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ppt
- 文档编号:1412055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507KB
分.ppt
《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探求最佳复习策略,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宁波龙赛中学林耀,一、试题评析
(一)试卷结构全卷分I、两卷。
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计48分。
II卷四大题。
第26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知识,15分;第27题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15分;第28题考查化学实验知识,15分;第29题考查有机基础知识,15分,卷累计总分为60分。
(二)试题特点,1、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07年化学考试大纲指出:
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觉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07年的化学考试卷较好的体现了这种精神。
2007年化学试卷题内容的分布及其比例,2、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型较为稳定,本试卷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十分重视考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初步统计,试题涉及中学化学全部25个知识点中的18个,占72%,覆盖面较广。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3、重视考查学科能力及素质,本试卷在强调考查双基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学科能力,试题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弱化了解题技巧,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特别是推理能力的考查,如I卷第12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给出的模糊信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和确定信息(氧的质量分数为50%),依据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特点进行合理的推算,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卷第29题则考查了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要求考生结合框图和官能团的性质推断有关物质并回答相关问题;卷第27题要求考生结合所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试题提供的信息碎片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和推理,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整卷中,与推理有关的化学试题分值达到了化学部分总分的1/2,4、在化学实验考察中既关注整体的设计,也注重细节的表达。
三)化学主观题得分情况: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
与2006年比较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对照:
二、主观题阅卷中发现的问题,26题:
典型的错误:
(1)审题不清,要求确定分子式,却写成电子式、结构式,中文、位置对调甚至化学方程式。
氧的元素符号写成O2、化学式用中文名称表示钙的中文名称有写成“石”傍,有的右边写成“丐”上画蛇添足。
(2)表达不规范,元素符号Ca误写为Cu的很多、CaC2的分子式写不出,化学式中的“=”、“”不按规定书写,在书写的CaO+CO2=CaCO3反应时,标注反应条件不正确,如写“高温高压”“锻烧”“电解”“水”时,有的考生在产物CaCO3后加上表示沉淀的箭头。
(3)推导不正确,将SO2、SO3推导成CO、CO2的比较多。
27题,典型的错误:
(1)推断错误
(2)分子式书写错误。
如将Na2CO3写成NaCO3;将Al2(SO4)3写成Al2(SO4)2等。
(3)分子式书写不规范,元素符号首写字母没有大写,如:
Na写成na,下标位置写错如:
Al2(SO43)。
(4)未按要求答题,部分考生将A、B、C、D、E写成了离子形式,而没有写成分子式,或者分子式中出现离子符号等。
28题,典型的错误:
(1)对浓H2SO4、NaOH作用不明确,如防止倒吸,除尾气中的CO2,用词不当。
如“过滤”水蒸气、脱水、干燥剂、脱水剂,有的用词笼统如“除杂”。
(2)仪器B中需加入的试剂,未能理解反应本质,加入了不能被H2、CO还原的物质,如:
MgO、MnO2、Na2O2等。
有的错误理解加入物质的作用,出现了KMnO4、KClO3等,有的混淆了概念,把CuO填写成Cu网。
B中的2个反应式只写出1个,或把装置A发生的反应写到装置B中,出现了C+H2O=CO+H2、CO+H2O=CO2+H2,两个反应的条件均为高温。
(3)仪器C中加入试剂的目的不明确,把检验水的作用误解为吸收水、致使用CaCl2、P2O5、碱石灰、CaO等。
无水硫酸铜与CuSO4.5H2O,CuSO4晶体混淆不清。
28题,(4)对整个实验理解不正确,异管错误连接,特别是在选用装NaOH溶液的洗气瓶时,进、出口气位置相反了,使j(短管)进、k(长管)出。
(5)(6)中证明CO、H2的实验依据,未能从产生的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叙述,如:
有“CO2产生”、“CO2能使燃烧的火柴熄灭”、“产生H2的燥鸣声”,也有的考生根据去年高考中类似题的定势,用“H2SO4的增重”、“CuSO4增重”、“浓H2SO4吸收水份后体积的增加”来证明。
实际上这些现象难以明显观察到,29题,典型的错误:
(1)D的判断错误,将乙醇答成乙醛、乙酸、乙纯(醇)、一氧二烷、一羟基二烷等。
(2)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方程式,有的漏写产物H2O,有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结构简式写错的,如:
产物写成甲酸丙酯、乙酸丙酯等。
(3)B的分子式有将C9H10O3误写成C9H12O3、C9H11O3、C9H10O、C9H10O2、C9H12O等;A的结构简式书写有取代基的位置不正确的,有C-C键、C-O键和C-H键的位置连接不正确的,如:
将写成将写成。
(4)B的同分异构成体的数目,写成4个,将B也包括在内。
(5)CH2=CH2的工业用途未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聚合物的聚合度n漏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前未加n,有的将乙烯用途误为乙炔的用途,有的写成C2H4的燃烧,氢化反应等,与乙烯的实际用途不相符合。
三、对化学试题命题的建议1、试题的难度和题型相对稳定,近几年试题难度均控制在0.60左右。
4个主观题题型也变化不大,有的阅卷中学教师反映28题的这种实验装置连接题是2000年时的题型,有“回归”的嫌疑。
27题中A与B的反应是一个“双水解”,中学对“双水解”不作要求,因此对这类考纲边缘知识如何把握应予重视。
2、建议在理科综合卷中,物理、化学、生物各自的难度系数接近,每年的变化不要太大,具初步统计,07年理科综合卷主观题中,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的难度系数相差较大,分别为0.49、0.58、0.44,特别是物理卷的考生解题化时较多,一定程度影响了考生化学答题的时间。
3、化学卷中有联系环境问题(第6题)、生产实际(28题)的内容,最好还能有一些反映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的内容,更能激发考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07试题对今后高考复习的指导意义,1、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2、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从07实验试题的编制可以看出,高考化学试题力求做到有利于真正做过实验,对实验的多个环节的细节认真思考过的考生,3、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a抓好学科主干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繁杂、零乱,如何使之有序、规律化?
抓住“结构决定性质决定制法、鉴别、用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有机物的学习应抓住官能团,b.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和收敛思维,在复习中以点代面、发散提问,
(1)Na2C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Na2CO3=2Na+CO32-
(2)CO32-在溶液中部分水解:
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3)水的电离:
H2O=H+OH-溶液中阴离子为:
CO32-、HCO3-、OH-;阳离子为:
H+、Na+。
根据电中性原则:
C(Na+)+C(H+)=2C(CO32-)+C(HCO3-)+C(OH-)根据碳原子守恒:
C(C)=C(CO32-)+C(HCO3-)+C(H2CO3)根据钠原子守恒:
C(Na+)=2C(C)这样就得出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基本关系:
C(Na+)+C(H+)=2C(CO32-)+C(HCO3-)+C(OH-)式C(Na+)=2C(CO32-)+C(HCO3-)+C(H2CO3)式同学们自行由、式变形出:
C(H+)=C(OH-)-C(HCO3-)-2C(H2CO3)C(OH-)=C(H+)+C(HCO3-)+2C(H2CO3)。
例如复习到电解质溶液时,可提出下列问题组:
(1)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
有哪些方法?
(2)加热、加水、加盐酸、加NaOH、加CH3COONa,对CH3COOH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溶液中n(H+)与C(H+)怎么改变?
C(OH-)和pH如何改变?
(3)酸、碱、盐各对水的电离度有何影响?
(4)酸、碱混合后pH的计算怎么分析?
有几种情况?
C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多思、多问、多交流,能力不是通过老师讲课和考试培养出来的,是通过平时的学习与训练逐步感悟形成的。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创设探究环境,激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展开讨论。
谢谢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