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4066813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953.21KB
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
《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1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11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12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13
1、技术和人才壁垒13
2、资金壁垒14
3、客户和资质壁垒15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6
1、有利因素16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16
(2)行业发展空间大16
(3)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17
2、不利因素18
(1)区域割据18
(2)市场集中度低18
五、行业市场规模19
1、智慧城市市场规模19
2、智能建筑市场规模20
六、行业风险特征21
1、宏观经济下滑、政府采购下降风险21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2
3、技术进步风险22
七、行业竞争格局23
一、行业概况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人类科技革命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并引起全球普遍关注。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理念的具体载体,“智慧城市”核心理念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于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环保、民生、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互联互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城市。
一般而言,智慧城市技术架构可分为四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承担物体的标识和信息的采集,网络层承担各类设备的网络接入以及信息的传输,平台层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决策,以及实现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以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2、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从1983年的21%左右提升至2013年的54%左右。
但由于过去我国城镇化所走的是高资源消耗、高环境冲击的发展道路,加上我国特有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使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率的提高,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趋激烈,城市系统与职能也更趋复杂和多样,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后,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信息化日益成为化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突破口。
因此,智慧城市的出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可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在信息社会条件下治疗“城市病”的必然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是不仅有效解决“城市病”,促进城镇化进程,而且还有利于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譬如,通过充分利用信息互通和共享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
通过智慧服务有效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而将智慧城市建设写进了国家级战略规划。
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趋势来看,经历了以政府信息化和专业机构引领的“1.0时代”(数字城市),基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的“2.0时代”(无线城市)。
目前,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中外知名厂商、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下,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区域、多领域的发展格局。
智慧城市建设全面进入3.0时代,即实现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的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在我国经历了近6年时间,从萌芽逐步走向了大范围市场推广。
目前,我国已经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高潮,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其中包括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
智慧城市在我国推进历程如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安防、智慧环保、智慧建筑等。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将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产业调结构、人民惠民生的总体治理目标。
因此,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方面是当前智慧城市投资的重点方向。
例如:
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2013年湖北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工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宿州市要求所有电梯将安装数据采集终端并连接安徽省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平台;
在智慧交通方面,公安部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联网调度和资源共享;
在智慧安防领域,广东省公安厅启动“慧眼工程”,拟于2012年至2014年期间在全省范围建设96万个视频监控点,3年投资300亿元左右。
3、智能建筑概念
智能建筑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以实现建筑智能控制功能的全部过程。
根据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工程等六大系统工程。
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以建筑物为平台,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的,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工程一般处于建筑工程的第三阶段,建筑智能化工程目前约占建筑工程投资总额的5%左右,个别的重大项目占到10%左右。
就智能建筑工程而言,智能建筑工程一般由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子系统构成。
4、我国智能建筑发展情况
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的,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
日本在1985年开始建设智能建筑,新建的大厦中有近60%为智能型。
欧洲国家智能建筑的发展基本上与日本同步启动,智能建筑主要集中在各国的现代化都市。
亚太地区的智能建筑则主要集中在汉城、曼谷、香港、雅加达、吉隆坡等中心城市。
在我国,智能建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1990-1995)
智能建筑概念进入我国,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相继建成了有一定智能化水平的建筑,主要以宾馆和商务楼宇为主。
西门子、霍尼韦尔、江森、西伯乐斯等国外智能化设备供应商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2)规范发展阶段(1996-2000)
政府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建筑发展,有步骤、分阶段地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的资质管理,引导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规范发展。
这此阶段,智能化建筑逐渐扩展到机关、企业单位、公共建筑,国内企业同方股份、泰豪科技等依托自身实力,积极介入智能建筑行业。
同时,一批具备建筑施工、信息系统集成、安防背景和资质的中小企业开始涉入智能建筑领域,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多,行业集中度开始分散。
(3)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智能建筑发展迅速,智能系统引用范围不断扩大,从独栋建筑向“智能小区”、“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方向发展,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范畴。
另一方面,智能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无线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应用,使得智能建筑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的趋势。
这一阶段,国内企业在系统集成领域占据绝对地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外资企业则在设备生产及技术服务领域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和品牌优势。
目前,国内智能建筑企业的业务区域性较明显,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围绕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全国中心城市形成了激烈竞争,部分企业依托自身优秀的研发能力及当地良好的市场需求已确立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并不断利用区域中心城市向周边和内陆地区进行业务辐射。
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工信部、住建部。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
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
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
管理通信业;
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
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住建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资质,制定及推行相关的行业标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均属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近年来,对智慧城市、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有较重大影响的相关政策如下: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技术和人才壁垒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综合利用的体现,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行业内企业普通存在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
同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刺激了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日新月异。
拥有扎实理论基础、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是行业内的稀缺资源。
此外,随着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人员保护意识的加强,限制企业以外部引进方式解决技术和人才短板。
因此,智慧城市拥有较高的技术、人才壁垒。
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从单一建筑的智能化向数字社区、智慧社区过渡,同时,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加强,也要求以建筑的智能化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为满足上述要求,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建筑领域,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进入行业的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等领域,而该领域的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金额较大,建设时间较长。
为缓解投资方资金压力,行业企业一般需对项目建设进行资金垫付,因此,企业需投入较多的运营资金。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目前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政府项目一般结算时间较长,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压力。
此外,智慧城市是新兴产业,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为保持行业竞争力,企业必须进行大量前瞻性研发和持续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因此,资金壁垒也是进入智慧城市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智能建筑客户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着为项目垫资的情况,且近年来,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普遍紧张,因此智能建筑行业同样存在资金壁垒。
3、客户和资质壁垒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是地方各级政府,是行业内的主要客户。
政府投资项目在选择实施方时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于项目金额较大,且承担着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招标时,对企业的资质、资金、业务水平等均设置较高门槛。
而行业新进入者在资质、业务、资金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难以完全满足招标要求,导致与行业内最大的客户群无缘。
同时,行业内企业技术路线差异较大,各自均有特色,项目的初始技术路线往往限制了未来的升级、改造,客户粘性较好。
因此,对行业新进入者来言,获取新的大客户和从竞争对手中争取老客户的难度均较大。
智能建筑发展时间较长,为规范行业发展,主管部门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质管理体系,完备的资质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必要前提条件。
智能建筑的核心资质是设计、施工和系统集成三项资质,行业外企业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拥有三项资质,从而形成了行业资质壁垒。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城市 智能建筑 行业 分析 报告