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4088372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19KB
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Word下载.docx
《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论语十二章教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导入:
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
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
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
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
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他就是——孔子。
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
二、检测预习:
1、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三、大声读*:
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
(在书上标出断句)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提示:
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
4、学生展示读
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
四、疏通*: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检测学习成果。
(要求:
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五、反思拓展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
科目繁多,无所适从。
新学校里很孤单。
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
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
六、课堂小结:
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怀了呢?
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
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
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
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
七、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
论语十二章教案2
一、文本分析: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十二章的内容,就可以发现新版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表现了对高尚生命的追求。
以第一章为例,这是《论语》的首章,也是编选《论语》者不会缺少的一章。
这一章从表面上来看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方法、交友的原则及与人交往的态度。
但实际上,这一句都是在围绕追求高尚的品德这一个主题而言的。
唯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中引用孔子之言曰:
“正己而无求于人则不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就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释。
那么如何“正己”呢?
这需要时时警惕,事事用心,无时不心存敬畏之心,也就是《中庸》中所言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啊)要做到时时警惕,自然要“学而时习之”,此处的“时”,朱熹释为“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而程颐释为“重习也”,均强调了学习不可中断。
而“有朋自远方来”则表现了这种追求的影响力,正如朱熹所言“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
清刘宝楠的《正义》中明确指出“朋”指同门,并引用《中庸》“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由此可见,追求高尚的品德,不仅是指对自身品德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品德来影响他人,这才是儒家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分析这一章,我们就可以发现孔子所强调的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围绕这一追求所展现的方法与态度和对他人的影响。
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学习*,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
而对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过老师穿插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讲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了解*的内容。
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无需讲得过深,从字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能够释读全文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
2、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3、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三、教学准备:
参考书目:
《论语》、《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故事导入,化深为浅)
公元前480年,在鲁国按例举行了一次春天的狩猎,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猎到了一头异兽,无人能识。
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去请教以博学多识著称的孔子,没想到孔子见到这头已死的异兽时竟然流下了眼泪。
他说,这是麒麟啊,这原本是在太平盛世出现的异兽,怎能出现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并且惨死在猎人之手呢?
于是,他唱起了一首悲伤的歌曲:
“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
”这首被后世称为《获麟歌》的歌曲充满了悲凉之情。
那么,孔子为何会对这头麒麟的死如此悲伤?
他究竟在悲叹谁的命运呢?
就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孔子。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发言)
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
“太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
七天后,孔子去世了。
他的学生们都为他守墓三年,然后痛哭尽礼而去,唯有子贡守了整整六年方才离去。
孔子去世后,曾经涌现过一股否定孔子的声浪,子贡奋力为老师辩护,维护了老师的名誉。
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
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
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
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
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十二章,只表现了孔子思想的一个小小片断,但管中窥豹,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感受这位伟大哲人的思想印记。
2、简介《论语》(整体把握语言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以及学生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不过也可以称得上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课堂笔记,有一个数据称这部书在全世界的印刷数量仅次于《圣经》,而我们熟悉的成语大都源于古书,《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
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
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3、初读课文,疏通文义。
学习方法:
(1)配合音乐,读出古文韵味。
(2)结合注释,自学各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3)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
(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1)“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
“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
“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
“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2)“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
“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3)“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圈出三类字:
通假字,如“说”“有”。
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
(要求学生解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心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论语 十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