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单元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104809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0.54KB
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单元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二单元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课时
安排
《北京的春节》3课时
《藏戏》1课时
《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3课时
“回顾·
拓展”1课时
课题
6北京的春节
主备人
王晓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学能正确的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14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这
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师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
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语
2、师生共同归纳:
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
地区的民风民俗。
3、学习要求:
(1)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1、默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完成下面形近字组词练习:
旬()熬()蒜()醋()
句()傲()示()错()
榛()栗()筝()
臻()粟()挣()
2、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
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检查生字,新词。
2、轻声读课文交流读懂的地方。
腊月:
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
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北京的春节总共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
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
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
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
(时间顺序)
1、读文,交流完成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
长,有一个多月。
)
2、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3、全班交流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
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学会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熬腊八粥、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蜜饯、掺和、零七八碎、鞭炮、风筝、万象更新、麦芽糖、截然不同、寺院、、张灯结彩
听写词语。
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交流:
第一部分(1-6)
春节前夕
第二部分(7)
大年三十
第三部分(8-10)
正月初一
第四部分(11-12)正月十五
第五部分(13)
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
1、分清详略:
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集体交流:
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默读思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
2、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交流重点如:
(1)写腊八节,作者抓住了哪些事详写?
怎样写的?
①熬腊八粥:
“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表达了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同时也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
②泡腊八蒜: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
这一段围绕哪句话来写?
(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除夕的热闹?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除
夕的热闹?
(3)正月初一。
作者写正月初一从哪一方面来写?
怎么写的?
用了什么方法?
(4)元宵。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元宵节?
(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①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②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元宵节的花灯?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
③元宵节的灯美吗?
④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除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可以说明“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还有哪些方面能说明“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而“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是写元宵节的什么句?
“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是什么句?
(总起句和总结句)
这一段作者采用什么结构?
(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1、学生自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交流以下内容:
除夕:
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春节代表着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
(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
(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①与除夕“截然不同”:
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使用了对比的方法。
用除夕的闹来对比正月初一的静。
②人们的活动: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
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从这一画面中,你体会到什么?
(中国人民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五、布置作业
1、书写课后生字;
2、复述课文
第三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练习朗读:
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2、自由练读。
展示朗读:
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
在朗读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习略写部分
课文的略写部分是哪些部分?
小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教案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