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精要大全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103502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143
- 大小:96.06KB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Word格式.docx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配伍精要大全Word格式.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檀香醒脾和胃而畅中焦之气。
二者合用,既可加强理气之效,又有调和肝脾之功。
(320)
苏梗:
二药合用,气血并调,胸膈中焦并治,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力量增强。
主治:
肝郁气滞及妊娠呕吐。
施今墨经验:
香附入血分而散瘀,苏梗走气分而散滞,合用则行气活血,理气消胀甚效。
(322)
沉香:
二药香附质轻多入肝经,偏于升散;
沉香质重,温脾肾,降逆气,纳肾气,多入肾经,偏于沉降。
合用之,升降协同,功专于下,具有升降诸气,调畅气机之功用。
(347)
川芎:
香附和川芎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
气郁血滞及肝气郁滞。
(357)
当归:
香附为理气解郁之要药,当归为治疗血分诸疾所常用;
二药合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并治,共奏理气活血之功。
(358)
白芍:
二者合用,一理肝气,一养肝血,气血兼施,动静相宜,共奏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功。
妇女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血不和。
(319)
丹参:
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气滞血瘀之心腹痛及跌打损伤。
(372)
藿香:
二药合用,理气与化湿兼备。
气行则湿散,湿去则气疏,二者相辅相助,共奏芳化畅中,理气和胃之功。
且具有理气而不伤血,化湿而少劫阴之特点。
湿郁或气郁致湿及妊娠恶阻。
(196)
艾叶:
二者伍用,艾叶温散血中之寒凝,香附理气中之郁滞,一气一血,气血双调,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显著。
肝郁挟寒之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胎动不安,带下绵绵。
高良姜:
二药伍用,高良姜以温胃散寒止痛降逆为其长,得香附则可除寒祛郁;
香附以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为其长,得高良姜则气行寒散,最终寒散气通,气行痛止,通则不痛。
肝郁气滞、胃中寒凝之胃脘疼痛。
(321)
黄连:
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之功,且芳香性平,无寒热偏胜;
黄连泻心火解热毒;
两药配对,行气泻火,一疏一清,使心火去,郁滞解则疼痛除。
火郁胸胁满闷疼痛诸证。
(112)
神曲:
香附功能疏肝和胃、调经止痛,神曲为消食导滞常用之品,二者伍用,使理气解郁、消食和中之力增强。
气郁、食郁证,即肝郁气结、横逆脾土。
柴胡
青皮:
柴胡香气馥郁,轻清上升,宣透疏达,调达肝气,善疏理上焦之郁;
青皮味辛而温,其气峻烈,沉降下行,破肝经气结,善疏达下焦之郁。
二者伍用,升降相宜,下上窜通,气郁可疏,气滞可行,气结可散,药力较一般的疏肝理气剂峻猛。
故一般气郁轻证或兼阴血不足者应慎用。
肝经气郁羁久,交结不散,甚则气滞血瘀。
(326)
枳实:
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
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
二者伍用,一升一降,一肝一脾,具升降气机、调理肝脾之功。
柴胡得枳实,最善疏肝理气,通阳达郁。
肝脾不调,气机不利证。
(327)
生麦芽:
柴胡之疏肝在于升提,生麦芽之调肝在于宣通。
升提与宣通,相济以成调肝气之功,二者伍用后,疏肝气助肾气通达,升发清气助肾气之蒸腾,疏肝运脾消滞助后天之本,先后天调畅而可助孕。
肝郁不孕。
(328)
升麻:
升麻以引阳明清气上行为主,柴胡以升少阳清气为要;
二药相须为用,共引清气行于阳道,具升阳举限之功。
但须与益气补中之品合用,其力方显。
1、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证。
2、清阳下陷所引起的泄泻。
(333)
前胡:
二药相伍,柴胡疏泄开郁主升,前胡下气平逆主降,二者一升一降,一疏一宣,最善宣通气机,以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而奏祛痰止咳之效。
用于止咳时,柴胡量须小于前胡。
风热郁肺证。
(295)
大豆卷:
柴胡清轻升散,能透表泄热,为运枢达腠这要药;
大豆卷清解表邪,分利湿热,故外可透发祛湿,内可清利行水。
二药配对,互为相用,能疏解腠理,宣展气机,通利上、下焦,以取透邪祛湿,解表退热之功。
1、感受温湿,腠理郁闭证。
2、湿热蕴滞证。
(68)
常山:
二药相合,使截疟力倍增。
同时,常山泄化痰湿积滞而治其本,柴胡疏解少阳枢机而治其标,标本兼治,则凝痰积湿自消,往来寒热得解。
疟疾。
(526)
黄芩:
柴胡善疏散少阳半表之邪,黄芩善清肝胆气分之热,二药相伍,升阳达表,退热和解,一散一清,用治外感寒邪少阳症,寒热往来,使枢机得以和畅,具较理想的和解少阳,疏泄肝胆郁热的作用。
1、肝胆经郁热内盛证。
2、疟疾。
3、少阳证。
(324)
二药相伍,一散一收,一气一血,疏肝之中兼敛肝,升阳之中兼敛阴,补肝体而和肝用,使肝气行疏,肝血得补,疏柔相济,动静结合,以发挥肝藏血、主疏泄之功能。
正符合肝体阴而用阳之旨、刚柔相济之性。
为治疗肝郁血虚之常用药对。
(325)
桂枝:
桂枝为太阳中风之主药,柴胡为透泄少阳之要药;
二药相伍,既能发汗解表,通阳散寒,又能引热达表,透发少阳,共奏解表退热之功。
1、太阳少阳并病之病。
2、胆囊炎,胰腺炎。
(43)
葛根:
为临床解肌退热之用。
二药相伍,可起协同作用。
1、外感表证,逐渐入里化热证。
2、风疹,麻疹。
(76)
枳壳(实)
柴胡:
枳实苦泄沉降,下气消痞,理气除满;
柴胡辛散升阳,疏肝解郁。
桔梗:
桔梗与枳壳相伍,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桔梗开肺气之郁,并可引苦泄降下之枳壳上行于肺;
枳壳降肺气之逆,又能助桔梗利膈宽胸,具有升降肺气、宣郁下痰、宽胸利膈作用。
(335)
厚朴:
枳实性苦而微寒,功能“除胀满,消宿食,消坚积,化稠痰,破滞气,平喘咳”。
以破气消痞为主,厚朴苦温,以下气为专,以行气降逆消胀除满为其要。
枳实有泻痰之力,厚朴具消痰之功。
二者相伍,一寒一热,相得不偏,枳实消痞,厚朴除满,相得益彰。
枳实力峻,枳壳力缓。
枳实性沉而主下,枳壳性浮而主上,枳实主入脾胃,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导滞通便;
枳壳主入脾肺,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二者相伍,相须配对,使行气破结之力增强,并直通上下,气机得畅,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除,气利则后重除。
(329)
郁金:
枳壳行于气分,功擅理气消胀;
郁金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功偏行气解郁,凉血散瘀。
白术:
枳实苦泄沉降,为行气化痰之要药。
白术甘苦性温芳香,甘温补中,苦以燥湿,芳香健脾,为培补脾胃之要药。
二药皆燥,配对使用,枳实降泄,逐痰散结,白术升补,健脾燥湿。
合而用之,降中有升,泄中有补,补不留滞,泄不消正,共奏健脾消痞之功。
(342)
生姜:
生姜辛散而温,益脾胃,温中止呕除湿,且能止咳消痞满,枳实苦泄沉降,为行气通之要药。
二药合用,集宣降行散于一体,共奏宣通降逆行散之功。
(349)
竹茹:
枳实降气除痰,消积滞。
竹茹清热化痰,和胃降逆,宁神开郁。
二药合用,枳实消导积滞而通,得竹茹苦降清热则和胃降逆之效强而速。
竹茹化痰热和胃而清,得枳实破气行痰则化痰之力足而猛。
合而清通开郁,畅中焦枢机而运清降浊(348)
瓜萎:
枳实味苦微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善于破泄胃肠结气消痞满,气行则痰行。
瓜蒌能清上焦积热,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二药相伍,以枳实破其气结,气行则痰消,用全瓜蒌清化胶结之浊,痰去则气行,二者相辅相助,可收破气泄痰,消痞开结之效(281)
黄连味苦性寒,泻火解毒,上清心胃之热,下泄大肠之毒。
枳实苦微寒,上能破气除痞,下可宽肠理气。
二药相伍,清消结合,从上而治,一能泄心胃之热,一能破气除痞,共收泄热消痞之功,从下而治,一能除大肠湿热之火,一能宽肠调气,合奏泻火宽肠疗痔之用。
(117)
大黄:
大黄与枳实皆苦寒之类,苦降寒清。
大黄苦寒功在荡洗
涤泻火,擅下胃肠结热有形积滞。
枳实下气消痞,主泻胃肠结气之无形气痞。
热结胃肠则气滞难行,气结于中则肠垢难下,只有二药配伍,才能泄热除积,利气消痞之功。
临床运用时可酌情改变二者的主次关系,若见热势较甚,大便秘结之证,则以大黄为主少佐枳实,若见胃肠食积化热,腹满疼痛之证,则以枳实为主,少用大黄(174)
陈皮
半夏:
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二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甚,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
二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290)
青皮与陈皮,同为橘的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的果皮为陈皮。
因其老嫩不同,而功效亦不尽相同,各有侧重。
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又能消积化滞。
陈皮辛散升浮,偏理脾肺之气,长于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二药伍用,既能两调肝脾,又能两调脾胃,使疏者疏,升者升,降者降,共奏疏肝健脾,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330)
陈皮苦辛芳香,乃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常用之品。
木香辛苦温,香气浓郁,行气止痛功效优良,多用于气机不畅所致之腕腹胀满或腹痛泻痢等,二药参用,协同为用,皆芳香理气,共奏行气宽中,开胃止痛之功(332)
大腹皮:
陈皮理气健脾,并能燥湿化痰,因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与利水药同用,具行气利水之功。
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二者伍用,行气通滞,气行则水行,故能消气滞湿阻之水肿(331)
橘络:
橘红性温燥,以疏通为用,轻清入肺,善走肌表,散寒化湿,利气化痰。
橘络行气化痰,善走经络,顺气活血,通络止痛。
二药伍用,理气宽胸,下气化痰,通络止痛之功益彰(313)
陈皮辛散苦泄,功能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辛散苦降,破气消积。
陈皮升多降少,以升为主,枳实降多升少,以降为要。
二药伍用,一升一降,直通上下,相互为用,行气和中,消肿止痛之功增强(337)
橘皮辛散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
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沉香辛苦芳香,性温质重,上能醒脾祛湿,下能降气纳肾。
二药均能升降,橘皮升多降少,沉香降多升少。
合而用之,相互促进,升降结合,具有行气消肿,和胃止痛之功(346)
砂仁:
砂仁与陈皮,同具辛香温燥之性,皆入脾胃而行气调中。
然砂仁偏于化湿醒脾,陈皮偏于燥湿健脾。
二者伍用,一燥一化,使湿去而脾运。
其特点为在理气的同时具有较佳的除湿作用,另外二味药芳香理气,用于大队补益脾胃的方药中,可使补而不腻,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317)
陈皮苦辛性温,功擅理气健脾,和胃止呕。
生姜辛温,功偏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二药相伍,陈皮得生姜,温阳散寒,有助理脾除湿,生姜得陈皮,则和胃燥湿,理气降逆止呕功强。
另外,陈皮燥湿化痰,生姜温散寒饮,故合用能化痰散饮(311)
陈皮辛开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为脾肺气分药。
其既能行气健脾,调中快膈,又能健脾燥湿,导滞化痰,还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藿香气味芳香,为解暑之上品,善治暑湿为患,湿化气行则脾胃调和而呕逆自止,又能醒脾和胃,开胃进食。
二药伍用,陈皮行气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气行有助湿散,湿化便于气行,二者相辅相成,共调中焦,芳香快脾(332)
陈皮苦辛性温,平降脾胃逆气,调理气机。
竹茹甘寒,清热止呕,和胃消痰。
二药相伍,一温一寒,温清相济,理气通络,清而不寒,气顺热清,胃得和降,则呕,呃自止(312)
升麻辛甘,升举脾胃清阳,长于清热解毒,透疹发表,陈皮苦辛,平降脾胃逆气,并能燥湿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配伍 精要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