.1951年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形成了新的教育系统。
(2)教育方针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②制定:
1957年毛泽东明确提出: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意义:
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①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1)表现
①各地中小学纷纷“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联。
②高考被废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
(2)影响
①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人才奇缺。
②整个民族文化素养大大下降,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3.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措施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教育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1985年,提出要把教育摆到战略重点的地位。
④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⑤1999年,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①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a.1986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
b.到2000年,中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②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得到高速发展。
③高等教育大发展
a.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的新管理体制,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b.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使高等教育规模发生历史性变化。
c.实施“211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d.成人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轻巧识记]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史料一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①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史料二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一轮北师大版历史 第13单元 第26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 高考 一轮 北师大 历史 13 单元 26 现代 中国 科技 文学艺术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413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