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113111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71KB
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挥发性有机物VOCS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OCs污染问题己经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美、日、欧盟多年前即执行了严格的VOCs排放标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VOCs污染问题,对于VOCs的回收关注不多。
但是,若能经济有效地回收VOCs,特别是高浓度、高价值的VOCs,具有环境、健康、经济三种效益,对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以油品为例,我国每年蒸发损失的轻质油约4.7X105t,如果进行油气回收可以减少损失约4.35X105t,其价值约合人民币2X109元[1]o可以预计,未来几年,VOCs的回收将越来越受重视。
目前,VOCs的回收方法主要有:
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通常将吸附与冷凝法连用,吸附剂首选活性炭,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强,耐酸碱、耐热,原料充足、易再生的优点,一般流程为:
吸附、脱附、冷凝回收。
1活性炭吸附VOCs
1.1活性炭吸附VOCs的工艺
活性炭吸附工艺包括•变压吸附(PSA)、变温吸附(TAS)以及两者的联用TPSA三种。
变压吸附是近50年发展起来的气体分离、净化与提纯技术,是恒温或无热源的吸附分离过程,利用吸附等温线斜率的变化和弯曲度的大小,改变系统压力,使吸附质吸附和脱附。
按照操作方式的不同,变压吸附可以分为平衡分离型与速度分离型两类,分别根据气体在吸附剂上平衡吸附性能的差异和吸附剂对各组分吸附速率的差别来实现气体分离。
该法可以实现循环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少、能耗低、安全的优点。
美、英等国最初使用变压吸附法制H2、N2、和02、提取C02、C0[2]。
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该法分离回收轻坯。
德国Bochum大学的Rohm等使用活性炭C40/4变压吸附回收CH2C2I和甲苯,回收率分别达80%和95%,使用Wessalith/DAY回收二甲苯,回收率在95%以上[3]。
ReikoWakasugi等人采用富集回流变压吸附系统回收乙醇气体[4],Liu等采用活性炭变压吸附从苯/氮混合气中回收苯,回收率达99%[5]oOlajossy等人采用真空变压吸附法(VPSA)将煤矿瓦斯气中的甲烷体积浓度从55.2%提高到86%〜91%[6]。
德国Bayer公司采用D47/4活性炭变压分离丙酮混合气体,回收率达95%以上[刀。
H本Bell公司采用活性炭变压吸附分离法回收到纯度达98%的乙醇产品[3]。
我国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气体分离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都进行过变压吸附VOCs的研究。
我国也有一些企业采用变压吸附法回收VOCs,如:
新疆天业公司回收氯乙烯和乙烘,荆门石化总厂催化一车间回收乙烯,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变压吸附法回收聚氯乙烯分镭尾气中氯乙烯、乙烘的技术,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变温吸附利用组分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容量的差异来实现吸附和分离的循环,低温下被吸附的组分在高温下脱附,使吸附剂再生,冷却后的吸附剂再次于低温下吸附强吸附组分。
根据接触方式的不同,变温吸附可以分为固定床和移动床。
固定床理论级数较多,但是床层较厚或采用细颗粒,气体的分布不均匀,压降大,传质推动力小,无法充分利用吸附剂和解吸气体,连续生产时需要切换床层,装载大量吸附剂。
此外,吸附高浓度有机气体的地方由于吸附放热导致热点效应,容易着火[8]。
移动床处理负荷大,传质传热效果好,避免了着火的问题,而且便于吸附剂出入解吸区,能够分离高沸点的气体。
但是吸附剂长期处于流化状态,磨损严重,对吸附剂的流动性和硬度要求较高,且床层内固体颗粒高度返混,对操作条件的变化敏感,设备相对复杂[9]o目前流化床吸附VOCs的实例还不多:
Reichhold等在1995年建立了连续吸附/解吸的循环流化床,实验中有60%的VOCs得到了分离[10]oChiang等在2000年考察了活性炭流化床对混合气体(苯、甲苯、二甲苯)各成分的去除效率,并研究了床高、流化速率、床温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12]。
Wa。
1等人采用活性炭流化床对丙酮进行回收,根据浓度和温度梯度建立模型,以研究流化床质量、能量传递机制[12]。
我国段文立等使用两段循环流化床吸附VOCs,吸附效率达到95%〜98%,并实现了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总体逆流操作[23]。
由于变压吸附过程需要不断加压、减压或抽真空,控制加压和抽真空后体系的压力,注意死空间内气体的压力,操作复杂,能耗巨大,因而目前多采用变温吸附,变温吸附又以固定床居多,因为固定床吸附效率高,设备简单,工艺相对成熟。
1.2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的研究热点
1.2.1吸附剂的改性
吸附分离效果的关键在于吸附剂性能,目前,研究热点主要有两个:
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活性炭,如纤维活性炭和木质活性炭;
对活性炭进行改性,调整活性炭孔隙结构,提高对特定吸附质的吸附能力或降低脱附要求。
常用的改性方法有氧化、还原及负载杂原子和化合物等。
氧化改性法使用HNO3、H2SO4、HCI、HCIO、HF、H202和03等强氧化剂处理活性炭表面,提高酸性基团的含量。
Chbng等对活性炭进行臭氧氧化后使活性炭的表而积从783±
51m2/g增加到852±
25m2/g,显著增加了苯吸附量[14];
黄正宏等采用H202和浓HN03对椰壳活性炭进行湿氧化,增强了苯吸附能力。
还原改性是对活性炭进行H2、N2高温处理或氨水浸渍,提高活性炭表而碱性基团的含量。
如高尚愚采用还原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增强了其对苯酚的吸附能力。
负载杂原子及化合物则是通过液相沉积的方法在活性炭表面引入特定杂原子和化合物,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性能。
Chiang采用Mg(N03)2和Ba(N03)2处理活性炭,增加了醋酸的吸附容量;
李德伏将活性炭浸渍在Cu(N03)2水溶液中,增强了活性炭吸附乙烯的能力[15]。
还有学者使用高沸点物质处理吸附剂,降低了对脱附条件的要求[16]o
1.2.2吸附平衡的预测
吸附容量是选用吸附剂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吸附平衡的测量和预测一直是研究重点。
目前,描述气-固吸附平衡等温线较为成熟的模型和方程有Langmuir方程、Freundich等温方程、D-R方程和D-A方程等。
现在,许多学者试图在各自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不同VOCs的吸附模型。
Kye等人研究了活性炭固定床对亚甲基氯蒸气的吸附情况,用Langmuir方程进行关联实验数据,采用非平衡非绝热状态的数学模型预测吸附、解吸过程中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利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初始床温、洗涤气温度等操作参数[17]oYun等建立了非平衡、变温、不绝热情况下活性炭固定床吸附苯的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很高。
可使用该模型分析停留时间、气速、再生温度、床层负荷对于再生速率的影响[28]o
Jeong等考察了活性炭在压力为2MPa?
不同温度下对H2、CH4、C2H4纯组分、两两混合及三组分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并用Langmuir;
Langmuir-Freundich(L-F)方程和Flory-Huggins模型(F-HVSM)关联了吸附数据,结果表明L-F和F-HVSM与实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更高。
混合组分的吸附平衡则可使用扩展的Langmuir.L-F、IAST及VSM预测[19]o
Gales等人采用活性炭变温变压吸附系统回收丙酮、乙酸和乙醇蒸气,建立了变温、不绝热、非平衡状态下活性炭吸附的数学模型[20]。
Chuang等人假设吸附与解吸同时发生,将非线性驱动力与Langmuir模型联立后建立模型,该模型可以成功预测各种情况下的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线[22]。
宁平等通过实验建立了固定床活性炭吸附甲苯与低浓度三氯乙烯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可用于预测其它条件下的穿透曲线[22]。
李国文等研究了柱状活性炭对甲笨的吸附性能。
根据吸附穿透曲线,求得活性炭吸附容量和传质区高度,并用Moment理论处理吸附过程,得到了活性炭吸附甲苯的理论穿透曲线模型[23]。
金一中等研究了苯、甲苯混合溶剂的吸附平衡关系及动力学性质。
采用动态吸附法对纯组分、混合组分的吸附情况进行了测定。
根据Langmuir方程拟合出相应的平衡常数qe和K。
分别利用E-L方程和IAST理论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虽然E-L方程对吸附总量的预测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但对各组分吸附量的预测却经常产生偏差;
而IAST引入竞争模型,较好地消除了偏差,平均误差不超过10%[24]o
1.2.3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VOCs的性质,如分子量、沸点、偶极距及浓度;
混合气体成分如共存有机蒸气、水蒸汽、氧气等都会影响VOCs的吸附容量。
VOCs的分子量越小、挥发度越高,穿透速度越快,越不利于吸附操作。
高瑞英等的研究发现活性炭吸附同浓度的苯、甲苯、二甲苯时,穿透时间随着有机物偶极距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二甲苯>苯>甲苯,原因是偶极距大的气体分子和样品表而的结合力越强,吸附容量大,所以易液化或沸点高的气体在同样条件下更易被吸附[25]。
Chiang等考察了三类活性炭对四种VOCs(四氯化碳、氯仿、苯、二氯甲烷)的吸附能力,发现对吸附热高、爛变低的苯的吸附效果最好[26]o
国内罗宏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体的物质种类越多,穿透容量降低越严重,两种有机蒸气共吸附时丙酮的穿透容量下降21.9%,四种时则减少到41.7%[27]。
高瑞英等发现苯与甲苯的混合物比同浓度苯、甲苯的穿透时间长,且混合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不等同于几种吸附质的简单加和,吸附能力强的甲苯能从活性炭中置换岀吸附能力弱的苯[25]。
Marcu[28]、高华生[29]等人都考察了水蒸汽对活性炭吸附过程的影响:
水分子层的覆盖导致活性炭对极性较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亲和力减小,水蒸汽含量越高影响越显著。
Reucroft[30]的研究结果表明:
湿度对高浓度有机蒸气的影响较小,对于低浓度有机蒸气影响较大,并随着湿度的增大和有机蒸气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PerryJCerminara[31]等人指出:
氧分子会与有机物分子竞争吸附位,降低活性炭对有机物吸附能力。
2活性炭脱附工艺
脱附是创造与低负荷相对应的条件,引入物质或能量使吸附质分子与活性炭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消失,除去可逆吸附质。
传统的脱附方法有水蒸汽、热气体脱附,变压脱附,溶剂置换,近年又出现了电热法、超声波再生法、微波辐照等新兴脱附方法。
2.1水蒸汽、热气体脱附法
适用于脱附沸点较低的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芳香族有机物,水蒸汽热焙高且易得,经济性、安全性好,但是对于高沸点物质的脱附能力较弱,脱附周期长,易造成系统腐蚀,对材料性能要求高;
回收物质的含水量较高,解吸易于水解的污染物(如卤代坯)时会影响回收物的品质;
水蒸汽脱附后,吸附系统需要较长时间的冷却干燥才能再次投入使用,还存在冷凝水二次污染的问题。
与水蒸汽解吸相比,热气体解吸的冷凝水二次污染很少,回收到的有机物含水量低(对于水溶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挥发性 有机物 VOCS 活性炭 吸附 回收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